黄岛区聋儿培训学校,名字虽然看上去像是“公办”的学校,其实是石清娟个人自办的特教学校,她的办学初衷很简单,仅是为了让两个残障孩子能有学上,自2005年开办以来,学校规模从两个孩子一个老师到现在三十多个孩子九个老师,虽然几乎每年都在亏钱,但靠着自己的幼儿园贴补和爱心单位的救助,石清娟的特教学校已经坚持了十几年,省内外很多患儿都慕名而来。

  班上特殊学生面临没学上

  幼师咬牙开起特教班

  3日上午,记者跟随中建三局山东分公司的志愿者来到位于黄岛区(原胶南市)珠山街道办事处辛庄村的黄岛区聋儿培训学校,专门为学校的老师和孩子送去了米面粮油和学习文具,记者注意到,校门口的白色木牌上写着“黄岛区聋儿培训学校”,校门口的房顶上还插着红旗,从办学的规模上丝毫看不出这是一座私人开办的特教学校。进入校园,迎面就能看到“理解关心帮助残疾儿童”的红色大字,第一排平房是学生的训练室,不仅有启音室、启智室、还有个性训练室和感统训练室,第二排是学生宿舍。“现在我们学校有35个孩子,这些孩子中有先天性愚型,有脑瘫,也有自闭症和聋儿。”石清娟说,这个学校是她在2005年一手创办的,出身农村的她在家里排行老五,算是家中学历最高的,青岛幼师毕业后在一所幼儿园干幼师,孩子出生后,她决定自办一所幼儿园,这样既能照顾自己的孩子,又能养家,就这样在孩子1岁半时她贷款30万元开起了幼儿园并将孩子也入了托。

  “一开始办园很顺利,但是第三年头上,去了两个残疾孩子,也正是这两个残疾孩子,才有了我这所学校,这说起来都是缘分。”石清娟说,当时一名残疾孩子经常与班里的孩子打架,有一天将另一名正常的孩子的头发抓下来一撮,不少家长得知后都不敢再将孩子送到她的幼儿园了,她本想辞退这两名“不正常”的孩子,而为师育人的她又于心不忍,家长看到这两名孩子还在幼儿园,很多都不敢再将孩子送进去,一个学期不到石清娟的幼儿园少了17个孩子。怎样让这俩孩子有学上,还能留住生源保住饭碗?石清娟就想了一个办法就是专门找了一名老师带这俩“问题孩子”,为此她还专门去北京学习如何教育这些特殊孩子,后来听说她的幼儿园能收问题孩子,周边地市甚至外省的很多人打听并将孩子送过来,现在学校里不仅有市内莱西、平度,还有省内的日照、潍坊的患儿,远的还有河北和江苏的过来,问题孩子越来越多,她被迫无奈将问题孩子隔离出来办起了特教学校。

  6年前赔了20多万元

  一场意外曾让她一度想放弃

  “现在我这里30多个孩子,其中有6个因为家庭困难,我为他们减免了学费,比如两年多前有一个孩子因为先天愚型入校,但因家庭实在贫困,在她这里一直免费上学。”石清娟说,现在孩子教室里有了空调,教室里铺了木地板,她还专门从济南定制了锅炉来供暖,为了节省成本,有些设备都是她和老公购买的二手物品。每个学生的学费是750元每月,住宿制包含一日三餐,除了9个老师的工资支出和孩子们的吃饭等开支,现在学校每年都亏3-5万元不等,为了维持学校开下去,她不得不将幼儿园的利润贴补过来。但即便是这样,她遭遇了一场意外差点让她停掉这所学校。

  “办这样的学校就是担心出事情,可是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细想起6年前的一场意外,她仍觉得冤枉。”石清娟说,2011年,送来一个孩子是唇腭裂症状,刚进来她就觉得不大对劲,孩子并不是特别正常,没想到不长时间孩子在学校里突然去世。“事后我们才知道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等重大疾病,家长对我们进行了隐瞒不说,孩子送来前刚刚从医院住了两个月的院。”石清娟说,为此她赔了孩子家长20万元,这一次她想彻底放弃这所出力不讨好的学校,但是每当看到这群孩子她的心就软了,最终她还是没狠下心来。

  最大的成就就是将孩子送进正常学校

  她教的第一个问题孩子已经上高中

  目前石清娟的学校已经成为青岛市残疾人定点康复机构,学校开办至今已经康复了近百名儿童,这些孩子已经升入正常的小学初中甚至高中。个人开办特教学校,石清娟也因此获得了“青岛市‘十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先进集体”、“感动胶南十件好事”、“市残疾儿童之家”等很多荣誉。“为了这些问题孩子,我的孩子一开始都不理解,她说妈妈不喜欢她。”石清娟说,她给孩子说,这些孩子生下来就残疾,更需要别人的关爱和照顾,现在孩子也上高中了也渐渐理解了她。

  “每当将一个问题孩子送进正常学校,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石清娟说,为了照顾这些特殊孩子,她退出了幼儿园的管理,招聘了一名业务园长,自己也搬进了这所学校,晚上与孩子们一起住,为的是孩子们如果有个突发她方便应对。石清娟随口能叫上任何一个孩子的姓名并能与他的症状一一对应。“今年至少4个孩子能升入正常学校了,你像张所峰、王鑫都没有一点问题了。”石清娟说,她的第一名问题学生现在已经完全康复,并且考入了高中,这是她最欣慰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