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邹城市坚持把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作为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抓手,围绕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完善工作模式、优化活动载体、创新工作理念,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工作水平,打造“儒润邹城·善立方”社区志愿服务品牌,着力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守望相助 幸福家园”,经验做法在《中国组织人事报》《中国社区报》刊发,后八里沟村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管得宽”入选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泉小哥”获评全省志愿服务“最佳服务项目”,“幸福蓓蕾1+N”爱心助学项目获评2023年山东“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

  一、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将志愿服务作为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延伸,着力构建党组织统筹引领、社会力量多元支撑、居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志愿服务新格局。一是党建联盟聚合力。全面梳理摸排我市志愿服务组织,召开全市志愿服务工作交流座谈会,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搭建“1+3”党建引领志愿服务体系,市级层面成立志愿服务组织党建联盟,街道层面建立3个志愿服务区域化管理中心,先后培育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居民互助类等志愿服务团队205个。二是党组织领办显成效。基层党组织牵头成立“家门口”党员志愿服务队,由党组织书记担任队长,吸纳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乡村好青年”、热心群众等广泛参与,累计开展社区治理、文明实践、疫情防控等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次,惠及群众9万余人次。三是联动融合全覆盖。实施“社区志愿服务伙伴”计划,通过共驻共建、活动合作等方式,引导圆梦微公益、文莉爱心团队等10余家公益社会组织融入基层治理,形成“十五分钟志愿服务圈”,服务半径实现城市社区全覆盖。组织开展“邹鲁志愿红·助力文明游”主题志愿服务和“孟子故里母亲文化节”志愿服务,累计发动志愿者9397人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二、统筹各类资源,完善志愿服务工作模式。以网格为基础单元,统筹人员、阵地等资源优势,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一是党建引领做实网格。将全市48个城市社区划分为737个网格,统筹网格党组织、社会组织、红色物业、驻区单位等力量开展组团服务,实现民情全收集、诉求全掌握、服务全方位。二是完善阵地延伸触角。依托城市客厅,整合红帆驿站、网格(小区)服务站和暖新驿站打造“三站一厅”,招募外卖员、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成为兼职网格员,推动网格化治理和志愿服务有机联动、优势互补。三是建强队伍夯实基础。新招录540名社区工作者“定岗网格”,选拔755名网格长、1042名楼栋长,吸纳3642名驻区党员,组建244支党员志愿服务队,整合多方资源全面壮大社区志愿力量。

  三、线上线下结合,优化志愿服务活动载体。依托京东云开发“邹全办”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线上线下“牵线搭桥”,推动志愿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衔接。一是线上发布需求。设置“志愿服务”功能模块,构建居民点单、网格派单、志愿抢单、社区评单的全周期志愿服务模式,实现需求由群众提出、活动有群众参与、成效让群众评判,拉近党群距离和邻里关系。二是建立供需清单。建立“资源、服务、需求”三张清单,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推出“敬老月打卡”“圆梦微心愿”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制定志愿服务激励办法,将参与志愿服务情况与积分兑换、享受服务、荣誉表彰等挂钩,对志愿服务实行星级评价,每年评选一批最美志愿者、最佳志愿服务组织、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和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截至目前,全市登记注册志愿者25.7万人,志愿服务队伍1993支,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22%。

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千泉街道玉泉社区开展“居民有话说  。相约在网格”活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千泉街道玉泉社区开展“居民有话说  相约在网格”活动

  四、聚焦孵化培育,创新志愿服务工作理念。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培育基地,推动志愿服务从“活动”向“项目”转变,实现常态化长效化。一是紧贴需求“入壳”征集。建立“群众按需点题、党组织挂榜招募、志愿服务组织领办、多方资源扶持保障”的运作机制,向社会征集志愿服务项目,评估后纳入项目库进行培育。截至目前,累计征集各类志愿服务项目160余个。二是全面支持“孵化”成型。向志愿服务组织开放社区治理场景,通过路演展示、群众点评、公共评选等方式,提升社会组织服务能力,促进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快速成型,确保叫得响、立得住、可推广。三是常态跟踪“出壳”投用。举办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评选表彰20个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推进全市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建设。先后培育“幸福食光·情暖夕阳”“三迁妈妈书房”等社区志愿服务项目50余个,打响了“管得宽”“泉小哥”“小鸿花”等一批社区志愿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