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1。学院概况
化学化工学院是济南大学设立最早的学院之一,其前身追朔至1948年的分析检验专业。现有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四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两个学科均于2017年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均进入“B”类,2020年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省属高校排名第一,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学科第二,化学学科ESI全球排名达到1.5‰。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完备的本、硕、博及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应用化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特色专业和国家专业综合试点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是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均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化学专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济南大学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学院实现了一流专业全覆盖。
学院拥有应用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绿色化学制造与精准检测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等18个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近年来,学院办学科研条件不断改善,学院现有实验室面积2万多平方米,拥有高分辨透射电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双光子激光扫描共聚焦电子显微镜、核磁共振仪、高级旋转流变仪、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凝胶色谱仪等一系列用于开展化学、化工教学和科研的大型仪器设备100余台,仪器设备总值达1.5亿元。
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发展历程
2。学科专业优势
学院长期坚持以学生为本、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教学科研并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与国家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将学科、专业优势有效转化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优势。立足于理工交叉与渗透,培养学生成为基础厚实、知识面宽、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积极推进“四新”建设,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教育部首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等国家、省部级教改项目20多项。学院强化专业建设,实现了一流专业全覆盖,积极开展卓越拔尖人才培养,建有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2个。立项建设山省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1个、山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1个。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积极推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设立“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校内外、线上线下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山东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省级教学平台7个,省级教学基层组织2个。近年来,学院在氟材料、精细化学品合成、化学建材、化学与生物传感分析、功能材料合成及应用、绿色化学合成工艺等研究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近五年来,化学化工学院毕业生研究生录取率年均超过50%。
学院实训中心
山东省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型仪器测试平台
3。师资队伍
学院高效配置教学资源,组建一流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80人,博士生导师33人、硕士生导师73人,专任教师135人,其中教授32人,副教授57人。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学校人才政策,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术造诣深、科研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学院人才队伍包括国家杰青、国家教学名师等国家级人才5人,全国教材先进个人1人,泰山学者、省名师等省级人才52人,入选 “高被引科学家”2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2人,省级教学指导委员会4人,山东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山东省教学名师4人,山东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山东省高校优青3人等。“绿色化学制造与精准检测教师团队”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工业分析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另有省级精品课程群教学团队2个,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2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近30人次教师在省、校级教学比赛中获奖。
学院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坚持立德树人导向。“高分子材料教师党支部”被评为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先进工作者1人,省级三八红旗集体1个,省级优秀共产党员3人次,教师获省级荣誉表彰5人次。同时学院还聘请6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与客座教授。
4。教学科研成果
学院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升级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硕果累累。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2项;优化课程资源,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拥有国家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10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4门课程上线山东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课程思政优秀案例3个;出版教材及专著17部。
部分教学成果
学院科研成果突出,近年来承担863计划、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国家军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创新人才计划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在J。 Am。 Chem。 Soc。,Chem。 Rev。, Chem。 Soc。 Rev。,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Anal。 Chem。, J。 Catal。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 1000多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0余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二等奖等省部级奖20余项。学院注重产学研结合, 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政策,服务地方经济,踊跃与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服务社会,多项授权专利已被成功转化,先后与山东金城生物药业公司、威海新元公司等合作在氟化学品、氟材料及药物中间体等领域,加速成果的产业化,累计为社会创造产值80多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山东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部分科研论文及科技奖励
5。人才培养
根据化学化工学院的定位和特点,结合国家、山东三省经济建设和社会需求,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坚持学术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的原则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学科知识为基础、能力培养为核心,理工融合,优化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素质培养创新能力训练体系,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形成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合作项目等面向全产业链的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以培养方案为抓手,进行专业建设,全面提高了化学化工学院的人才的培养水平和培养质量。与金城医药、京博集团等企业共建专业,建立专业培养环节的动态调节机制,形成专业课程和知识体系的快速响应,实现一群二链协同发展,形成面向化学化工全产业链的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多元化人才培养,满足未来产业人才需求,坚持“学科-科教-产教”三融合联动机制,完善科研反哺教学的激励制度。基于能力为导向,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和个体发展,以“国家级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为核心,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形成高度开放、深度融合、多元协同和有效适应的“产-学-研-创”四位一体创新实践平台。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获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称号;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2项、国家级赛事获奖20余项、山东省“挑战杯”竞赛奖励20余项、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立项13项。在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山东省大学生化工过程实验技能竞赛、山东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专业类赛事活动中获各类奖励50余项,省部级奖励190余项。近五年来,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年均超过50%,其中65%以上学生被985、211高校录取;就业率超过95%。
学生科创比赛获奖
6。学院特色
学院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积极从事教学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学院基于能力培养和个性化发展相结合,在部分专业试点设置工科和理科拔尖人才实验班,实行导师制和小班化教学。同学们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心仪方向的导师,实验班学生全部在大二阶段进入到教师科研室开展课题研究,通过“一生一课题”,实现了科研项目全覆盖,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拔尖人才实验班(工科班,24人):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等省部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16人次;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30余项,其中国创立项3项。该班学生升学深造率达到91.67%,其中21名学生被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录取。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拔尖人才实验班
应用化学专业拔尖人才实验班(理科班,25人):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省大学生实验竞赛等省部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23项;参与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科研立项30余项,其中国创立项2项。该班学生升学深造率达到84%,21名同学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录取。
应用化学专业拔尖人才实验班
二、专业介绍
1。应用化学
1.1 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掌握应用化学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具备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研究型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产品质量控制与检验、食品安全与生命分析、环境监测与保护、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等相关领域的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1.2 专业特色
坚持分析检验和应用电化学等特色办学方向,是济南大学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是国家级特色专业、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和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所配备的专职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并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泰山学者、山东省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一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出版教材多部。
建设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绿色化学制造与精准检测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实践基地,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并建有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一支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团队和多个特色研究方向,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坚实化学基础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应用化学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
1.3 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离科学、分析化学实验、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工业分析、应用电化学、设计实验、创新实践等。
2。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2.1 培养目标
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围绕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高分子材料及相关领域科学和技术快速发展需求,具有扎实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备工程实践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并兼具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工程职业道德和法律环保意识,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合成制备、成型加工、设计与应用等相关领域从事产品生产、工程设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以及工程管理等关键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2.2 专业特色
1985年设立并于当年招生,现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应用型高水平特色专业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服务核心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获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荣誉称号,承担完成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7项,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
在高分子材料加工、精准合成、医用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尤其在氟化工材料方面独具特色,倾力打造了多元协同、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创新平台,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山东省重大工程等纵向、横向项目40多项,到账经费7000多万元。专业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坚持科教-产教双融合机制,建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学院等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7个,建设校内外联合培养基地30余个,形成“产学研创”四位一体人才培养创新体系,形成了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培养了一大批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工程人才。
2.3 核心课程
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加工工程、聚合物制备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功能高分子(智能高分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外语、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材料加工实验。
3。化学工程与工艺
3.1 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能够适应现代化学工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以及扎实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 应用能力以及良好的安全、经济和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强、工程职业道德高、国际视野开阔,能够在化工、医药、环保、能源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2 专业特色
1992年设立,国家、山东省一流建设专业,工程教育认证通过专业,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建设专业。本专业为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化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化学工程同等学力硕士学位点依托专业之一。
三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培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注重产学研结合,能够适应现代化学工业发展的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建有“济南大学—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黄河流域医药绿色制造与工程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等全体系多层次教育实践平台。建有山东省头孢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平台。
始终坚持学科发展与国家、山东省需要相结合,“第三代头孢抗菌素中间体活性酯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坎地沙坦酯原料与制剂关键技术体系构建及产业化”分获2011年和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教学条件一流,“氨噻肟酸新工艺仿真-实训综合实验”入围首批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有济南大学—山东金城医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3.3 核心课程
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化工原理实验、化学反应工程、化工 热力学、有机合成单元反应、精细化学品工艺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验。
4。化学
4.1 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总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适应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人才需要,培养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培养掌握扎实的化学学科专业基础、科学的教育理念、系统的教学理论,具备较强的中学化学教学和班级管理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规划能力,毕业后可在中学、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事化学教学、教研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化学师范人才。
4.2 专业特色
1978年设立,2001年开始招收师范本科生,为山东省一流建设学科,ESI 排名进入全球1%,拥有化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本专业拥有教师50余人,94%具有博士学位,省部级优秀人才5人,正高职称教师占比 30%,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2人及4名学校优秀教学奖和青年教学能手教师。
本专业建设和发展依托于应用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东省绿色化学制造与精准检测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氟化学化工材料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界面反应与传感分析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等一流学科平台。本专业拥有国家和省级一流课程 3 门及有机化学课程思政省级教学团队。本专业已培养 40 届毕业生,共计 1600 余人,多名学生获得 省级创新和技能竞赛奖。近三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 95%以上,有多名优秀学生经研究生推免进入“双一流”专业继续攻读研究生。
4.3 核心课程
化学、教育学、心理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化工基础、教育学、心理学、 化学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