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作者:唐代诗人白居易
释义:这首诗选自《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前四小句。后四句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佳作。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作者:唐代诗人柳宗元
释义:这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清晰明朗,完整突出。唐顺宗永贞元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至有“南荒”之称的永州,柳宗元就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作者:宋代诗人王安石
释义:这首诗看似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像他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悯农二首》(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唐代诗人李绅
释义: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在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这些名篇也退出了
《孔雀东南飞》被撤掉 并非因为涉及爱情
据青年周末报道,2007年,北京9区县的高中语文课本大换血,其中,海子诗歌《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替掉《孔雀东南飞》。
对这次教材调整,该教材编委薛川东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特定的教材;教材的变化,往往折射着时代的变化。在他们看来,被撤掉的《孔雀东南飞》,虽然讲的是夫妻的爱情故事,但主要还是在表现对封建家长专制的反抗。撤掉这篇古文,并不是因为它涉及爱情,薛川东说,在他们的编写过程中,这一点从来没有成为一个问题,许多表现爱情的作品文学性都很高,跟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不违背。
而替补上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2005年的“人教版”语文就选过,北京版的编委们认为这是当代诗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应该入选。
同时被撤的蒲松龄经典短篇故事《促织》,讲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弊端,虽然也有玄幻情节,但现实主义更浓厚一些,不是最能表现《聊斋志异》特色的作品,所以《促织》被富有鬼魂意味的《聂小倩》替换掉,“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蒲松龄超人的想象力”。
在这次教材调整中,在中外当代作品增加的同时,近现代和古代作品的量则相对减少。《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石钟山记》《五人墓碑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等完整的古文名篇被撤下。取而代之的是从一些名篇中选取小段,附在每个单元后面的单元作业“文言积累”部分,让学生通过这种办法熟悉古文。
“勾践”被“荆轲”取代
“让学生接受人文教育”
2009年,据云南信息报报道,从当年9月1日开始,云南省高中课改正式启动。高中入学新生手中,一次性拿到了两本语文教科书。记者对新旧教材进行比较发现,新教材不仅薄了轻了好看了,一些沿用了多年的课文也改了。
其中古代散文的变动是,《荆轲刺秦王》取代了《勾践灭吴》。玉溪一中语文老师刘传实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说,这两篇文章时代背景大致相同,区别在于主人公一为君王,一为刺客。刺客,在当时属于下层民众,可说是不入流的人。史书为这样的人物立传,学生们学起来也能接受一种人文教育。
2013年,据河南商报报道,新使用的人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30篇课文,有9篇被更换,一篇文章有改动。
其中,被删掉的古文有蒲松龄的《山市》,增加的古文有选自《礼记》的《虽有嘉肴》。
查看评论 0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