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今天召开的全省粮食流通工作会议上获悉,2016年全年收购粮食7320万吨,比上年增加253万吨,收购托市小麦311.6万吨,占全国的11%,是近7年来最多的一年,助农增收约14亿元。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储备计划,全省地方储备粮实际库存433.8万吨,争取中央和省财政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2.7亿元,为实现粮食信息化提供了资金保障。“粮安工程”建设整体推进顺利,全省新增有效仓容213万吨,地方企业有效仓容达到3019万吨。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总的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要求,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完善粮食调控体系和粮食监管措施,持续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和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突出抓好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及考核,推动实现山东粮食流通工作再上新台阶。
进一步完善粮食调控体系
落实好粮食收购政策。今年全省启动预案的可能性极大,各地要密切关注市场变化,提早着手准备,符合条件的地方,要及时启动预案,兜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建立市场化收购资金保障机制。及时发布粮食收购政策和价格等信息,探索建立“优质优价”粮食流通机制。同时,加强政策研究,密切关注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及早做好相关工作,稳定市场预期,保护种粮农民利益。
发挥好储备粮吞吐调节作用。山东各地要紧紧围绕粮食应急供应、加工、配送和成品粮储备4项重点建设任务,加快推进粮食应急项目建设,确保今年年底前,全面建成完备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探索建立预测预警数据模型和粮食安全决策支持系统。结合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加强粮情监测预警”考核要求,有针对性地完善云平台监测预警、流通统计等宏观调控模块,进一步扩大统计范围,确保统计数据全面、准确、好用。
要进一步加强产销协作和军粮供应工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深化与东北、福建、天津等省的产销协作,加强省内产销区间的衔接配合,巩固和拓宽产销区之间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协作渠道,调剂省内粮食余缺。积极适应军队后勤保障体制改革要求,进一步优化军供网点布局,强化军粮质量管理,保障军粮供应,扩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进一步完善粮食监管措施
扎实开展粮食行政执法。认真开展粮食库存、收购政策、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等专项检查,严肃查处“打白条”、“转圈粮”、拖延阻挠出库等违法违规行为。
着力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今年,国家将推动粮食质量检测功能向市县延伸,在人口大县(市)、产粮大县建立粮食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完善检验检测功能,开展第三方检验检测。各地要立足实际,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抓好相关工作落实。
狠抓储粮安全和生产安全。始终绷紧安全储粮这根弦,全面实施“一规定两守则”,对于辖区内储粮安全,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负有监督责任,储粮企业是第一责任主体。要把储粮安全责任逐级压实,严格落实到每个收储执行主体、每个承储企业负责人,切实做到“谁储粮、谁负责”“谁坏粮、谁担责”。
持续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
加快推进粮食流通信息化。省市县三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大力推进云平台建设和应用,实现全省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业务协同,避免形成“数据孤岛”。大力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改造,用好中央和省补助资金,力争年内实现国有粮食承储企业和地方储备粮油信息化监管。
持续提升仓储物流设施水平。今年要重点推进粮食物流园区建设,紧紧抓住国家在全国五大通道重要节点建设物流园区的政策机遇,做好前期准备,争取资金支持,建设集仓储、加工、贸易、质检、信息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粮食物流园区。要对接国家建设标准,积极争创“国家级粮食物流园区”。
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加快省级粮食电子交易平台建设,在与全国粮食电子交易平台联网基础上,积极推动平台向市县延伸。要积极对接国家要求,研究制定将多元主体纳入电子交易平台的条件,探索适合粮食流通特点的交易模式。
抓好科技兴粮人才兴粮。认真落实粮食行业科技创新发展“十三五”规划,结合实际,抓好粮食行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要充分发挥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等省内外高校的科研教学力量,积极培育粮食行业急需的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和技术技能人才。
持续推进粮食产业经济发展
巩固山东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优势。要积极争取支持,促进粮食“产购储加销”一体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完善粮油加工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引导加工企业合理控制加工精度,不断提高成品粮出品率,鼓励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综合效益。加快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支持和指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粮食企业。要按照省政府要求,做大做强新组建的鲁粮集团,培育发展成为粮食行业骨干龙头企业。
推动放心粮油和主食产业化发展。放心粮油和主食产业化是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各地要积极适应饮食结构变化,引导企业增加优质高端粮油供应,满足群众消费需求。要积极适应消费方式变化,推动“互联网+”等新型业态发展,建设网上交易平台,提高群众消费的便捷度。要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主食产业化持续发展。要加强项目建设监管,严格财政资金用途,发挥资金最大效益。
加快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国家粮食局将选择一批产粮大县开展试点,根据粮食产量、商品量、布局等情况和需要,每县建设3-5个产后服务中心,并给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对接国家建设要求,利用现有设施条件,先行开展代储、代加、代检、代销等产后服务业务,多方争取进入试点范围。要加强工作指导,积极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做法,引导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要充分利用山东省好粮、好面、好油的既有资源,借助国家平台,大力培育推介山东省粮油名优品牌,提升齐鲁粮油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要通过发挥山东省粮油品牌优势,助推行动计划开展。
(记者 刘金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