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泰安市岱岳区房村镇的蔬菜大棚里,施用了微生物固氮菌肥的西红柿叶子和黄瓜秧都异常翠绿,果实也香甜浓郁。施用这种微生物菌肥,蔬菜大棚里就不必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也减少许多,颇受市场欢迎。
这种微生物菌肥的研制者就是山东农大植保学院王开运教授。今年是该生物肥正式推广的第四年,产量达到近千吨,在泰安市岱岳区、聊城市莘县、潍坊市寿光、青州等地,生物菌肥正快速扩大地盘。
偶然发现的功能菌
王开运是国内外知名的农药专家,他发现这种生物菌纯属偶然,分析鉴定和利用的过程也充满波折。10年前,他带领研究生在做土壤熏蒸剂试验时,意外发现土壤中某种菌能刺激作物生长,通过分离培养到菌种后,他的科研团队又连续在实验室做了五六年深入细致的研究,对菌株不断地进行培育和功能评价,最后利用细胞融合技术构建了超高效固氮菌、解磷解钾菌和抗病拮抗菌三大菌系,优化组成了具有固氮、解磷、解钾和抗病功能微生物菌群,在完成了系统的微生物发酵和颗粒肥生产工艺试验的基础上,进而又进行了广泛的田间应用试验。2010年, 王开运的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开始成批量生产这种生物智能肥料,并正式注册了“丰田宝”商标。
生物菌肥的核心成分就是原菌,基质、腐殖酸、磷矿粉、钾矿粉等作为载体。这些载体能让微生物根据作物生长的需要释放出氮、磷、钾等营养元素。2010年上半年,生物菌肥在房村镇东良甫村大棚里做示范性推广。这是第一次相对大规模的试验,到了收获的季节,发现西红柿除了口感好,在产量上提高上并不理想。但他们注意到,大棚里低洼处的西红柿长势明显更好;而且,施肥厚一些的植株,也显得更加茁壮,结的果实更多。看到这些现象,下半年再推广的时候,王开运就把施肥方式从沟施改成了穴施,每穴施0.4到0.5公斤,直接把番茄苗栽到肥堆上,浇水也增加到3至5天一次。这一季,试验棚里种植的大果型西红柿,亩产量接近2万斤,比普通大棚高出两成多。
“三好”果实受追捧
生物肥料能制造和协助作物吸收利用多种营养元素,改善土壤的生态环境,所以用生物肥种植出来的蔬菜瓜果,品质改善很显著。
今年泰安市房村镇北埠村最早体会到用了生物肥增产又好卖的是周长林老汉,他是8月1号定植的,所以过了国庆节西红柿就开始有成熟的了。他说“我送到市场上,打算卖一块五一斤,老板说一块七,但是不给钱,要到下次再送过去才给,后来过几天就打电话问是不是又摘了。从那到现在送过去了五六趟,价格不停往上涨,最高卖到了两块四。”
用生物肥种植的西红柿,个头长得比较均匀,颜色透亮,皮的厚度适中,精品果比例高。自然成熟后的西红柿,只要不被磕被碰,在常温下放45天没问题。
2013年,王开运与滨州农科院合作,用生物肥在我国冬枣之乡滨州沾化县的30亩冬枣树上做试验。要求参与的农户不仅严格按标准施肥,浇的水也必须是井水,冬枣长势格外引人注目。当地的一个电商知道后,就经常去这片试验地看看。冬枣上市的时候,市场价8元左右一斤,这个电商按12元全部收购了这片冬枣,在网上卖28到68一斤,足足发了一笔财。因为这些枣又脆又甜,还是无公害的,买家络绎不绝。
除了品相好口感好价格好,施用生物肥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活化土壤和避免连作障碍,只是农民们暂时可能还看不到这个生态效益。为了追求产量,农民们种啥菜都靠化肥当家,年年往复,肥料的利用率低,土壤的板结、酸化现象也很严重。记者在北埠村周长林的大棚里看到,每一趟西红柿之间的沟里,都覆盖了薄薄的一层青苔,这就是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如果年年施用这种通过自身的微生物菌群解磷、解钾、固氮的生物菌肥,土壤的质地也能得到改善。
如今,王开运研制的这种生物肥料,在番茄、黄瓜、西葫芦、辣椒、茄子、芸豆等多种作物上试验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2014年,在泰安市岱岳区道朗镇,该肥料参加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黄淮流域小麦玉米水稻田间用节水节肥节药综合技术方案”,在玉米上代替化肥的效果比较理想。2015年,西藏中药材玛卡和黑龙江优质水稻上应用也显现出了诱人的前景。
王开运表示:“就目前来说,微生物菌肥全面代替化肥还不太现实,但这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既提高作物和瓜果品质,又缓解化肥对土壤的板结和荒漠化,符合我国节能减排和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目标。我们相信它的未来,相信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