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已买好全部装备补给。到了灾区一切突发情况都是未知的,不好说能救几个人,只能说尽全力吧。”
“最近网上有朋友认为,我们自费去国外搜救,还一人自掏两三万,很不理解。其实,如果你能体会到在生死关头,救别人一命的那种感觉,也会和我一样觉得值。”
4月27日下午,四月的济南已很闷热。36岁的山东蓝天救援队长王骁宙,将从这里踏上去尼泊尔的救援之行。他抹了把汗,一边收拾着装备,一边接受大众网记者的采访。
对话王骁宙:
“我1年的工资都投在救援上,因为人命最大,我不后悔”
大众网:你今天晚上就要去灾区展开救援,都做了哪些准备?
王骁宙:包括拆除设备、对讲机等通信设备、呼吸器等个人防护设备以及必要的医疗设备等。这次我们去灾区还面临一个困难,尼泊尔是缺水国家,受灾严重的加德满都更是饮用水紧缺。所以我们托运了一些瓶装水,必须要扛着进灾区,水是生命线。
大众网:这些设备加起来要不少钱,包括机票,你们都是自费去救援的吗?
王骁宙:是的,我们这次平均每人带了2万元左右的人民币,这还不包括机票。因为救援工作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所以很多补给与耗材、设备要及时购买更换。
大众网:你们的做法很感人,许多网友都纷纷点赞。但也有网友不理解,说自费有点“傻”,你怎么看?
王骁宙:蓝天救援队是人道救援组织,是由民间志愿者组成,我们因为志趣相投聚在了一起。我平时是个医生,工资除了生活开销,基本剩下的都投在了救援上,平均一年要10万元左右。我们所有队员救援经费都是自行承担,任何救援都不会收取费用。说白了就是用自己的钱、自己的精力、自己的时间去竭尽所能的帮助身处危难的人们,也就是很多人嘴里说的傻子。但是在我眼里,人命无价,是最贵的。我们坚信做好人你身边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好人。
年轻的“老手”:
从汶川地震救援起,7年来“大小灾”就没落下
小寸头,眼镜男,若不是身穿蓝色的救援制服,大众网记者很难将这个年轻小伙,和多次出生入死的山东蓝天救援总队队长画上等号。“其实我也不年轻了,干搜救救援这行已经7个年头。汶川地震时,我们这些志愿者就像刚出生的婴儿。经历了7年的历练,我们的救援技术已经快小学毕业了。”
坚毅而风趣,但话不多,这是这位年轻的“老手”,给大众网记者的第一印象。回忆起自己的搜救生涯他颇为自豪:“我先后带队参加过汶川地震救援、玉树地震救援、北京房山水灾救援、云南彝良地震救援、四川雅安地震救援等重特大自然灾害救援,以及山东省内的城市和山野救援数百起。可以说,7年来‘大小灾’都没有落下。”
今天上午,王骁宙已在济南采购了此次前往灾区必需的装备补给。其中包括破拆设备、个人防护装备等,还借来了生命体征探测设备。用他的话说,此次尼泊尔之行,到了灾区一切突发情况都是未知的,不好说能救多少人,只能说尽全力吧。
1979年出生的王骁宙,平时的身份是山东省临朐县人民医院血液肿瘤科的一名医师。医生与救援队长,本职都是“救人”。2008年,他利用业余时间自筹资金发起成立临朐阳光义工联合会,吸取各地慈善组织经验,最初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制定了“助学、助贫、助困、助残、助老”的宗旨,走访了贫困学生3000余名,联系捐助者捐助贫困学生数百名,还给特教学校及部分山区贫困学校建立了阳光图书馆、阳光户外健身基地、阳光医务室。
最难忘的记忆:
去年赴菲参与救援,大暴雨如同“下刀子”
截至今天下午,此次尼泊尔强震已造成至少3617人失去了生命。在昨天,当地还发生了7.1级余震……王骁宙曾参与汶川地震救援、玉树地震救援、雅安地震救援等,并参与几十次山野搜救。对他来说,这种危险他已习以为常。
不过有一次救援的经历让他很难忘。去年夏天,菲律宾遭受台风“海燕”袭击,他作为山东唯一一位救援队员,参与我国赴菲红十字会国际救援队。王骁宙顺利完成15天的救援任务,平安返回济南,但过程让他揪心。
“我们绝不会停留在周边地区,要去就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地方!”在救援中,王骁宙承担着寻找遇难者遗体的工作。8人组成的搜救组前往受灾严重的塔克洛班市,在30多度高温的雨林和海滩展开搜寻。“烈日下,5分钟衣服就被汗水浸湿;暴雨中,雨点密得让人睁不开眼。”这种湿热的恶劣天气不同以往,对这个北方汉子而言是极大的挑战,胜过了余震的可怕。
然而在危险之余,他也收获了感动与满足。“你好,中国,棒!”在一次救援中,当地居民操着蹩脚的汉语,向王骁宙表示感谢,让他感到莫大欣慰。“身经百战”的王骁宙也百感交集:“能给死者最后的尊严和妥善的安排,是我们的责任。也许多年后,灾民会忘记哪支队伍给予了帮助,但我们会付出最大的努力,让他们记住中国。”
最担心的事:
有志愿者什么都不带,就跑到地震一线救灾
王骁宙说,在他以往的搜救过程中,除了搜救灾民,在灾区他也遇到过很多没设备、没物资的志愿者,这让王骁宙和他的队员都提心吊胆。“地震发生后,有些志愿者什么也没带,盲目地跑到了救灾的第一线。虽然让人感动,却把自己陷入了险地,成了被救对象。”
王骁宙告诉大众网记者,专业救援队中,队员并非“全能”而是各有自己的专长,并且定期集中演练,保证了救援队救灾时的个人安全。王骁宙说,由于赈灾民物资只能发放给灾民,为了帮助志愿者,在芦山地震救灾时,救援队曾将自己的帐篷、被子分给志愿者。最后14名救援队员只剩下3床被子,只好把被子横过来,勉强强盖住挤在一起的14人。
地震发生了,大家都想着支援灾区,是个好事情,但地震救灾不是儿戏,需要专业救援技巧,需要懂得如何自救和他救。否则,志愿者到了灾区只能去做一些分发物资的工作,甚至可能还会“帮倒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