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

作者:王亚楠

 

我国在国外基地首次选育成功玉米新品种

山东省农科院联合多家单位育成的4个新品种,通过印尼国家审定

近日,经印尼国家玉米品种审定专家委员会审查同意,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联合多家单位,在印尼开展“本土化”育种选育的IDCHN04、IDCHN07、IDCHN09和IDCHN10共计4个玉米新品种,一举通过印尼国家审定。据悉,这是我国在国外基地首次选育成功的玉米新品种,标志着我国在国外实施的“本土化”玉米育种实现了新突破。新品种名,寓意两国政府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持。

玉米是印尼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玉米需求量急剧增加。为此,印尼政府提出了“玉米自给计划”予以优先发展,并将农业科技合作作为与我国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据长期参与同印尼合作的山东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研究员丁照华介绍,此次审定品种中,以IDCHN07最有代表性,它不仅高抗印尼主要病害“玉米霜霉病”,还具备很好的丰产性。在印尼国家审定试验中,IDCHN07平均产量折合亩产793.34公斤,比第1对照品种Bisi18(印尼主推品种)平均增产8.28%,比第2对照品种P36(最新审定的跨国公司品种)平均增产7.31%,居所有参试品种第一位。

同时,在印尼安排的高产高效试验中,经印尼专家测产验收,IDCHN07折合亩产最高达到914.51公斤,平均产量折合亩产890.00公斤。测产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品种实现了多项突破,增产增效显著,可进一步扩大试验示范规模。同时在印尼多个地区开展的大面积试验示范,也得到普遍认可与高度评价。

“十年磨一剑!”丁照华说,开展玉米联合研发具有支撑社会民生、保障粮食安全和实践科技外交的战略意义,本次审定的品种,是由两国专家在印尼历时10余年选育而成,对印尼玉米生产发展及农业科技创新将产生重要影响,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

为了推动研发成果加快推广转化,山东省农科院还探索出“政府+科技+人才+产业”国际科技合作模式。山东省农科院与印尼同步开启了全面的种质创新、配套技术、人才交流和成果产业化合作,先后引进2名印尼青年专家作为我国“亚洲杰出青年专家”计划的合作专家,开展为期1年的种质创新合作研究。同时,在开展品种选育研究过程中,邀请中国农发种业集团全程参与合作研究,并与印尼和荣农业公司联合开展新品种的试验示范。在友好合作和彼此互信基础上,构建了“政府引导、科技引领带动、产业同步推进”的良好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