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执信的孙女一家翻看张执信的战友为其地下党身份所写的“证明信”。张执信的孙女一家翻看张执信的战友为其地下党身份所写的“证明信”。

  6月25日上午,郭新中独自闷在办公室里,作为德州当地颇有声名的抗战研究者,他在加紧整理即将出版的德州抗战系列著作。

  屋外绵绵交织的细雨,就像郭新中此刻纠结的心绪。几分钟前,他刚接到本报记者的电话,“在仙人桥村找到张执信的后人了……”

  在从各种文献档案中认识了张执信后,郭新中在过去几年里,曾试图找寻张执信的后人,想他们明示当年的隐情。但是,与这段历史有关的部门,要么不知道张家后人,要么以为“后人都去东北闯关东了”,这让做文史研究的老郭一度断了念想。

  仅在德州市志中,有关于张执信的简短记载:

  “1943年10月,中共德州敌占区工委派魏国光打入铁路机务段,做铁路工人的工作;派苗光升以拾大粪为掩护,活动在豆腐巷、石家园一带,做大粪工、车夫、装卸工的工作;派张佃俊、张志海、鲍玉顺以拉黄包车为掩护,做城内居民的工作;派焦英打入德县中学,做师生、妇女的工作;派张执信以伪军司务长身份,做日伪上层人物和敌军的工作,敌占区工委获悉伪德县县长王朝磊亲督12个伪军中队下乡抢粮,他迅速将情报传给德县县大队,粉碎了敌人的抢粮计划,受到渤海区党委的表彰。”

  郭新中告诉本报记者,在这些人中,只有张执信被指派去日伪军内部卧底。而他之所以特别留意到张执信这个名字,源于一次查阅当地公安部门的敌伪档案时的偶得。

  “在文件中,张执信被确认为烈士。”郭新中说,他至今保留着当时抄录的档案信息,老郭的记录中这样写到:“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1986) 16号文件精神,中共德州地委组织部、德州地区公安处发出德公国安字(1987)第63号文件,确认张执信为革命烈士。”

  让郭新中意想不到的是,这次追认烈士其实是平反,张执信一直在隐蔽战线上进行地下抗日活动,在德州解放前,他被误认为汉奸遭杀害,其真实身份也自此湮灭。

  德州市陵城区仙人桥村,距离德州市区约12公里。6月25日,本报记者在村里寻访到了张执信的大儿子张振浩。81岁的张振浩独居在一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几乎失去听力,听人讲话,需要盯着说话人的口型,一半靠琢磨,一半靠猜。

  当“张执信”三个字蹦进耳朵时,老人先是一愣,浑浊的双眼顿时显出几分警觉。“那是我父亲,你们有什么事?”老人盯着记者询问,手里还握着饭勺,却忘了自己正要做饭。

  张执信的孙女一家翻看张执信的战友为其地下党身份所写的“证明信”。

  在德州,日军最早践踏的齐鲁大地上,当年群众如此描述“伪军”:“二鬼子,原本就是土匪,鬼子一来,就跟着鬼子欺负老百姓。”什么原因促使张执信义无反顾地去潜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