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成长的速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无论是受益于外部机遇还是警醒于内生动力。十年前,这座城市被《新周刊》评价为“钝感之城”,指称济南温吞、缓慢、内敛、保守。以如此夸张、夺人眼球的方式去定义一座城市,难免有失客观、公正,但在某种程度上,也确实戳中了很多济南人的内心。眼下,在济南建设“四个中心”、摆脱“大省小省会”尴尬的当下,再重新审视济南最近两年的发展不难看出,一条城市发展与思想突围的道路已然清晰。

  异样的官场生态

  如果不是“团结湖参考”的一次有心梳理,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现任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是近二十年来济南唯一一位外省籍的党政一把手。

  这个北京青年报的时政类微信公号并不多见地把观察视角放在了千里之外的济南,并提到政治生态的问题——“在反思济南发展之落后时,大家普遍认为济南人的观念也许是最根本的惰性。而济南官员的观念,则起着最关键的作用。”

  “团结湖参考”显然对此颇有研究。王文涛主政济南之后的多次讲话,“政治生态”是一个高频词。查询“为敢于担当者担当”的讲话会发现,这个词语先后四次在前半部分讲话中密集出现。

  尽管王文涛曾说“我个人不喜欢被贴上什么标签”,但在不同的公开场合,他还是喜欢拿此前的工作经历来和济南对比,尽管这种对比让济南并不是那么好看。

  王文涛曾回忆,2007年从昆明回上海黄浦区担任区长时,正是筹备“世博会”的关键期,拆迁任务很重,有很多棚户区,不用说消防车走不进去,连担架都走不进去。“但是,这一棒交到我们手上了,这就是历史使命,轮到我们了,就只有干,背水一战。”反观济南,他并没有留情面,“这里有个例子,就是二环路的拆迁,市政府多次协调,但是有些干部能拖就拖,以至于下达了9次最后期限,以至于我们觉得必须纪委介入,目前进展算是比较快。”

  齐鲁晚报记者梳理发现,王文涛在多个场合自揭干部作风和工作陈疾,批评干部保守、消极以及缺少担当,直言“请对号入座”。

  如果从反向的维度去看王文涛所说的政治生态,“当前,不愿担当、不敢担当,消极应付、为官不为,行动迟缓、不推不动,推诿扯皮、皮厚难缠等现象,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还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曾先后在济南北部和东部工作过的基层干部王堂(化名)或许对此深有体会,这位有专长有想法的干部被两年前的不作为的顶头上司“伤得不轻”。

  “当时我刚去北部一个办事处担任副主任,负责辖区某个项目的拆迁工作,但拆迁进展不顺利。”有着丰富拆迁经验的王堂很快发现,拆迁不力是因为补偿政策制定不合理,很多人性化的问题并没有考虑到,“熬了几个晚上我把建议做成了文字性的材料,改善了细节。”但方案随后被否定了。

  比较之下的危机感

  济南迫切地需要重新定位,认识自己。

  无论是在官方的公开表述中还是在民间的话语体系中,举目四望,站在全国、全省和自身三个维度上的济南,无不充满了危机感。

  广为传播的论调来自于济南的“一把手”王文涛。“说济南像个县城就是这个感觉。”今年3月2日,王文涛、王忠林调研拆违拆临工作,在查看建绿透绿进展情况时,王文涛指着展示牌上违建未拆除之前的照片说。旁边的王忠林补了一句:“它连县城都不如,就像个农村大市场。”

  有意思的是,十几年来,济南市民常常乐此不疲地以这样的形容来埋汰自己居住的这座城市,每当堵车、雾霾严重的时候,朋友圈里的段子似乎都比平时多了不少。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济南市区频繁修路导致交通长时间极度拥堵。去年10月25日,有网友在济南市政府官方网站市长信箱栏目中,抱怨又戏谑道:“麻烦借颗原子弹把济南炸了重建。”更没想到的是,市政府网站竟然回复了:“您的来信已收到,请说明详细情况,以便于我们进一步落实处理。”

  在去年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上披露的数字能显示济南在全国维度比较的地位:外贸方面,2015年进出口总量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列第14位。从省内维度看,济南也并不避讳和兄弟城市青岛作比较,在山东全省来讲,17个城市中,济南排在第7位。这个第7位是个什么概念?是青岛的15%左右。

  这就是济南的现状,同时还要面对大省小省会的尴尬。

  5月初,济南史上最高规格的党政考察团开启杭州合肥郑州三城之行,明面上,这是一次对标的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考察学习之旅,实际上则是一次生出危机感的脸红出汗之旅。

  “无论是参观城市还是考察企业,所形成的视觉冲击和直观感受十分强烈。”说起此次考察,济阳县县委书记孙斌有这样的感受。

  头脑风暴

  像“团结湖参考”期待的“王文涛给保守沉闷的济南官场带去搅动”一样,济南人也在等待,重新出发的济南会迎来什么样的新气象。

  翻看王文涛的履历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作为复旦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高材生的他,从积累高校工作经历之后转战政坛的“跨界”并无特殊之处,但哲学出身的从政者,在当下政坛却不多见。

  学哲学出身的王文涛显然也希望在意识方面“唤醒”济南党员干部,从而划定一条思想突围的实现路径——从要求摒弃官本位、反对自以为是,到看不到危机才是最大的危机,再到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则是这条路径中的一个个脚步。

  王文涛到任济南三个月后,随即召开全市“解放思想大讨论务虚会”,济南市四套班子领导同志“红脸出汗”地直陈发展瓶颈、改革壁垒、思想真空、行动羁绊。

  “为什么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其实是市里面更准确把握了干部的思想状况,找准了各级领导干部在思想方面存在问题的关键和要害,针对性应该是非常强的。”济南市一位相关负责人如此表示。

  “党员干部思想上不突破,直接严重影响城市的发展。”在山东大学政管学院教授王佃利看来,从大的发展环境来看,济南进入改革转型期、深度发展期,涉及很多的利益冲突和矛盾,大踏步向前需要敢于担当的人面对更多的风险,“突破以前的障碍,要求党员干部大胆闯,就需要思想上的解压和制度上的保障,才能给直面问题的干部底气,一内一外,构成整体的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两年,王书记基本上是在给我们换脑子改思路。”在不少党政人士的意识中,思路一换,往往工作的局面也就打开了。

  干部观

  思路一变天地宽,谢玉波作为一名基层干部,这样的感受是明显的。

  “只有思路打开了,领导有担当了,才能给你撑腰,下面的人才能干事。”现任历城区港沟街道办事处主任的谢玉波堪称拆迁专家,从2005年开始就负责拆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去年,谢玉波被历城区区委书记吴承丙点名调任港沟,专门负责万达文旅城片区的拆迁,创造了拆迁的“济南速度”。谢玉波工作作风硬气,他自己也知道,这种硬气是有风险的,“有的时候不是不想干,而是缺少干事的环境和氛围。”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解放思想统一思路之后,接下来需要明确,济南干实事、大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

  王文涛从群众的反应中总结出了三种官:占位子、装样子的“太平官”;遇问题绕着走、见群众躲着行的“逍遥官”;遇事找借口、有事找托词的“滑头官”。在济南市委十届九次全体会议闭幕会上,王文涛在总结讲话中把“为官不为”定性为可怕的“软腐败”,提出建立容错机制、考评机制和保护机制三个机制,以对抗这三种“不作为”的官员。从另一个角度,王文涛也将新形势下敢于作为、敢于担当者描述为四种:冲锋陷阵者、敢于亮剑者、勇于改革者、无私忘我者。

  “同志们请对号入座。自己对对号看,有没有群众描述的这些现象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反映,所以要对号入座。”

  可以说,“让实干者实惠”的激励机制与“为担当者担当”的保障机制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促进干部“想干事、敢干事”的制度体系。

  “之前济南确实存在‘孙连城’式的干部,这些干部信奉不干事、不出事,在自己的岗位上碌碌无为,也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和考核机制来制约他们。”济南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吴学军认为。

  “选人用人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风向标。作为个体,干部固然应该具有一定的思想觉悟,但也会不可避免地去权衡利弊得失。作为组织,市委固然应该对干部提出严格要求,但也要不可或缺地为干部保驾护航。唯有干部与组织之间形成制度性的良性互动,才能营造有利于干事创业的宽松环境和浓厚氛围。”山东省委党校副校长孙黎海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王佃利看来,“干一个什么样的事业,需要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更需要一个什么样的队伍。”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刘雅菲 任鹏 实习生 刘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