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晚9点,42岁的二孩妈妈“飘摇”和大女儿陪小女儿玩耍。27日晚9点,42岁的二孩妈妈“飘摇”和大女儿陪小女儿玩耍。
27日21:30,飘摇丈夫下班回家,小女儿喂爸爸吃饼干。27日21:30,飘摇丈夫下班回家,小女儿喂爸爸吃饼干。 

  春节假期没过完,刘娜就从老家“逃”回了济南。

  过年回家频被催问“二孩计划”,这让刚回归职场仅一年的她焦虑得好几晚没睡好。

  自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截至2017年年底,济南市已有超过11万个二孩出生,目前二孩的生育意愿仍在持续释放。近日,一项连续三年进行的“2·22”全国二孩家庭网络调查显示,经济压力、孩子谁来带、带孩子的辛苦是困扰想要二孩父母的主要因素。

  而对已生育二孩的济南女性而言,带娃的辛苦、职场价值的迷茫和养老的焦虑,时刻如影随形。二孩妈妈,怀着憧憬,负重前行。

  迷失自我价值,二孩母亲出走半年

  半年前,家住燕山立交附近的王杰曾向本报求助。他的妻子在一天早晨突然离家出走,在出租屋里留下了上初中的大女儿和两岁的小女儿,至今也没回来。谈及妻子出走原因,王杰称,“我们之间没有发生争吵,感情也挺好的。最大的原因就是她不愿自己在家带两个孩子了,想出去工作。”

  王杰老家在临沂。十几年前,俩人结婚后一同来济南打拼。“双方老人都在农村,平时都是妻子一个人承担照顾俩孩子和家庭的重任,孩子又比较闹,她也没个人可以交流,确实很辛苦。”王杰从事餐饮行业,平时很少休班,逢年过节也没假期。他通常忙活到晚上10点多才到家,此时,妻子和孩子已经睡下了。“妻子曾多次表达想出去工作的想法。她不想做一个全职家庭主妇,可家里的孩子就没有人照顾了。”即使妻子归来,工作和家庭难以协调的矛盾依然横亘在二人面前。

  家在外地的刘娜在济南一家证券公司从事管理工作。2016年,她在怀孕后当了一年多的全职妈妈,2017年才正式回归职场。过年期间被各方亲戚“催二孩”给她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工作时间短,能有点小成就,是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换来的。”在职场的存在感和竞争压力是她最为重要的考量:“一旦怀孕,十个月里在工作上很难像以前那样拼,生完回来,更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可能追上耽误的时间。”

  刘娜说,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本来女性在职场上的晋升机会就相对稀缺,要两个孩子,意味着短时间内很难接受出差、重点项目加班等工作,势必影响晋升前景。要工作发展,还是养育二孩?对于拥有名校研究生学历的刘娜而言,“只能努力在夹缝中作出最优选择。”

  缺少慰藉和分担,家庭关系失衡

  二孩妈妈所面临的压力与焦虑远不止职场和家庭间的选择。去年,刘娜的同事于欣二胎刚生下男娃,原本全家人都开心,饱尝带娃艰辛的于欣却苦不堪言。“第一胎生的是女孩,第二个是男孩。婆婆家特别喜欢小男孩,自从生完二胎后,感觉整个家庭重心都倾向了二宝。”

  每到晚上,是于欣最煎熬的时间段。“丈夫有时候不在家,晚上通常都是我一个人给孩子喂奶和哄睡,一晚上下来连续觉最多俩小时。”两个孩子住在一块,“通常老大感冒后,老二也避免不了。这段时间被孩子弄得焦头烂额。”

  于欣丈夫近来出差较多,能分担的家务伴随着夫妻间的交流一起减少。于欣一度与家人关系很紧张,甚至告诉来看孩子的亲朋,别在她面前一个劲夸孩子,而忽略了她的存在。“有时候孩子磕到桌角,丈夫会大声呵斥‘你怎么连孩子都看不好’,听完我立马就要炸毛了。”

  伴随着大闺女的成长,与老人育儿理念的分歧凸显,让于欣更添焦虑。“平时回家常常看到闺女一个人看动画片,老人缺少对孩子的相应的教育。可转念一想,老人能帮忙看孩子已经不容易了,也不好随意去干涉老人做法。”于欣担忧大闺女上小学后,老人无法辅导孩子功课,为此她曾一度考虑辞职以照顾两个孩子生活学习,可转念就明白,这不是一个理性的决定。

  据全国首个“二孩家庭日”调查显示,70%的二孩家庭将“良好的夫妻关系”列为要二孩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丈夫能帮忙给老二换洗尿布或者哄睡,我会轻松很多。”于欣说。陷入无边无际的育儿琐事中的她,既找不到自我实现的方式和人生的意义所在,又深感家庭内部关系渐趋失衡,而这些已成为二孩妈妈们普遍需要面对的问题。

  老人带娃难心安,养老焦虑凸显

  新生命的降临令人欣喜,但衰老的隐忧也必须面对。

  二孩出生后,于欣不仅明显感觉对大孩的教育质量和陪伴质量直线下降,家里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经济支出的不断增加也让她“心好累”。近年来,双方父母身体状况都不尽人意,更是让她深切体会到时光不饶人。

  于欣不是没有想过继续让老人帮着带娃。她坦言:“生完第一个的时候,老人说他们身体还硬朗,能带得动孩子,让我赶紧生二胎。可随着他们年纪增长,精力和体力难以跟上了。”于欣说,老人们本该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却为了帮他们带孩子彻底放弃了熟悉和顺心的乡村生活。

  在困扰二孩妈妈的众多因素中,养老焦虑的上升尤为明显。相关人士分析,二孩家庭面临着“上有四老,下有两小”的局面,压力当然会增加。与此同时,随着晚育趋势的发展,35岁以上的孕产妇越来越多,二孩家长既要操心父母的养老问题,也要为自己担忧切实逼近的养老问题,“养老焦虑”加倍。

  “三头六臂”的二孩妈,带娃还自学英语

  经济压力、工作压力、家庭关系压力,“幼有所养”的各种压力无处不在,只能由每一个选择了二孩的家庭独自承受。在坚硬现实的挤压下,二孩妈妈们该如何抵抗焦虑?如何尽最大可能拓展自我价值空间?整个社会面对“二孩潮”的新趋势,又该相应作出怎样的适应性调整?

  作为个体,只能把自己锻造得更坚强;作为环境,应当改变的则还有很多。

  飘摇(网名)是一位42岁的二孩妈妈。大女儿上高中,小女儿刚一岁两个月。她是济南一家知名国企的员工,产假结束后,为了继续工作,她在父母家附近租了房子,白天将孩子放在母亲家里,晚上接回来照顾。几天前,老人突然生病住院,自诩三头六臂的她也有些手忙脚乱。“只能住在母亲家里,除了照顾孩子还得兼顾老人。”她感慨,“像我们这个年纪,家里老人身体健康就是福气。”

  25日下午,飘摇在朋友圈里晒出了一张一家四口的全家福。她与其他二孩妈妈无异,每天被各种琐事忙到焦头烂额。但她在朋友圈却从不吐露心酸,只发“满满的正能量”。

  飘摇的另一个身份是济南蓝天救援队的正式队员,记者在采访中因此结识她,但近日才了解这个“女超人”的时间表:休完二胎产假后,她返回单位上班,每天早晨5点叫醒大女儿,为其做早饭;接着等小女儿醒来,将其送到老人住处,最后骑电动车上班。傍晚下班后接回孩子,收拾家里卫生、洗衣做饭,其间陪伴大女儿学习。凌晨1点,一切收拾妥当后,时间才是自己的:“大家都睡下,我会看会儿书。每天周而复始,一天算下来也就睡四五个小时。”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飘摇还兼职做微商,一个月挣的钱刚好交房租。

  每天,飘摇的办公桌电脑旁都贴上不同的英语单词。“我自己想学英语,多学习既可以充实自己,也是为了以后辅导孩子。”飘摇自认是一个人格独立、经济不依附的女性,从起初仅有中专学历,到利用业余时间和产假参加成人高考,考取了本科和在职研究生学历,之后又自学考取了高级育婴师证。加入蓝天救援队这个公益组织后,她不断参与救援任务,并考取了国家紧急救助员和无线电执照。

  “选择了二孩就等于选择放弃自己的一部分时间,也会给老人增加麻烦,所以我要尽量做得更好、兼顾更多。”在她看来,夫妻之间要相互扶持协作,要权衡各项利弊进行取舍,“既然选择了二孩,就要心态更积极地生活。”希望飘摇这个励志样本,能给焦虑中的济南二孩妈妈提供一点可资借鉴的经验。

  抗焦虑有招吗?没有完美方案只能尽力

  “2·22”全国二孩家庭网络调查显示,生育二孩后,回答“有职业规划、努力打拼中”的女性,只有37%。63%的二孩母亲表示,对职业发展没有目标、没有规划、感到迷茫、对未来无能为力。在受访者自己开出的缓解“二孩焦虑”的“药方”中,选择“自我成长”来克服焦虑,或者“通过学习来克服焦虑”的受访者,不足25%。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因为生育孩子而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迷茫,这是大多数中国妈妈的现状。二孩妈妈期待外界的帮助固然没错,同时也应该培养自我“成长力”。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成长力”,就难以克服孩子带来的种种焦虑,也难以维护来之不易的幸福。此外,还要充分保障女性的就业权,让妈妈们生育二孩后还能重返工作岗位。要化解“二孩养育焦虑”及伴生的“养老焦虑”,相关部门也应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济南知名自媒体人李月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了相当理性、可行的建议:“二孩妈妈相对年长,精力会比生一娃时候更差,何况当年是带一个,现在带两个,难免力不从心。不过二孩妈妈胜在更有经验和智慧,一定程度上可以让你节省很多精力。比如以前孩子发烧到38℃,你就忧心忡忡抱着孩子去医院,搞不好还得吊上三天瓶,现在一包清开灵喂下去你就该干啥干啥了。给三个建议,一是不必要求过高,奶瓶放在窗台上没问题,衣服堆上三五天洗也可以,不要事无巨细样样都必须做到位。第二,让老公和家里有条件的老人参与带娃。第三,做好老大的工作。很多二孩妈妈是被老大逼‘疯’的,因为老大很容易在老二到来后出现心理问题,本来挺乖的孩子,变得无理取闹,额外增加妈妈的工作量。所以理顺老大的情绪很重要,搞好了不但省很多麻烦,Ta还能给你搭把手。”

  在自我价值方面,李月亮认为:“首先必须得发自内心地接受一个现实,就是至少有一年的时间,你生活的重心是在孩子身上的,什么自我价值什么社会关系什么变笨变丑,别太关注这些,就是专心带娃。因为这是一个暂时性的时期,你不会一直如此。当然,有余力的话,多关注点社会变化,多做些自我提升最好。一周岁前,孩子就是天,你以养好他为天职,工作赚钱的事能晚则晚;一周岁以后,孩子过了最 需要你的阶段,你要尽快回归社会重拾自我,能早则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