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中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预测表来看,2025年我国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预测900万人,而缺口高达450万人。显而易见,智能制造行业的应用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所需人才也处于紧缺状态。日前,新浪山东编辑于济宁学院获悉,该校申报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审批,并将于2021年起开始招生。

  据悉,该专业学位属于工学门类,修业年限为四年,是济宁学院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理工结合、文理渗透、注重应用、服务地方、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的产物,为促进学科交叉和专业融合打下了坚实基础。

  自动化+智能化 让智能制造领域建设不再空白

  据《中国制造2025》所言,“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点明了制造业的重要性,济宁市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快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努力提高智能装备制造水平,围绕加快提升企业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智能化装备及机器人等,推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经济总量扩增。今年2月,济宁市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成功跻身12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一,济宁学院顺势而为,实现了学科布局的优化升级。

  不同于传统制造业,“智能制造是将制造装备,包括机器人、数控机床、自动化集成装备等,通过通信技术有机连接起来,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并通过各类感知技术收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通过工业以太网等通信手段,以及各类系统优化软件提供生产方案,实现生产方案智能化。”济宁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主任程杰举了一个生动的例子,“现下,个性化批量定制产品即将成为一种趋势,比如个性化定制汽车,消费者可以凭借个人喜好随心为自己的爱车选择配置。这时就到了智能制造系统‘大展身手’的时间了,从用户需求、产品设计,到产品生产、装配、检验等全部环节,都可以自动完成。”

  据了解,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设立填补了济宁学院在智能制造领域建设的空白,也必将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更重要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填补巨大人才缺口 2000余万打造实验实训教学设施

  “为了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需要,急需高校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既能适应时代特点,又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复合型、实用型、现代型的高级人才。”程杰说。资料显示,2020年全国共有84所高校增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以填补我国智能制造人才450万的人才缺口,也为济宁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设置的必要性提供了充分佐证。

  经过济宁学院专家团队的调研,智能制造行业人才需要系统掌握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信息化、智能化等相关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机械、通信、控制等相关技术。为了更好地培养专业人才,学院设立了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机械工程实验中心、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实验场所,投入仪器设备3000余台件,总价值2000余万元,完全可以满足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学生可以在此开展理实一体化课程设计、项目实训、专业实训等实践环节。基础设备全、设施好,“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系统设计、智造产品开发、智能生产管理、智造技术应用研究等诸多领域的工作,就业前景一片光明。”程杰介绍说。

  专业建设根基牢固 实力跑出发展“加速度”

  “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和学科基础,济宁学院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主要有两个培养方向,一是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应用,二是工业机器人应用。”程杰介绍道。简言之,就是针对智能化工厂的生产线规划与设计、先进制造技术等问题,开展产品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制造装备智能化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据了解,早在2014年,济宁学院就成立了机器人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研究。2017年,智能制造研究院获批为济宁学院重点建设的学科,以“智能产品”为目标、以“智能制造”为主线,从智能检测与控制、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在师资力量、教学、科研、实训等方面,为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稳固了根基,专业建设即将“起飞”。“目前,我们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努力为实现学校的应用型服务定位、满足当地产业发展对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为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程杰说。

  通过多年的学科和专业建设的积淀,济宁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相关团队在技术研发、课程建设、学科竞赛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据悉,学院与邹城市人民政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联合成立了“山东省智能机器人应用技术研究院”;参与组建了以山推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的“山东省工程机械智能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实现了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共享;还获批了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级)“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并指导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学院经过深入企业调研,设立校企共建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据程杰介绍,济宁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3人,博士6人,硕士6人。后续也将充分利用《济宁学院“百名卓越人才”支持计划》优惠政策和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加大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力度,完善充实师资队伍。

  在新高考大环境下,“专业+院校”的志愿填报方式往往会引起家长、考生对新增专业的诸多关注。今后,随着智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济宁学院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也会面向智能制造生产一线,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推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经济总量扩增的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文/新浪山东 王璐 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