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持续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人均期望寿命上升到78.94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下降,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马立新说,“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持续加大对卫生健康事业的财政投入力度,年均增幅达17.51%,人均卫生健康事业费由323.13元上升至653.70元,为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十三五”时期,全省人均期望寿命从2015年的78岁上升到2019年的78.94岁,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由2015年的13.04/10万、4.77‰和6.03‰降至2020年的8.63/10万、3.71‰和4.57‰,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较高的健康绩效。
公共卫生体系持续完善。一是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省传染病疫情总体保持平稳,新冠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扎实推进,艾滋病保持低流行水平,肺结核病发病率处于全国较低水平,疟疾达到国家消除标准。新发尘肺病病例逐年减少,地方病第一个通过国家控制或消除标准终期评估。加强慢病防治,启动实施“三减控三高”委省共建,减盐防控高血压项目入选2016年全球健康促进大会优秀案例,建成29个国家级慢病示范区以及3个省级慢病示范市、69个省级慢病示范区。实施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免费救治,患者规范管理率达到94.24%。二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实施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三年行动,各级财政投入20余亿元用于疾控中心建设,所有疾控中心均建成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省和济南、青岛市疾控中心具备全基因测序能力。完成疫苗使用信息追溯系统建设,所有疾控机构和接种单位全部实施疫苗扫码接种,实现每一支疫苗信息全程可追溯。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每个县(市)至少有1所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实施精神卫生人才“千人工程”,全省每10万人精神科医师达到4.6人,每万人精神科床位达到4.26张,80%以上的综合医疗机构能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持续健全。一是健康山东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实施15个健康山东建设专项行动,国家卫生城市数量稳居全国前列,省级卫生城市实现全覆盖。印发31项改革措施,威海、滨州、日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先后获国务院通报表扬并奖励。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不断改善,患者满意度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二是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稳步提升。经初步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省医疗卫生机构8.5万所,床位数64.70万张,在岗人员102.88万人,资源总量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6.42张,比2015年增加1.15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达3.27人和3.53人,分别比2015年增加0.86人和0.95人。三是基层卫生基础不断夯实。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群众在基层就医条件明显改善。累计招收本专科公费医学生4620人,充实乡村两级人员力量,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化率达到38.7%。47个县(市、区)开展国家紧密型医供体试点。累计发放老年乡村医生生活补助资金50.06亿元。四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现新突破。16市均设置市级中医院,96%以上的二级以上政府办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传染病医院设置中医药科室。创建国家区域中医诊疗中心4个,争取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4个,入选全国名中医和岐黄学者各3人。
重点群体健康服务能力持续升级。一是重点人群服务覆盖率不断提升。全省孕产妇和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0%以上,妇女常见病筛查率达85.3%,为782万农村妇女进行了免费的“两癌筛查”。推进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全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达85%以上,产前筛查率达87%,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99.13%。累计向农村计生家庭奖扶对象和特别扶助对象发放扶助金124.29亿元。二是健康扶贫工作成效显著。累计诊治贫困患者292.73万人次,减免医疗费用11.1亿元,贫困患者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比例控制在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