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讯(记者 张泰来)盼望着、盼望着,历经一年多的施工和等待,顺河高架南延高架段今日(27日)零点正式建成通车,让家居济南南部城区的市民禁不住松一口气:进城之路,终于可以不堵了。

  现实或许未必那么乐观。26日,记者多方调查梳理发现,对于缓解局部拥堵,此举或许也仅仅是“缓兵之计”,而非治本之法。

  一种期待:高架通车,告别拥堵

  “顺河高架南延通车,肯定能够缓解周边的交通拥堵状况。”采访中,家住南部城区的多位居民均表示,“早就等着这一天了”。

  居民的期待不无道理。周一堵,节假日堵,雨雪天堵,生活在济南,拥堵已经成为每一名济南人的切肤之痛。而根据工程设计,顺河高架南延工程英雄山立交至玉函小区南路段为双向6车道,玉函小区南路至七里山路段双向4车道,建成通车后相当于在原有地面道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倍左右的车道,而且高架路路最高限速80公里每时,相比原来地面道路的50公里、60公里的时速限制通行效率也大大提高。

  正如有交通业内专家所言,车道多了,通行效率提升了,这等于是打通了局部的“瓶颈”,在一定时段内,这里的拥堵肯定会大为缓解,而且由于其分流作用,周边的舜耕路、阳光新路、建设路、玉兴路、七里山西路拥堵状况也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一丝隐忧:“沉睡”私车,应声苏醒

  有受访的专家坦言,几乎每一条新修道路的通车,都会有一个阶段的“交通甜蜜期”。比如二环东路高架,也包括顺河高架早起的交通流量状况。而一个既成事实是,近几年来,每逢高峰时段,高架桥已然成为“流动的停车场”,通行效率甚至低于路面交通。

  恰如一个萝卜对一个坑,只要有足够的道路资源,不就能够解决拥堵吗?严格来说,这一逻辑在理论上是成立的,但现实中未必可行。因为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度地新修新建道路。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新修新建道路,固然增加了道路资源的供给,但与此同时,道路短时的通畅也会刺激车辆的增加,或者刺激新的购车需求,或者唤醒“沉睡车辆”。

  有数据显示,目前,济南市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180万辆,而实际使用量只有80万左右,一多半的机动车实际上处于休眠状态。可以想象,一旦新增的道路资源,在提升了私家车出行体验的同时激活一定量的沉睡车辆,这些新增的道路资源也就瞬间丧失了“差别优势”。而对于新建大型社区密布的南城而言,不啻为一丝现实的隐忧。

  一个问题:快速进城,“添堵”市区

  结合二环东路、经十路等运行变化,记者在调查采访中还发现:高架桥从二环外直通市区,一般会明显提升外围车辆的进城效率,造成单位时间内进城的车辆短时激增,从而加剧市区的拥堵现状。

  此次顺河高架南延,就明显增加了济南市城市高架路的互通性,方便了外地来济车辆更快达到市区。比如沿省道103有市区南部去市区的车辆,就可以通过省道103、老虎洞山隧道、二环南路高架路经由英雄山立交一路向北,大大缩短了到达市区的时间。如此庞大的来济车流量快速涌向市区,也会大大增加高架路上的车流量。

  同时,从外围到达市区快,但想从高架下到市区却没有这么容易。由于桥上限速高于地面限速,而且下桥口数量有限,若是桥下道路略微拥堵就会对下桥车辆产生重大影响,延缓桥上车辆下桥速度,导致大量车辆在下桥口压车积聚并快速向桥上延伸,造成拥堵。这在顺河高架经四路下桥口、二环东路山大路下桥口的流量变化历程都是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