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垃圾处理能力一直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2011年,超期“服役”两年的第一垃圾处理厂“退休”。2010年投入使用的第二垃圾处理厂,被誉为当时全国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可日焚烧垃圾2000吨,填埋近600吨。2600吨的处理能力,在2010年可以满足当时日产生活垃圾不到2000吨的处理需求。但是,到2015年,济南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已经增加到3400多吨,第二垃圾处理厂严重超负荷,每天有800多吨生活垃圾无法被填埋和焚烧,只能放在临时调节池里。每年增加的生活垃圾、超负荷运行的第二垃圾处理厂、迟迟不能投入运行的第三垃圾处理厂,让政府相关部门颇为头痛。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济南市目前酝酿在章丘再建一处垃圾处理厂。
[创新技术] 生活垃圾免分类直接处理变成复合肥纸浆建材
作为一名环保人士,孟凡利首次联系到记者时声音中满是兴奋:“我了解到一种处理生活垃圾的新技术,完全颠覆以前的认知,不仅对环境无害,而且垃圾可以变废为宝,希望济南能够用上这项技术。”
这项技术由山东生物专家任宪君带领的团队,历经3年研发成功,其在梁山县一条日处理80吨垃圾的生产线已经试运行两年时间。
8月7日,记者与慕名前来的辽宁7人参观团一起,在梁山县目睹了这条生产线。与其他垃圾处理厂几里路外就闻到臭味不同,车间里竟然没有什么异味,也见不到垃圾,能看到的只是密密麻麻、或粗或细的管道,巨大的密闭罐、发酵罐等。车间里也没有工人,仅中控室有一名工作人员,他说:“垃圾运进厂区首先进行生物技术处理,然后进入全程密闭的生产线。”
传统的垃圾分选分离技术,遇到餐厨垃圾便束手无策。53岁的任宪君1983年毕业于原山东医学院生物药学专业,他建的这条各种生活垃圾“统吃”的生产线,首先应用的就是生物技术。垃圾进厂后,喷洒其研发的专用生物菌液,可以在短时间内消除垃圾的臭味,然后再通过粉碎、挤压,配合生物酶,分解垃圾中的易腐烂有机物,使之溶解液化,与垃圾中的其他成分实现分离。
每吨垃圾可以分离出0.7—1吨液体,进入厌氧发酵,可得沼气50立方米。沼液全部蒸发浓缩生产复合肥,实现废液零排放。
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关注微信号sina_shandong,在这里,看见山东。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