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青岛坚持转型升级带来大量新的工作岗位,今年人才市场呈现“回暖”趋势,“预计今年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如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高端装备制造业、能源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中介服务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将有增无减。”市人才市场分析师表示。另一方面,连日来记者在多场招聘会现场采访发现,作为已连续三年成为企业需求及供岗最高的销售/营销/公关类岗位,正面临一才难求的窘境。而同时,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并不急于就业,“宁缺毋滥,找不到合适的就慢慢找机会。”求职者表示。

  学历经验都不限,仍难招人

  根据市人才市场招聘会现场的调查显示,有近60%的企业表示今年招聘计划的供岗数将比去年增加,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扩招意愿的企业几乎增长了一倍。这些企业大多集中在互联网/电子商务、保险、中介服务、房地产、医药、环保、教育/培训、快递/物流等行业,“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订单增加、规模扩大或者企业进行了战略转型,开辟了新业务。”人才市场分析师认为,今年人才市场的“回暖”,主要得益于青岛长期坚持转型升级带来了大量新的工作岗位,“预计2017年,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如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高端装备制造业、能源环保、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中介服务等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将有增无减”。

  而在各岗位中,销售/营销/公关类岗位已连续三年成为企业需求及供岗最高的岗位,在节后用工市场上,60%的企业表示急需销售类人才,有半数的企业表示今年有增加销售类人才招聘的计划,销售类岗位的薪酬、福利也有逐年提升的趋势。某知名保险公司的人事主管黄先生说,他们计划扩招50名销售人员,且既不要求学历也不要求工作经验,只要踏实肯干、有团队合作意识就行。然而,即便企业主动出击、多管齐下,销售类岗位的达成意向率依旧持续低迷。某外贸公司负责招聘的刘女士说,为了能留下人才,她们上午拿着招聘简章到处询问求职者,交谈中发现稍微有点意向的求职者就会立马留下其电话,中午就直接打电话通知面试,“有很多人其实连简历都没投,留下电话的这些人真到面试的时候,十个人里面能去两三个就很不错了。”

  “跳槽者”尤不青睐销售岗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调查发现,类似刘女士这种的招聘方式非常普遍,而且,虽然提供销售岗的企业有不少都是知名企业,涉及互联网、房地产、专业咨询等各行业,但该岗位却并不太受求职者“待见”,大多数求职者一听到是干销售便连了解的意愿都没有。

  为何销售岗位难招人?“感觉销售岗位哪个公司都有招的,专业性不太强,我还是想找个专业对口的工作。”英语专业的应届生刘莉告诉记者,她的首选目标的外企,但具体职位并没有很明确的规划,“做行政、后勤都可以,之后再看情况。”如果进不了外企,她也考虑可以去外贸公司,但对于销售岗位她却一点也不“感冒”,“整天到处跑,还得经常加班,太累了。”采访中记者发现,与刘莉有着相同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不过,相比较而言,应届生比“跳槽者”接受销售岗位的概率相对大一些,“做销售还是很锻炼人的,尤其是人际交往方面,我觉得刚刚毕业去试一下销售能收获不少。”应届生王琛表示。

  而选择今年跳槽的王真真和刘强,都明确表示自己肯定不会选择销售岗位。“我目前在一家外贸公司上班,还没辞职,现在就想看看新机会。”王真真告诉记者,自己大学毕业后做过一年销售,“天天打电话找客户,出单真是太不容易了,得到处跑,不出单还很焦虑,真的是身心俱疲。”从那时起,她就下定决心不再做销售,“看着做得好的销售是挺赚钱,不过我可能不是这块料,就不尝试了。”已经在年前辞职的刘强也加入了求职者大军,工作6年的他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划,“辞职是因为在原单位实在看不到可发展的路径,我觉得不能再浪费时间了。”他想要找一份策划相关的工作,对于销售岗位,他则完全没有考虑过,“我都工作这么多年了,不可能再从头去做销售。”

  专家:销售是个不错的起步岗位

  据人才市场分析师分析,销售岗不受待见很大的原因是受到固有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销售就是求人办事,工作压力大,对能力要求高,太辛苦,需要经常加班加点等等,其实这些都是片面的看法。”分析师表示,销售行业经过发展现在已经越来越人性化,比如能够提供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较多的培训机会,较高的薪酬福利,比较注重软福利和团队文化等,“尤其对大学生来说,一开始从事销售工作就像打地基,可以积累广泛的人脉,迅速提升自身能力和适应性,为下一步的职业选择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同时,销售工作能够让年轻人充分展现自身的活力、创意、潜力,限制比较少,能够适应现在年轻人的择业观。所以,“高校和社会都应该积极引导求职者转变观念,尤其对于大学生,销售是个不错的起步岗位。”

  链接:不急于定工作,宁缺毋滥

  与以往招聘会不同,今年市人才市场中出现了有趣的一幕,求职者主动到摊位前应聘的有所减少,不少求职者表示只是来转一转、看一看。各企业招聘人员则穿梭于现场,拿着各种展现企业文化的宣传单,主动与求职者攀谈。某生物科技公司甚至紧急调来30多名销售人员帮忙招人,“现在的年轻人不太喜欢直接谈一些实际的话题,我们一般先跟求职者聊聊天,从聊家常和日常工作开始,先让求职者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再谈就职的事,其实是把营销的方法用在招聘上,效果还不错。”该公司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表示。面对这种情形,某医药公司招聘负责人有点哭笑不得,“我从事招聘都快10年了,现在反而越来越不知道找工作的人在想什么。他们好像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目标和规划,我们提供的薪酬、福利、工作环境等方面在同行也都算不错的,但他们好像并没有什么兴趣去了解,我觉得我是不是得回去学学心理学了。”某网络科技公司为展示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现场安排了车辆组织报名的应聘者去企业参观,但出乎意料的是,投递简历的求职者报名参加的却没有几个。

  “我之前咨询过学长、学姐,他们给的建议是找工作绝对不能太匆忙。”青岛大学应届生小秦告诉记者,虽然心里也着急,但他并不想因此草率地定下工作,“我觉得这样是对自己也是对企业的不负责。”他表示,找工作要综合多方面要素考虑,“待遇自不必说,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方面都要综合考虑。我的原则是宁缺毋滥,找不到合适的就慢慢找机会。”对此,人才市场分析师认为,受多元化就业和新的择业观念影响,新一代的职场人可能更注重软福利、工作环境、兴趣爱好、企业文化等心理方面的感受,“随着社会物质精神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并不急于就业,而是选择自主创业或者较长时间的外出旅游甚至待业,慢慢考虑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种‘慢就业’现象将在新生代就业群体中越来越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