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炸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是旧时济南民间流传的一首童谣,意思是说,喝了腊八粥也就拉开了春节的序幕,人们便开始“忙年”了。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是祭灶节,又称灶王节或灶神节,民间把这一天称为“小岁”或“小年”。人们认为灶神为掌管一家兴衰福祸的“一家之主”, “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恶,奏一家功过。”(《敬灶全书?真君劝善文》)过去济南人会在这一天进行祭灶送神仪式,以保佑全家平安、吉祥。

  辞灶时供奉灶王爷的灶糖,“心到神知,上供人吃”,年年都是孩子们解馋的佳节美食。灶糖好吃,又酥又甜,它常见常吃的有两种:长条形的,半尺多长,又叫关东糖;扁圆状的,像个小皮球,也称糖瓜

  祭灶都在晚间进行,一家老小,除女眷外,齐集厨房,向木刻水彩套印的灶神画像顶礼膜拜,上香,磕头,礼仪相当讲究。届时,把在墙上贴了一年的陈旧灶神画像揭下来烧掉,表示送灶王爷上天了;就像灶神画像对联所书,去执行他的神圣任务:“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主持这场跪拜仪式的家长,还会念念有词地祷告一下。然后,焚烧灶神画像时,往火里添加一些谷草和杂粮,寓意要给灶王爷上天骑的骏马喂饱赶路。

  在济南的民俗中,灶王爷和灶糖的文化影响,还进入人们的俗语。例如,过去济南人常说的一句歇后语,“灶王爷伸手——— 拿糖”。糖与搪同音,所以也叫“拿搪”,意思是指推脱、刁难或者假意推辞,有意抬高自己。比如“有人恳求帮忙,自己并没有积极地帮助别人,而是端起架子自以为是,显摆自己的本领独此一家。这时,别人就会不满意地讲:‘你拿搪啦’。”

  再者,济南民间有一项禁忌,丁香树、海棠树不可种在同一个地方。此说,也和灶王爷有关。相传,灶王爷前后娶过名为郭丁香、李海棠的妇女为妻。在这个冤家对头的三角关系中,两位灶王奶奶秉性各异,水火不容。但灶王爷双人像里的那位灶王奶奶,应该是原配的郭丁香呢,还是后续的李海棠啊?谁也说不清。个别的灶王爷像版本调和折中,有把郭丁香、李海棠二位灶王奶奶都印在一起供奉的。

  总之,腊月二十三,男女老少的这个好日子,小年祭拜的偶像灶王爷离别后,各家各户有一个礼拜的功夫,忙里忙外,大扫除,置年货……除旧迎新,从小年往正月初一的大年过渡,喜上加喜,迎接来年美好的春天。

  过小年,老济南还得打酥锅、炸藕合。

  家住济南市高新区70岁的刘女士说,“每年过了腊月廿三家里人就开始准备吃的,比如肥蒸肉、江米鸭子、加了花生的疙瘩咸菜和打酥锅,还要蒸点干粮。打酥锅是早先我们济南才有的,其他地方都没有。以前我们年年都打酥锅,用大锅装上骨头、肉、鱼和海带,下面垫着白菜、藕等,加上一些佐料,放在蜂窝煤炉子上用小火炖一宿,里面的东西就都酥了,那时候觉着真好吃。”

  今天早点回家过小年啦~~!

  (山东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