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介绍

  1。学院概况

  音乐学院成立于2011年,秉承“音和乐谐、德艺双馨”的院训,“勤学乐教、敢于担当”的院风,以“高起点、高水平、跨越式”发展为目标,以打造齐鲁音乐文化为特色,以“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为己任,树立“教学质量为中心、科研提升为驱动、艺术实践为载体”的办学思路,努力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院现有声乐系、器乐系、键盘系、音乐教育系、音乐理论系、现代音乐系、舞蹈系7个系部,同时拥有山东省非遗研究基地——山东传统音乐(琴筝清曲)研究基地、山东音乐文化研究发展中心、美育发展研究中心、数字音乐制作中心等研究平台。学院现有音乐学、舞蹈学两个本科专业,下设器乐表演、声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理论、乐器修缮、流行演唱等专业方向。

  2。学科专业优势

  学院建设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经过10余年建设,音乐学专业于2013年获“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并先后获批山东省文化艺术科学“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2014年拥有硕士研究生免试入学推荐权,同年获音乐评论--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硕士授予权,2015年获批艺术学一级学科专业硕士授予权。2019年,音乐学专业获批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依托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音乐非遗学”微专业获济南大学首批立项建设,以音乐非遗的“传承与保护、理论与实践、表演与应用”六融合为特色,力争培养一批能够有效开展田野作业,传承优秀文化、组织音乐类非遗项目的申报、管理、展演与宣传工作的实践性人才。

  3。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一支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泰山学者、金钟奖、文华奖、泰山文艺奖获得者为带头人,职称、年龄、学缘、学历、学科方向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专任教师43人,教授6人,副教授13人,博士1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44.19%,具有硕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90.70%,研究生导师占专任教师比例达34.88%。同时,采用“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原则,积极聘请知名艺术家、中小学音乐教师、教研员、非遗传承人等21人作为行业导师。近五年,先后获山东省高校教学名师等省级教学称号2人,校级教学称号6人。同时10余人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山东省音乐家协会、山东省舞蹈家协会、山东文艺评论协会副主席、理事等学术与社会兼职。

  4。教学科研成果

  近年来,学院通过“1人1教改、1人1课程、1人1获奖”的“三个一”建设目标助力一流专业建设。先后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体卫艺专项课题、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教研课题12项;获批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核心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校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门,校级优秀教学案例9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山东省青教赛获奖3人,青年教学能手4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济南大学教学名师1人。

  依托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山东音乐文化研究基地,围绕洛庄汉墓出土乐器、山东弦索乐等濒危国家级地域性非遗项目,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艺术基金等高级别课题1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7篇,先后获中国音乐“金钟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山东省“泰山文艺奖”2项。组织开展齐鲁文化讲坛,以“传承齐鲁文化遗产,提升山东文化软实力”为目标,构建与国内外学术沟通、合作的桥梁与纽带,打造建立具有中国气派、齐鲁风韵、时代精神的文化高地。

  5。人才培养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性地建构“四维五位”艺术类专业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培养目标、内容、方式及运行保障体系的“四维”内部环境,结合“政产学研服”的深度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五位”外部平台,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无缝对接。

  “四维五位”艺术类专业协同育人模式

  搭建教学实践、艺术实践、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创“三、五、七学期”艺术教学实践周,创新“以演代练、以演代考、以演带传(承)”的实践教学模式,逐步建立“社会服务+实践教学+文化传承”的协同育人体系。创建“山东泉城民族交响乐团”和“山东泉城合唱团”,为学生实践搭建重要载体,同时为推动地方文化建设、传播中国声音做出积极贡献。乐团与合唱团秉承“弘扬传统文化,唱响时代强音”的宗旨,立足校园,面向社会,以深入挖掘和展现时代特色、地方特色、推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创作品为己任,营造具有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的文化生态,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近年来先后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表演奖4项,山东省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山东省优秀实践教学成果奖等省级部级奖励52项,校级优秀实践教学奖4项。500余名学生先后在人民大会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参加演出,65名同学登上2018年央视春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均达95%以上,78%的学生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演员职业资格证书与钢琴调律师资格证书,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事业用人单位的好评,获中央电视台、大众日报、新华网、光明网、齐鲁网、头条、舜网以及山东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报道。

  6。学院特色活动

  突出齐鲁特色音乐文化标识,注重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实践,推出一批原创性“高峰”“高原”成果。以海阳秧歌和鼓子秧歌为山东素材创编的《舒心的日子扭着过》《鼓悦欢歌》等作品先后登上央视参加由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主办的“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山东“非遗”舞蹈音乐《淄博踩寸子训练组合》等作品于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播出;原创男声无伴奏合唱《齐鲁放歌》等作品首次融入山东快书形式;创作展现章丘“三涧溪”小康幸福生活的原创歌曲《幸福笑脸》;歌颂泉城济南、致敬伟大时代的《爱在济南》。作品先后荣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优秀创作奖3项,山东省高校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基本功比赛原创作品获奖4项。

  作品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

  作品在中央电视台《舞蹈世界》展演

  紧跟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参与国家级、省级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得到极大提升。北京电视台“环球春晚”首演、之后在中央电视台多次演出的原创舞蹈《丝路新语》,再现丝绸之路的盛世繁荣;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与南方歌舞团共同合作演出音乐剧《烽火·冼星海》,欧洲五国巡演,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赴苏丹、埃及等国家多所孔子学院进行文艺巡演,推动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受邀参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奋斗吧 中华儿女》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人民大会堂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代表等观众演出,体现出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坚定的政治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演出经验。

  参加国家级大型文艺演出剧照

  

  二、专业介绍

  1。音乐学

  1.1专业特色

  音乐学专业自2011年开设以来,以师范专业建设为核心,打造齐鲁音乐文化教育为特色,努力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根植山东,面向全国,以服务社会、服务师生为己任,树立教学质量为中心、科研提升为驱动、艺术实践为载体的人才培养理念,探索构建“四维五位”协同育人模式,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能够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优秀人才。通过与山东省演出行业协会、山东省演出公司等10余家单位发起成立“济南大学音乐学院产教联盟”,开展“实践教学+文化传承+社会服务”产教融合,创新“以演代练、以演代考、以演带传(承)”的艺术实践教学特色,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

  1.2核心课程

  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形体训练、合唱指挥、键盘即兴伴奏与弹唱、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论文写作基础、专业主课、钢琴普修、声乐普修、器乐普修。

  2。舞蹈学

  2.1 专业特色

  以师范专业建设为核心,优化培养方案,强化师范特色,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能够适应基础教育需求的优秀舞蹈人才。经过10年发展,舞蹈学专业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多次受邀参加国家级、省部级演出,教学成果显著。近年来,先后参加苏丹、埃及孔子学院文艺巡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舞蹈史诗《奋斗吧·中华儿女》、建党100周年大型舞蹈史诗《伟大征程》、“‘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汇演”(连续6年)等大型演出,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同时,提升了舞蹈学专业知名度、影响力及美誉度。

  2.2 核心课程

  芭蕾基础训练、古典舞基础训练、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舞身韵、素质技巧、舞蹈技术、教学剧目、现代舞基础训练、编舞技法、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