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中...

#营响#第4期 最美乡医纪肄农仁心仁术坚守35年

一颗仁心行医35载,免费给乡亲们针灸推拿按摩,凭着精湛的医术,救病人脱离病痛的折磨。一手针灸推拿绝活远近闻名,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他为“纪一针”。经他医治的病人无一例外的成了他的朋友。守护全村人的健康是他最大的梦想。他就是东营沙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乡医—纪肄农。 【更多详情请戳>>>>>>>>>>】   

 

纪肄农大夫从1979年做沙营村卫生室(现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乡医,至今已有35年。纪大夫一直默默地坚守着这个平凡却又不可缺少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皱纹,从一个青春小伙变为一个经历丰富的长者。这样的工作在我们看来也许枯燥,也许无味,但纪大夫却为它付出自己的一辈子,也许为热爱这份工作,但我想更多的可能是为了守护全村人的健康。

 

纪肄农所在的沙营社区卫生服务站。纪肄农十五岁初中毕业后,跟随父亲学习中医,后在山东中医药大学进修。卫生室现在是在1楼,从4楼搬下来不久,随着时间的推移,岁月的变迁,纪老的办公地点也随之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纪老的仁心仁术。纪老的卫生室在“敬老幸福园”的1楼。从4楼搬下来不久,在4楼时,纪老常常帮着家属把病人从楼上背下来。纪老介绍说,卫生室就应该在一楼,不然有突发情况,对病人会造成较大的麻烦。沙营社区只有纪老一个乡医,做着5、6个人的工作。

 

纪肄农大夫现为东营人民广播电台的特邀专家,近一年来,都会免费做客电台,通过电台传授医学知识。热心解答观众提出的问题。纪大夫擅长针灸推拿按摩。对于一些疑难杂症鼻炎、咽炎、骨关节病、皮肤病、妇科病等有独到的治疗方法。乡亲们都称呼他为“纪一针”。

 

一本本的医书摆在纪老的工作台上,泛着古老的味道。对于一些医书如《针灸法》纪老现在还是要经常翻看。一些如《中医药学便用杂方》《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书名已看不清,请教的纪老)对于这些书,纪老笑着说:“早年上学的时候读的,那时候没钱,在地摊上花2毛钱买的。”

 

这个时候,有的患者已离开有的则刚来到。患者陆陆续续的到来,使得这个不大的诊室里有些挤,却很安静。纪老对我们说:“你们来的正好,再来早一会会很忙”。就是纪老认为的不忙,半个小时里陆续来了五位患者,我们看到的纪老如陀螺一般,询问,听诊,施针或者开药。广饶县码头镇的燕大妈腰疼,上午纪老为她针灸治疗。燕大妈治疗完毕,坐起。说起纪老,燕大妈一个劲地说:“(纪医生)人很好啊。”纪老说“来的很多都是老年人,很多都是腰腿疼啊,基本就不收钱了。能针灸推拿的,靠我的手艺治疗的,就不收钱了。”

 

杨大妈患多年的腰腿麻木症,一直不能行走。专程从潍坊赶来求治。杨大妈介绍说去过多家大医院,却一直没有好,“医生说没得治,年龄大了,不能动手术。”“因为听说了这里就来了。”“这位医生人很好!”这是杨大妈的第3次治疗,经过纪老的施针,杨大妈现在能够慢慢的独立走路了。

 

纪老给杨大妈的腰部施针。提起纪老杨大妈一脸笑容的夸赞。问起治疗的费用,杨大妈表示不知道,还没有给。“治好了,再说吧”。纪老说“以前对所有人都是免费的,这一年来对于外村来的要收取费用了。”而纪老说的费用只是象征性的十元、二十元的药钱。一些患者因为纪老的免费而不好意思,没能完全康复便不来了;一些患者怕欠人情,一定给钱。有时纪老不要钱,患者就把钱偷偷塞在纪老的口袋里,等纪老发现时,患者已经离开了。“来的很多都是老年人,很多都是腰腿疼啊,能针灸推拿的,靠我的手艺治疗的,就不收钱了。”

 

问起纪老的工作时间,纪老说:“早上8点,晚上什么时候没病人了才休息。”纪老笑着自嘲说:“我是从初一忙到年三十啊”“现在算清闲的了,晚上9:30就没病人了。忙的时候,晚上11:30才能休息。”尽管如此的忙累,但纪老的谈话中没有一丝的抱怨,似乎这是他应该做的一样。

 

来这里求医问诊的除了老年人,除了像是腰腿疼痛等症状,出于对纪老仁心仁术的信任,很多乡亲们都会来找纪老求诊。不论对待哪位病人,什么样的病情,纪老都秉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诊治。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病情给出不一样的诊治方法。有的患者是经亲戚朋友介绍初次求诊,有的是村里的乡亲,因为纪老的仁心仁术,使得乡亲不论感冒发烧抑或是咳嗽都会来这里求诊。这位苏大姐是沙营社区的居民,从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她与纪老较熟悉。最近,苏大姐有点感冒咳嗽,来找纪老看看。

 

家住龙居镇的杨大叔因为腿疼经朋友介绍来这里。纪老先询问他的病情,然后检查他的腿部,最后对症扎针。杨大叔说“他(纪医生)很厉害啊,我的朋友的病经他治疗都好了。”“费用比起大医院太少了。等好了给他些药钱就可以了。”

 

这位高大哥手腕疼经人介绍到这里求诊。纪老先询问了他的病症又仔细地对他的手部检查,后为他扎针治疗。

 

问及纪老的医术、手艺会不会失传,有没有关门弟子,纪老无奈的告诉我们,对于乡医这份工作由于挣不来钱政府不补贴国家不承认,没名没分而且担着风险。很多年轻人都不做这行了。我不能不做啊,不然怎么对得起乡亲们!

 

纪老会随时准备着为来到这里的患者诊治。纪老对病人有求必应,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有病人来,纪老都会及时诊治。有时还会亲自上门到病人家里去诊治。“没办法啊,患者来不了,那就得我去啊。”

 

对于纪老的免费看病,纪夫人在开始也抱有微词,但在纪老的劝说坚持下,家人开始理解和支持。对于家里并不富裕的纪老来说,免费给乡亲针灸推拿并不简单,坚持35年更不容易。“来的很多都是老年人,很多都是腰腿疼啊,基本就不收钱了。能针灸推拿的,靠我的手艺治疗的,就不收钱了。”由于人员紧张,沙营社区只有纪老一个乡医,他独自一人承担了五、六个人的工作量,加上外村闻讯赶来的患者,纪老一个人忙不过来时,纪夫人与孩子会过来帮忙。纪夫人介绍说:“现在,来的人也多了,他(纪老)忙不过来,我们就来帮忙。闺女帮着拿药,录录数据,给病人输液;儿子就帮着给病人按摩。”但主要的工作,如针灸还是由纪老亲自施针。

 

纪肄农大夫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老中医,行医一辈子,凭着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数多人的生命,深受乡亲们的爱戴。老父亲的言传身教,深深的印刻在了纪肄农的心底。纪老和他的老父亲一样,30多年来,免费为乡亲们针灸按摩。被乡亲们冠以“纪一针”的称号。

 

问及经济来源,纪夫人说“以前种地包地,现在地少了,闲了就来诊所帮忙。”对于纪老的免费看病,纪夫人在开始也抱有微词,但在纪老的劝说坚持下,家人开始理解和支持。纪夫人说:“现在对于外村人,会收取一部分药钱了。不像以前,所有的都是免费的。”“投出去药钱1元,收回来5毛。但还是得干,不然怎么对得起乡亲。”

 

纪老的女儿说,她跟着父亲学医有10年了。问及纪老的针灸推拿一手绝活远近闻名,是不是有秘诀。女儿说:“也不是什么秘诀,就是手艺,也是学来的。”对于这个中医世家,有没有祖传的秘方,女儿笑笑说:“要说秘方算是有吧,就是一些外敷的药贴,自己用药泡制出来的。”

 

纪大夫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对待病人温和可亲。和他的老父亲一样,免费为乡亲针灸推拿。不少外村患者纷纷而来求医治,经他治疗康复的患者都说纪大夫收钱太少了,执意多给他一部分钱都被纪老婉言谢绝。有人说收钱少体现不出医生的价值,纪老说,给患者治好了病才最能体现医生的价值。

 

常年为患者推拿按摩,纪老的指关节变形。问及对“乡医”的看法,纪老叹口气说:“没名没分,国家不承认。但是乡医的作用不可忽视,乡医不可缺少。”“还记得非典吗,少了乡医怎么能行,那时候我也去了。”“我就是在那个时期入的党,早提交了入党申请一直没信非典那时就入了嘛。”

 

纪老在说话时常露出笑容。因为年龄的差距,我们感到有些拘束,一些问题也犹豫着要不要出口,但纪老总像是一个和蔼的老师面对一个最愚钝的学生,对于每一个提出的问题都郑重其事地仔细地回答。在工作中,出于对病人的负责,对工作的严谨认真,纪老都是严肃、不苟言笑的。

 

纪老的仁心仁术深受乡亲们的爱戴,当选为“情在东城”的先进人物。纪老业余爱好书法。“这是我唯一的爱好了”。写大篆,练习隶书,最喜欢曹全碑。我们请纪老为我们题一幅字,纪老高兴的答应了。纪老在写之前认真仔细地准备:根据所要题的字仔细琢磨,设置字的大小等。在最终完稿之前之前,纪老已写过一张,但纪老认为不够好要重新写一张。纪老的精益求精以及有条不紊由此可窥见一斑。 “练书法是个慢活,能磨练人,以前我是个急脾气,现在被磨过来了,做医生可不能大意急躁啊。”业余爱好变成专业的,纪老算是佼佼者了,纪老已经考取了书法的多个证书。纪老不论对待工作还是业余的爱好都要求精益求精。“瓶中甘露常遍洒,苦海愿做渡人舟”尽管纪老否认这是写自己,但在经他医治的患者看来,他就是救苦救难的菩萨。“作为一名医生在病人的痛苦呻吟面前束手无策等于受到无形的审判”这是挂在诊室里的纪老的题字。这也更是纪老的座右铭,以此来激励自己。这也是纪大夫作为一名乡医的感悟。

感谢观看本期#营响#!如果您也有故事想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讲述,欢迎来稿,邮箱dongying@sdmail.sina.com.cn 【更多《营响》栏目请戳>>>>>>>>>】

 

文字:新浪东营

 

新浪东营出品

新浪东营首页 | @新浪山东东营频道 | 营响图刊栏目 | | 栏目联系电话:0546—825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