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乡镇、区县、市直、省直人员都参加全省统一的职称评审,一张卷子考所有人,基层人才受专业技术水平、工作条件等限制,在评审中不占优势。

  近年来,我省聚焦基层工作特点和人才发展需求,以“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为抓手,率先建立基层职称制度,设置正高级职称,兑现岗位和待遇,让基层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网络配图)

  设立基层高级职称,全面下放评审权

  李永章今年52岁,是济南市章丘区垛庄镇卫生院内科主任,曾任职中级岗位9年。去年3月成功评上副主任医师(副高职称),这让他倍感惊喜。“没想到自己能评上,现在不仅工资涨了,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还想多努努力,争取退休前评上正高。”

  为解决乡村人才评职称的痛点难点,我省面向乡镇乡村等基层人才创新建立基层职称制度,并专门设立专属基层的高级职称。2017年,我省率先建立起面向乡镇乡村医务人员的基层职称制度;2019年7月,建立基层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制度。

  为将政策更好地落实,我省全面下放基层职称评审权。“之前高级职称都是省里统一评审,评委专家层次都很高,更注重参评人员的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但基层人才受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制约,在职称评审中很难与省直或市直的人才相比较。把评审权下放到各市后,评审起来可以更有针对性,各市可以根据基层人才的实际工作表现开展评价。”济南人社局专技处二级主任科员姜鹏说道。

  鼓励人才扎根基层,职称待遇离岗无效

  此前,高凤芹已在济阳区曲堤镇政府中级职称对应岗位上工作了11年,今年4月,她搭上了基层职称“直评直聘”的快车,凭借20年的基层工龄直接评上了副高级经济师。

  据悉,我省针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基层人才专门建立“直评直聘”绿色通道,规定乡镇专业技术人才在基层工作10年、20年、30年以上的,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不受单位岗位结构比例限制,评审通过即可聘用。目前,已有1万余名基层人才通过“直评”取得中高级职称。

  不仅如此,我省破除职称评审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奖项倾向,突出工作量、实绩、能力和基层工作年限等评价权重,引导基层人才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为鼓励人才扎根基层、长期奉献,基层职称制度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离岗无效。一方面,定制专属乡村教育、医务人员的评价标准,让基层人才参加属于自己“主场”的职称评审,更容易取得职称;另一方面,评价结果定向在基层使用并兑现待遇,离开基层流动到城区等非基层单位,无法使用基层职称来兑现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我省开辟“双线晋升通道”,乡村人才既能申报专属的基层职称,也能申报全省统一职称,评价结果在基层享受同等待遇;获得基层职称在基层服务5年以上,可换发全省统一职称证书。

  基层事业单位可破格,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省在济宁泗水县、邹城市开展“乡村振兴合伙人”试点,面向海外和省内外招引优秀人才来乡村创业,在贷款、资助、用地等方面享受优待。现已招募合伙人103名,合作项目80余个。

  为推进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创新,不仅要让基层人才有机会评、评得上、聘得上,还要让高素质人才引得来、留下来。

  目前,我省创新基层招聘制度,允许乡镇事业单位适当降低门槛,放宽岗位专业条件、年龄、学历等限制,并单独划定分数线;允许基层事业单位突破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等限制,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建立基层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待遇,乡镇工作补贴人均达每月410元。

  在人才培育方面,着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基层人才队伍。实施职业农民技能提升计划,充分运用田间课堂、农民夜校、网上教学等形式,共培训职业农民102.5万人。实施乡土人才培育示范计划,将基层乡土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培训工程,认定乡村振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23家,通过多种教育培训方式加快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能力提升。组织基层人才挂职研修,选拔466名基层人才到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文化单位、医疗机构访学研修,提高基层人才专业素质。

  实施乡土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引导技工院校规划建设涉农学科专业,采取长短结合,弹性学制、“半农半读”等形式,开展基层人才专业教育和专项技能培训。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