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1。学院概况
济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78年,现有教职员工167人,其中教授20人,副高级人员64人。目前在读本科生2424人、研究生516人
学院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四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网络空间安全、通信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和人工智能六个本科招生专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设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图灵班,建有网络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学院建有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山东数据与应用中心等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20余个。学院拥有面积17000多平方米的实验室,建有计算机软件实验中心等6个实验中心,与企业联合建设了华为ICT学院等10余个校内实践平台,实验条件达到了国内同类院校的先进水平。
学院实施人才兴院、教研强院战略,持续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学院秉承“弘毅、博学、求真、至善”的校训,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将逐步建成规模适度、特色鲜明的信息学科领域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学院整体办学水平居国内同类院系前列。
2。学科专业优势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2020年入选山东省“双一流”优势特色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等级、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提高到了更高等级,两次评估均位居山东省属高校并列第一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通信工程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认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核心专业构建的专业群获得2016年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建设立项、获2018年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023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入选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重点领域教学改革试点项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专业连续四年入选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A类专业。综合软科、中国科教评价网等第三方评价机构数据,网络工程专业位于全国前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位于全国前8%。所有专业均进入《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山东省省属高校前3名。
3。师资队伍
学院有一支以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山东省泰山学者、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为首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建有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山东省高校青年创新团队、山东省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和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学团队。
教师队伍中国家级人才3人、省级人才13人。教师队伍中多人在重要学术/社会组织中兼职,其中包括教育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ACM SigCSE China主席、山东计算机学会理事长、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监事长、山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等。
杨波教授2022年荣获“CCF杰出教育奖”,是该奖项设置以来以地方高校身份获奖的唯一人士。
4。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重视教学研究与专业课程建设,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7项,建有国家级课程4门,省级课程15门,出版“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部,3部教材获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4部教材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教材。
近年来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大创新工程、山东省重大示范工程等省部级以上项目近200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奖励20多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5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
学院稳步推进开放办学,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学院获批科技部中韩青年科学家项目、中国-斯洛文尼亚科技例会交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韩合作交流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英合作交流项目等多项国际间合作交流项目。
5。人才培养
学院研究生推免比率约为5%,近三年学生就业率平均约为93%,考研率平均约为30%,一批优秀的学生继续进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攻读研究生。
学院不断强化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科创培养体系。近五年学院科创成果显著,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创奖励770余项,其中国家级成果240余项。包括“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中国虚拟现实大赛国家一等奖、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国家一等奖等多项赛事最高级奖励。
学院连续五年获批教育部“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接收国家奖学金支持的留学生近50名。目前学院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新西兰奥塔哥大学和韩国汉阳大学、光云大学开展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学院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发展,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学院在学校田径运动会、足球比赛、新生合唱节等多项活动中获一等奖。
学院累计培养毕业生近2万人,以中国软件董事长谌志华、原方正科技总裁吴建英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校友,为本学科的毕业生就业树立了典范。
6。学院特色活动
学院建有济南大学图灵电脑协会,该协会2020年入选山东省大学生优秀科技社团。
学院建有济南大学泉心泉益青年志愿者协会等11个青年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与志愿者活动。青春为“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入选国家级重点团队,泉心泉益青年志愿者协会入选济南市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积极推进“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活动,与济南市市中区泺源街道、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东营市垦利区杨庙社区等单位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二、专业介绍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地方新旧动能转换需求、工程实践能力强,具备良好的沟通交流、组织协调、团队合作能力的计算机软件、硬件领域高素质应用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能够担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的中层技术职位或中层管理职位,胜任算法工程师、研发工程师、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等职业。
1.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始建于1989年,2008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6年获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 立项,2018年获“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立项,2020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21年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B-评级,最新第五轮评估提升到更高评级,2021年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山东省基础科学研究中心培育基地。
1.3
核心课程
专业导论、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电路与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库与信息管理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等。
2。
网络工程
2.1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适应国家、特别是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具备人文素质、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计算机网络及应用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和安全保障能力的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具有良好的国际视野、职业发展潜力和适应力,毕业后能够成为所在单位或部门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
2.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网络工程专业依托学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2012年网络工程专业被山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山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作为支撑专业2016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2018年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2021年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国科教评价网中国大学本科教育分专业排名中2015-2024连续10年被评为五星专业,位列全国前3%,山东省高校第1名。
2.3
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离散数学、电路与数字逻辑、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与技术、计算机系统平台、路由与交换、Linux系统管理、网络安全技术等。
3。
网络空间安全
3.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需求和区域新旧动能转换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建设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安全生产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掌握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等领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思想,具备网络空间安全方法和技能、人文素质与科学素养、安全意识及实践能力,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科研院所、信息技术企业、银行等部门从事网络空间安全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系统管理、安全维护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
3.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于2019年开始招生,2022年入选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自开办以来,专业贯彻落实“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突出应用性、针对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人格塑造有机结合。
3.3
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电路与数字逻辑、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原理、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现代密码学、算法分析与设计、网络信息对抗、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等。
4。
通信工程
4.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全国、立足山东,服务于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发展需求,培养通信与信息技术、通信网络、通信系统研究、设计、开发、运营、维护和管理的应用型骨干人才。
4.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创办于2005年,建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通信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3位。作为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项目和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的重要支撑专业,融合现代通信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于一体,形成了无线通信关键技术、智能信息处理、通信集成电路设计等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
专业拥有5G通信综合实验平台和十余个专业实验室,建成了校内外多模式多层次的实践教学基地。拥有以中青年博士为主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每年获得国家、省级科创奖励几十项,荣获“小平团队”称号。专业学风优良,近年毕业生深造率平均40%左右,其中90%以上为985、211和双一流高校。
4.3
核心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数据与计算机通信网、数字信号处理等。
5。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5.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家和山东省在集成电路领域的重大人才需求,围绕社会发展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系统地掌握半导体材料及器件、集成电路设计及制造、集成电路应用及系统集成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方法,能够在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集成电路企业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研发、管理、设计、制造、工程应用和性能测试等工作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5.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属于交叉学科,涉及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具有实践性强、就业前景广阔和创新能力要求高等特色。专业2010年开始招生,获批山东省一流专业,拥有省属院校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加工和测试实验平台,建有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推行先进的产教融合教学理念,师资队伍的博士学位占比超80%,海外经历占比超50%,获批山东省唯一的集成电路创新团队,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校友会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等知名排名榜上,本专业稳居山东省属高校前2位。
5.3
核心课程
电路、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半导体物理、微电子器件、CMOS数字集成电路设计、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仿真与验证、集成电路设计建模与综合、FPGA原理及应用、现代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原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半导体工艺与器件仿真等。
6。
人工智能
6.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始建于2021年并于同年秋季开始招生。面向新工科产业和学科发展需求,在夯实工程教育基础上,注重加强人才在人工智能方向研究性、创新性教育,系统性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与求解能力、智能思维与计算能力、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学生毕业时,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就业去向为高新技术企业、大型企事业单位、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薪资水平位居行业前列,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6.2
专业特色
本专业建有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山东数据与应用中心、山东省网络环境智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智能计算与应用”高等学校实验室等科研平台,“智能信息处理”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等。专业教学骨干承担国家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省部级以上项目60余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山东省自然科学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山东省研究生教学成果奖等奖励20多项。根据最新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本专业进入全国100强,省属院校排名第3名。
6.3
核心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认知科学概论、人工智能基础、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计算机组成原理、电路与数字逻辑、ARM处理器原理与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