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附近工作的环卫工刘殿英经常会来取一份爱心餐食用。在附近工作的环卫工刘殿英经常会来取一份爱心餐食用。
刘政在每一份爱心餐上写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刘政在每一份爱心餐上写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刘政将当天加工的油条、蒸饺等放入爱心冰箱。
刘政将当天加工的油条、蒸饺等放入爱心冰箱。

  文/半岛记者 刘玉凡 鲍福玉

  图/半岛记者 张伟

  寒冷的冬日,一台冰箱温暖人心。近日,从西班牙一座小城兴起的“分享冰箱”风靡全球,在岛城丹东路一家饭店门前,同样出现了这样一台冰箱,饭店老板刘政把食物放在冰箱内,供环卫工人免费食用,这位90后小伙的善举获得了周边居民的一致称赞。不过,在奉献爱心的同时,刘政格外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他在保温盒上写明保质期,并给环卫工人免费加热。他坦言,要想“分享冰箱”避免成为“风险冰箱”,依然任重而道远。

  ■探访

  爱心分享

  已坚持近1个月

  “丹东路和松江路路口,有一家饭店把免费的食物放在冰箱里,不少人都从冰箱里拿东西吃。”近日,本报陆续接到多位市民反映,一家饭店的爱心举动吸引了众多路人的注意力。

  1月10日,记者来到这家饭店,门口一台“爱心冰箱”非常醒目,上面贴着“免费适量取用,杜绝浪费”等字样。冰箱旁边还立着一米多高的牌子,牌子上写着“爱心公益小站,小小善举,大大爱心。”

  记者注意到,冰箱内放着满满一盒水饺。由于快到中午,饭店内热气蒸腾,工作人员正在为中午的就餐高峰做准备。饭店老板刘政坐在收银台前,得知记者的来意,腼腆地笑了,“不是什么大事,就是干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刘政说道,“外面的这个冰箱放了20多天了,效果还不错,主要是环卫工人过来取用。”刘政坦言,刚开始设置这个冰箱时,很多路过的人并不相信,但坚持了近一个月,不少人向他竖起了大拇指。

  刘政表示,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90后”,参军5年后回青岛开了这家饭店,主要经营早餐和午餐,虽然门头不算大,但生意相当不错。“开饭店的都知道,每天都会剩下包子和饭菜,这些都没过保质期,扔了非常可惜。”刘政说,以前他会把饭菜免费送给环卫工人,有时还会送给躺在立交桥下的流浪汉,但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当他读到关于“分享冰箱”的文章后,便萌生了在饭店门口放一个冰箱的想法。

  ■回馈

  主动帮店主

  打扫卫生

  正当记者在现场采访时,一位环卫工人来到饭店门前,她打开冰箱,把里面的一盒水饺取了出来。记者看到,塑料盒上面写着“1.9-1.11”等字样。刘政告诉记者,这是水饺的保质期,三天内水饺不会变质。发现水饺有些凉了,刘政特意拿到店里热了热。“因为是冰箱,里面东西都是凉的,我在牌子上加上了‘食物请加热食用,店内有微波炉可供加热’,提醒他们可以在店里加热。”刘政说道。

  今年60岁的刘殿英老家临沂郯城,来青岛已经一年的时间了,平时就负责丹东路的保洁工作。“我们工作基本上都是从清晨5点,到晚上5点,因为需要不停地在马路上走走看看,因此吃饭也没有个准点!”清扫完地面后,刘殿英吃上了热水饺,她一个劲地向刘政道谢。

  “其实在设立分享冰箱之前,他也经常帮助我们!”刘殿英说,看着他们在外面打扫卫生不容易,刘老板就经常上前嘘寒问暖,有时候就拿出店里的包子、馅饼塞到大家手里。“虽然人家的饭说是免费的,但老是吃还是有些不好意思!”刘殿英说,“有句老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家帮了咱,咱也不能光得人家的好就行了,别的事咱帮不上忙,但是走到他门口,看到哪脏了也都给打扫一下,就当是我的回报了!”刘殿英说道。

  ■担忧

  分享冰箱

  还是风险冰箱?

  “我希望让吃不上饭的人有地方吃饭,让饭吃不了的人别浪费。”刘政表示,他的坚持并没有白费,周边几家关系餐饮店也加入到了分享冰箱的行动中来。“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加入进来,一个人的力量肯定不够。”刘政坦言,在饭店门口设置“分享冰箱”,他也承担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比如说饭菜如果凉了,拿饭菜的人吃坏了肚子怎么办?”

  “事是个好事,关键是能不能坚持下去。”采访时也有市民表示,“分享冰箱”应该避免昙花一现,以前也有不少很好的公益活动,但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分享冰箱可以物尽其用,固然是好,但是目前的这种形式也存在了很多隐患。例如风险无法管控,大家都往里放食物,万一有人吃出了问题,责任算谁的?此外,食物的保质期是不是人为可以划定的,怎样做到食物的保鲜。最后就是,每个人的饭量有大有小,那么拿多少合适,这个量怎么来区别?“既然要做好一件事,就要面面俱到才好,否则分享冰箱变成了风险冰箱和隐患冰箱,可就不好了!”一位市民坦言。

  ■他山之石

  上海发起

  “食物银行”项目

  “分享冰箱”的概念进入中国后,从2015年9月底,上海市西康路一饭店引入第一台“分享冰箱”开始,便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一跃成为新一代“网红”,其中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这一公益组织走在了前面。近日,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绿洲食物银行”项目在10家大型超市发起全城“最美食物包募集行动”,经过近14天的全城召集,250名志愿者的热情参与,上万名捐赠者的积极响应,一共为200户贫困家庭提供温暖爱心食物包。

  据了解,从“分享冰箱”到“食物银行”,大多数项目仍以餐馆自发组织食物捐助为主,其中也有公益组织的身影,目前“分享冰箱”已在江苏、江西、云南等地生根发芽。不过,由于冰箱内的食物大多临近保质期,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分享冰箱”面临最大的挑战,再加上缺乏监管,“分享冰箱”尚处于自律阶段。

  如今,岛城也出现了“分享冰箱”的模式,如何避免走弯路,规范有序发展?1月10日下午,记者联系了上海绿洲公益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婉拒了记者采访,称“分享冰箱”仍在推广过程中,目前不方便接受媒体的采访。本报也将持续关注这一分享模式的发展。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