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解决家长接送小学生的烦心事,我省近日提出要求:今年9月底前,全省小学全面开展课后服务,有需求的小学生全面保障。
在此之前的今年1月,青岛市教育局等3部门联合发文,决定自2019年春季起全面实施小学生课后校内托管,这比全省“统一行动”提前了一个学期。先行先试的青岛,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据青岛市教育局统计,目前青岛市在校小学生共55.4万人,参与课后托管的人数为17.8万人,占比约为三分之一。
各区市、学校之间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学生、家长之间意愿也存在差异,课后托管怎样才能办到家长和学生的心坎里?青岛市教育局发文明确:课后校内托管要因地制宜,做到“一区(市)一策、一校一策、一生一策”。
记者采访获悉,目前青岛小学主要有两种托管方式:
一是校内免费托管,即学校组织本校教师参与,为学生提供看管自习、辅导作业等基本服务,同时结合学校社团开展足球、合唱、剪纸、五子棋等活动。例如崂山区沙子口小学,全校1至6年级在校生共1450人,其中约1000人参与校内免费托管。该校政教处主任王伦波表示,学校生源集中在周边农村社区,家长们多忙于工作,下班时间较晚,对课后托管需求较为强烈,“尤其是希望老师看管孩子写作业,学生不带作业回家”。
二是校内免费托管与第三方有偿托管并行。学校家委会委托第三方机构进入学校提供课后服务,家长支付一定费用,但比校外托管便宜约50%。例如市南区实验小学自2015年9月开始,便由家委会通过每年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有办学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课后托管服务,学校免费提供场地。该校家委会主任马晓莉介绍说,第三方托管除辅导作业、答疑解惑外,还会开展丰富多彩的非文化课课程,如美术、沙画、科学实验等。
青岛市教育局局长、党组书记刘鹏照表示,小学生课后托管可谓“众口难调”,但青岛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努力”,力争实现“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教师满意”。
最大程度减轻教师负担
青岛曾发文鼓励吸纳退休教师、社区志愿者、家长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但记者采访发现,出于人员稳定、学生安全、家长意愿等方面的考虑,学校一般还是选择主要由本校教师轮流承担课后看护服务。不可避免地,这会增加教职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压力。
如何在满足学生托管需求的同时又最大程度减轻教师的负担?青岛各小学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些各具特色的解决之道。
沙子口小学校长刘洪涛介绍,该校80多名在岗教师,除孕产妇等特殊情况外,全部参与课后服务,平均每名教师每周轮岗2至3次。为了不影响教师参与课后托管,学校调整了教研活动和会议时间,“少开会、开短会、开专题会”,提高教研活动和会议的效率和质量。该校还将课后托管时间分为两个时段,尽量将离家远的教师安排在第一时段,以便他们早点回家。
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有近千名学生参与课后托管。为减轻学校负担,该校采用校内教师和外聘教师或志愿家长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兴趣所向,在课后选择合适的社团活动。目前,学校已经成立了合唱、京剧、轮滑、围棋等64个学生免费社团。“不用再额外花钱给孩子报班,在学校就能免费学特长!”不少家长对这种托管模式交口称赞。
为激励教职工参与课后服务,青岛市明确,各区市财政要按照每生每小时2至5元的标准,以增加绩效工资总量的方式为教师发放补贴。对于财力不足的平度、莱西两市,青岛市财政每年分别给予600万元、400万元的定额补助。
家长不应放弃陪伴孩子的机会
课后校内托管受到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但有一个现象也引起了学校和老师们的重视:有的父母明明有条件接送孩子,也不愿意直接把孩子接回家。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们一直提倡‘家校共育,携手育人’。”崂山区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李兆奇认为,课后校内托管是面向放学后在家无人照管的小学生提供的政府托底服务,主要目的是解决学习日放学后家长接送困难、在家无人照顾、安全存在隐患等社会难题,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其实有条件接孩子的家长更应该好好利用放学后这段时间,陪伴孩子进行亲子活动,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
“我们愿意继续努力为家长和孩子提供更优质的课后服务,我们也提倡有条件的家长,还是按时将孩子接回家,用课后高质量的温馨陪伴帮助孩子健康成长。”李兆奇建议。
来源: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