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李秀华

  曾在政府部门做统计工作十几年

  现职务

  高新区投资促进中心招商统计部职员

  “我想换个活法,感受一下朝气蓬勃的环境”

  其实,不只是领导岗位,高新区这次招聘的普通工作人员同样个个“身怀绝技”。在政府部门做统计工作的李秀华,被分到了高新区投资促进中心招商统计部。她的到来让新单位部长高兴得眉开眼笑。“我们总算请来专家了!”

  原来,高新区投资促进中心是今年高新区新成立的招商服务部门,负责制定和统计各园区招商指标。随着职能的明确,对统计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可从各部门抽调的人手大多从事财务工作,没有专业的统计人员。李秀华多年积累下的投资统计经验,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我个人比较喜欢高新区的氛围,节奏快、效率高。我自己也想换个活法,感受一下朝气蓬勃的环境。”李秀华这样解释自己将公务员身份封存,来高新区的原因。

  揭秘培训课全是“干货” 领导向新员工“抖家底”

  高新区招商引资数据、产业集群数据、各园区发展数据……几天前,在市委党校举行的岗前培训班上,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徐群从济南经济史说起,逻辑严谨地向新招人员解释高新区的发展方向和理念。副主任张端武则用数据说话,面对刚入职的工作人员抖出了高新区的“家底儿”。如此单刀直入、只讲“干货”的培训,无疑是为了让新进人员尽快熟悉情况,快速上手投入工作。

  “过去我们的干部交流不顺畅,很多年干部进不来、上不去,专业人才缺得厉害。”徐群说,这次人事制度改革对过去的管理架构做了大调整,将以扁平化的管理为主。不拘一格聘用人才,只要是适合高新区、有助于高新区发展的人,我们都愿意录用。

  高新区人力资源部常务副部长裴长青则在培训时详细解读了高新区已经在实施的KPI考核制度。“以后高新区的工作人员,无论以前是公务员、事业编,还是企业合同制,都将打破身份界限,推行全员聘用制,实施无差别人力资源管理。通俗来说就是:不论有没有编制,同工同酬,根据业绩考核薪酬。在编人员到退休时,才能恢复按级别拿工资的待遇。”

  领导班子也不例外,也要参加KPI考核。被考核人员被强制分成最好、中间、落后的三档,各占15%、80%和5%。裴长青解释,考核落后的人员会被末位淘汰,尽管他们不一定是不干事的,甚至还可能是优秀的,但相较于标杆员工来讲仍有不足。“这是为了要在高新区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局面。”裴长青说。

  记者了解到,高新区这次招聘人员,有的来自政府部门,也有的来自企业。但无一例外拥有符合招聘岗位需求的素质和专项技能。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到了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