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人物,是学校发展的开路人,是教师队伍的领军人,是孩子们思想与文化成长的点灯人。有一个好校长,便有一所好学校。
在章丘区张家林小学,有一批为人民教育事业倾洒着青春和汗水的优秀教育工作者,更有秉承着“学生永远是学校第一主体”的校园开路人——李玉新校长,在近四十年的教育生涯中,他秉持着为爱育人的办学理念,启迪生命智慧,陪伴生命成长,在润物细无声中培育了一方成长乐土,在日常点滴间履行了无愧于心的承诺。
在漫长的教育之路上,大多平淡如水,亦或风雨满肩,偶有星光点点,而这就是为师者之常态了。
回顾在张家林小学十余年的教学实践历程,李玉新反复提到了一个关键词——“学校文化”,十余年的时光里,他见证了学校文化的养成与赓续。“在张家林小学,你能够感受到是有一种健康向上、淳朴自然的校园文化渗透其中的,而且这种校园文化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和老师向上、向好”。不管是校训景观石、办学目标大字墙,还是张家林小学的水文化校园角,这些校园基建用最精炼的文字彰显着张家林小学的校园风貌及文化内涵,带给人扑面而来的、最直观的文化氛围感受。
诚然,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和氛围,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渗透、持久、选择性地形成学生的人格,对于提高学生和青年教师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是任何课程都无法比拟的,因此,李玉新特别注重校园文化的创建。
而学校是赓续校园文化精神的起步之地,因此,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李玉新积极创设校园文化活动情景,每年都会开展充满传统韵味的风筝节、灯笼节等系列活动,“我们每年都会在固定的节点,抽出时间来,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做手工、一起’疯’。”手工环节结束后,李玉新会和孩子们一起放飞风筝、或用孩子们自己做的灯笼装点校园,让学生在春风中感受成长,在传统中体会欢乐、在充满仪式感的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与熏陶。
一花一木皆传情,一墙一壁皆育人,数十年如一日的文化培养,养成了张家林小学独特的淳朴氛围。“学校是育人的场所,而学生则是学校的第一主人。我们一方面要实施“双减”工作,另一方面也要把握好“双减”,知识点不能减,重复性的作业应该减,把握好两者的度很重要”。李玉新如是说到,教师的职责绝不仅仅是学生掌握多少公式、多少概念、多少字词,更为重要的是以爱育人,引导学生求真、向善、爱美。而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刻,所以对李玉新而言,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给予学生轻松快乐的校园生活,是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生而不同,每个孩子都有着独特的禀赋,李玉新坚持去“看见”每一个孩子的个体需求,“看见”每一个家庭的殷切盼望。从最初用“交心本”和学生交流,慢慢延伸到用“交心本”和家长交流;从一开始的“交心教育”,到现在的“家校共育”,形式和内容在变,但他对学生的爱心、对教育的初心、对工作的责任心,都是始终未变的。
在李玉新的引领下,张家林小学的老师们不仅能够出色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还善于倾听孩子的内心、“看见”孩子的情绪,更能够主动去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注重发现不同孩子的不同发展面,“只有全面了解孩子后,才能更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才能真正关注到孩子的发展,认识并尊重个体的差异性。针对这些,我们张家林小学每年都会展开培训,把话语权和管理权统统交给老师,与老师们共同讨论如何看待个体差异、教学如何应对性别差异、家校共育的必要性等。在一轮轮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老师对于师生关系、关注学生个体内心需求等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谈起关注“心理健康”的意义,李玉新则表示,知识、技能是可以相对准确地量化,但情感、意志、信念、意义等是无法量化的,而后者恰恰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内容,优质的教育应该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成长应该是快乐的,孩子来到学校学习,我们就应该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毫无疑问,孩子们喜欢学习,通常是从喜欢某一个老师开始。在担任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同时,李玉新仍然坚持在教学一线,领头抓质量,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教育,更多的是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我希望孩子们能够在未来毕业之后,也能时常怀念学校!”课堂上的李玉新,一直秉持寓教于乐的理念,不断给予孩子们表现自我的机会,还会尽量制造一些欢乐的瞬间,让乐声、笑声、掌声始终在教室回荡。
作为张家林小学的领路者,李玉新校长始终把“学生是学校的第一主体”挂在嘴边,记在心里,以春风化雨之心,行春催桃李之事,持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将学生放在心底,将千千万万件小事具体落实。我们祝愿并希冀李玉新校长在接下来的人生旅程继续用心中所爱当好学生们的领路人,用踏踏实实的教育步伐继续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