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枣村留守儿童活动站,支教老师在和留守儿童分享葡萄,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本报记者 甘倩茹摄

  原标题:留守儿童活动站暑假关了门没有人来不得不关门

  齐鲁晚报记者 陈玮 范佳 甘倩茹 实习生 李娜娜

  活动站条件不错却大门紧锁

  4日上午,位于章丘垛庄镇的南明小学十分安静,学校里仅有看门的一对老夫妇和一名值班教师。在教学楼三楼,今年5月份刚成立的“留守儿童快乐成长活动站”的大门紧锁。透过活动站的窗户向内望去,教室里布置得很温馨,墙壁上贴着五彩缤纷的卡通图案,吊灯上挂着太阳拉花。空旷的教室中央放置着一个乒乓球台,占据了很大的空间,在教室两端各摆放着一台电视和一柜图书。

  暑期活动站为何如此冷清?当天值班的王老师解释,南明小学有8个班,290多个学生。这些学生不只是附近南明村的村民,还来自周边好几个自然村。家离学校最远的学生步行到校要用50分钟。周边道路上车辆疾驰而过,路上很不安全。“如果有孩子想到活动站里学习、娱乐,可以和拿钥匙的老师取得联系。”王老师说。

  据悉,每到假期,这里的老师就要挨家挨户打电话确认孩子家中是否有大人看管。如果暑期活动站开门,无形中给老师们增加了确保学生安全的责任。

  王老师介绍,放假前,活动站的门是开着的,不仅是留守儿童,其他学生都能进来活动。学校只有20来个老师,人手不够,活动站没有常驻老师,一般是由当天值班的班主任过去视察,有时也会在活动站组织活动。

  “平时虽然门开着,也只是个别学生来这儿。”王老师坦言,学生们到这个专门的教室里,有时候还不如在班里或走廊玩自在。而放学后,学生们大多乘校车回家,校车按点出发,不会因为某几个学生而逗留。因此放学后,活动站也很少组织活动。

  支教老师一走活动站又关门了

  4日下午,齐鲁晚报记者赶到济南长清区北马套村时,早在2013年就开办起“留守儿童关爱之家”的马套小学也没有开门。

  据村委会介绍,上个月山东女子学院的志愿者来村里支教,留守儿童活动站里办了一个月免费培训班,本村孩子都能报名参加,这是如今活动站最主要的活动。“现在天热了就不办了,让孩子们都休息下。”负责教育的村两委成员兰女士说。

  兰女士称,头几年活动站在周末也开免费培训班,由村里的退休老教师发挥余热给孩子们上课。近两年,村里的精力更多放在了乡村旅游上面。活动站的功能也就更单一了,主要依靠大学生支教来提供教育资源。

  4日,齐鲁晚报记者在位于滕州市界河镇后枣村的留守儿童活动站看到,山东科技大学数学学院的十余名大学生正在支教。

  据了解,这里有登记在册的留守儿童110余名,界河镇团委详细记录了留守儿童父母的联系方式。活动站里有图书室、活动室、心理咨询室、计算机教室等,在周末和寒暑假均有教师值班,留守儿童可以随时到活动站。

  后枣村留守儿童活动站的赵力介绍,滕州关工委、义工等都定期到活动站开展活动,给留守儿童买学习用品,捐赠图书等,起到了不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