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5月2日讯

  在临沂沂水县杨庄镇吴家楼子村,有这么一群人,她们平均年龄超过70岁,每天五六点钟就早早的起床,出门上班。让我们跟着镜头来看看,老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古稀老人闲不住 五六点钟去上班

  商纪英老人今年76岁,已是古稀之年的她身体硬朗,每天早早地起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汤,一张喷香的煎饼,吃过早饭后,稍稍休息她就出门了。

  70多岁的年纪,大早上的出门上班,这是做什么的呢?只见老人穿过一道道巷道,最终到达了一个大院内,在这里早就有人已经开工了。

  村民秦福彩告诉《生活帮》记者:“像这些年纪大的来得早点,六点至七点就到了。俺这些年轻的有的时候还到地里看看,来到八九点钟。”

  像商纪英老人这样的人共有16位,她们之中年龄最大的85岁,平均年龄超过70岁,而就是这么一群老人,在一间不足100平方米的手工加工坊内,用自己辛勤的双手缝制着一件件小棉袄,年产量达2万余件。

  非物质文化遗产 老手艺代代相传

  身穿小棉袄,冬日的阳光下充满的是妈妈的温暖,然而如今会手工缝制小棉袄的年轻人却越来越少,2016年沂蒙小棉袄成功申请临沂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幅幅老花镜下,一双双抚摸过泥土、粗糙而又温暖的大手,从春夏到秋冬,一针一线,缝制着沂蒙山老妈妈温柔,善良,坚韧而又细腻的情怀。

  村民杜明凤说:“俺缝的这个袄,谁穿谁满意,都愿意穿。你想要什么样的就做什么样的,你只要能叫出个名堂来,俺就能给你做出来。”

  每天五六点钟就早早起床出门,在我们年轻人看来,这绝对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可在老人们的心中,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因为她们不只是去上班,而是到了另一个“家”。

  一针一线缝人生 古稀岁月守年轮

  杜明凤说:“人家年轻的都干活,我们年纪大了,就找这么个年纪的一块耍耍,就这么些事,别的干什么,什么也干不了。上这里来了,干这个咱会干。”

  她们大部分都是空巢老人,儿女子孙不在身边,独自生活。而现在,老人们聚在一起一边缝制小棉袄,一边聊天拉家常,手工坊成了她们又一个家。

  沂蒙小棉袄虽然是工厂,但对老人们的时间和工作量没有过多的规定,老人们在缝制小棉袄的同时感觉很自在,想唱就唱,全凭心情。

  兴致来了就一起唱唱歌,累了就扭支秧歌,活动一下身体,然后再继续开工。老人告诉记者,她们不在乎挣多少钱,就是聚在一起图个热闹。

  新时期沂蒙精神 夕阳红又放光芒

  话虽这么说,但老人们收入可真不算少。不仅能够维持生计,有的老人还为自己置办了新家具,用老人的话就是,花自己挣得钱,用得舒坦。

  沂蒙小棉袄,始建于2013年底,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地的一家特色产业。老人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财富。

  临沂沂水县杨庄镇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吴祥贵介绍:“沂蒙小棉袄是我们镇的一个扶贫车间,是夕阳红的人做的一个朝阳红的事业,为村民脱贫致富提供了希望和收入。同时,老人们在累的时候唱唱歌扭扭秧歌,丰富了老年生活,体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精神状态。”

  编后:从春夏到秋冬,老人们用自己辛勤是双手,一针一线缝制出一件件堪称艺术品的小棉袄。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美,为老人们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