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快乐夺走了属于我的一切,我痛恨自己的无知。虽然今天我失去了自由,但明天我将迎着红日,迈开大步,走向新生!”这是一名戒毒人员致齐鲁理工学院志愿者的“家书”选段。据了解,山东省济东戒毒所戒毒人员和齐鲁理工学院学生一对一结对子,一年多来寄出200多封信,让戒毒人员重拾信心、早日戒毒。
销售能手为了业绩染毒
强哥(化名)出生在海滨城市,家境优越,他大学毕业之后就进入了家族企业。他的父亲让他从底层做起,先干销售员。
起初,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业绩是部门里最好的,这让他充满自信。可也正是因为推销,他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并且为了推销,很多时候少不了应酬。喝酒、娱乐,对他来说也是样样拿手。
在贵州的一次和合作伙伴的聚会中,有人拿出了一个塑料器皿,请他来上一口。“当时我也担心和抵触,但是他说你吸一口试一试,试过了我们就签合同,我们就是一家人。”在酒精的刺激下,再加上业绩的压力,他吸食了第一口,从此开始了与“冰毒”缠绵的日子。
吸毒后,他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吸食毒品上。从前那个抬头挺胸、业绩骄人的强哥不见了,他成了一个一连好多天都不回家的人。
家书联谊活动让他抬起头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为吸毒他被送进山东省济东强制隔离戒毒所。来到所里后,他逐渐清醒,开始后悔和反思。他明明可以成为企业的领导者、父母的主心骨和骄傲,现在却要因为吸毒失去两年的自由。
他羞愧,他后悔,很长一段时间都抬不起头来。压力大的时候,他甚至在想,“如果周边的朋友知道我吸毒,是不是就都不理我了,以后我怎么有脸面对他们,是不是大家都会用另样的眼光看我?”
就在这时,济东戒毒所举办了一个家书联谊活动。队长看到其不愿意参与,就找他聊天,鼓励他,终于他写出了第一封信,带着不自信。可当他收到回信的时候,他流泪了,“人生都有犯错的时候,当你走出戒毒所的大门,希望是一个自信全新的你。”看着信纸上这温暖的文字,他内心充满感激。
据了解,这里的“家书”不同于普通家书,是齐鲁理工学院商学院政治与行政学专业14到17级本科生与失足人员一对一配对的形式进行的书信交流活动。
对学生也是一次警示教育
多次参与活动的胡婧同学说:“结对子从2017年4月开始,至今已有十一个回合,写出两百多封信,27名学生参与其中。我们所面对的失足人员大多与自己年龄相仿,在信中,我们明显感觉到吸毒者的那份无奈、对重新踏入社会的渴求和顾虑。我们也非常庆幸学校能组织这种活动,让我们可以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这群需要帮助的人,交到了这样一群特殊的朋友。一种被社会需要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该活动负责人谢主任也表示,这一封封的“家书”是当代大学生写出的东西,将这个社会的正能量传递到戒毒所,也大大加深了这群年轻人对于社会角色变换的理解,清醒地认识到毒品其实离自己很近,一入毒潭深不可测,需要时刻对此保持高度警惕。
据戒毒所的干警反映,许多人会沦落到吸毒的地步,往往由于一些不可控因素。对于吸毒原因戒毒人员也在信中提及:“有的是盲从觉得好玩、时尚;有的是因为失去了最亲的人,觉得活着没有意义;有的是曾经的理想破灭,没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哀莫大于心死”,生命丧失创造力,人生也变得虚无,没有存在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关怀和鼓励,帮助他们构筑起心灵的支撑,重振希望。
有的戒毒者边写信边哭泣
据了解,该校沈荣副校长已经带领学校老师多次进入戒毒所了解情况,“这些戒毒人员更需要社会的关怀,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与现在的大学生年龄相仿,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敞开心扉,诉说心中的苦恼、悔恨。在戒毒人员为期两年的戒毒过程中,学校的志愿者们会一对一地定期与他们写信,来进行陪伴,鼓励他们度过这段关键时期。”
从戒毒所的回信来看,反馈是积极的向上的。前不久,大学生们去戒毒所进行了参观,接受相关教育,之后戒毒所给他们发了戒毒形象大使的聘书。随后大学生志愿者与戒毒人员进行一对一交谈。据戒毒所的干警反映,当天晚上几名得到帮助的戒毒者在边写日记边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