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旅游 >热点目的地>生活剪子巷>正文

趵突泉南院——御碑亭与王鹤亭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2013年4月21日【评论0条】字号:T|T

图一:民国时期趵突泉南院图一:民国时期趵突泉南院

  图一:民国时期趵突泉南院

  这幅老照片令人好眼熟。您猜猜,它是哪里?

  照片似是由南向北拍的。请看,画面上围了好大一群人,既有戴瓜皮帽的平民百姓,也有戴大盖帽的民国士兵。仔细看,你会发现,右侧屋檐窗下,还站立着大姑娘或小媳妇,正面人群中还挤着一位戴插花女帽的洋夫人和她的两个孩子。男女老幼各色人等,大家无一不伸长脖子、瞪大了双眼,紧紧盯向前方。那么,那个看不见的前方,有啥难得一见的“西洋景”?众人究竟是在看什么?

  其实,不说不知道,说出来很搞笑——那就是趵突泉的“三股水”呀!

  此即早年趵突泉南院景象。

图二:当年趵突泉“三股水”图二:当年趵突泉“三股水”

  图二:当年趵突泉“三股水”

  原来,当年的

  趵突泉,分为南、北两个院,南院是个闹市场。

  咱们不妨再拿两张老照片出来,将其略作对比,便可一目了然。

  这是民国明信片上的趵突泉(见图片二)。

  这张照片转了一个角度(由西向东),上面题图正中那个圆顶亭子,转到了图片左侧。“趵突腾空”的三股水,不就看得一清二楚了吗?

  再看这张老照片(见图片三),它又转了个角度(由西向东),三股水看不见,但当年趵突泉南院闹市场的情景则一目了然,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如身历其境。

  关于趵突泉当年是个闹市场,洋学者也曾有所记述。美国学者大卫·博克1978年出版了一本专门研究济南城市变迁的英文专著,书名为《中国近代城市变迁——— 济南政治与经济的发展(1840-1949)》。在本书第二章中,博克这样写道:“坐落在府城墙西南角外的趵突泉,不仅在清代早期即为一可观景致,之后也成了年度博览会的举办地,十九世纪末期时的这个年度博览会,逐渐发展成为济南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定期市场。”

图片三:当年趵突泉闹市场图片三:当年趵突泉闹市场

  图片三:当年趵突泉闹市场

  现在我们探讨

  一下主题老照片(图片一)中的几个建筑物。

  先看左侧。人群身后仅露出屋顶的建筑物,应是吕祖庙的殿房。那么,人群身后图片正中,那个圆顶两层飞檐的亭子,又是个什么东西呢?原来,这便是康熙御碑亭。

  早年济南清朝皇帝的御碑亭曾有多处。比如,现今泉城路上的“皇亭体育馆”之所以称为“皇亭”,就因当年建有一座康熙皇帝的御碑亭,学名万寿宫,俗称皇亭。再如,千佛山兴国寺、大明湖历下亭、珍珠泉大院内,均有乾隆御碑亭。

  而当年趵突泉内则是康熙和乾隆的双御碑亭。

  正面为康熙大字榜书“激湍”二字,背面是乾隆所书“再题趵突泉”诗文。当年康熙曾三临趵突泉,乾隆也来过两次,留下“诗人皇帝”弘历的不少诗文。

  关于这座圆顶重檐的亭子,严薇青《济南掌故》中曾有较详细记载。其在《趵突泉上的“御碑亭”》篇中说:“碑亭为圆形,十分小巧,刚刚遮住石碑,周围只能走开人。碑亭纯用木结构修成,顶上用黄琉璃瓦覆盖,周围有二尺高的栏杆护持,和吕祖庙的赭红色庙墙相映衬,显得光耀夺目,华丽异常。”

  更有意思的是,严先生在此文中还记述了当时的一位民间流浪艺人。文中说:上世纪20年代,此御碑亭曾被一个流浪老汉所“占领”成其“华府”。“他用破席、破布把碑亭三面挡起来,在亭子前面摆了一个小地摊,专卖泥巴人。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种用泥土烧制的娃娃,身子中间是空的,后背上有个圆孔,灌上水后,水就从娃娃的生殖器里喷射出来,流到事先放好的一个盆里。因此,有不少小孩蹲在盆前看,总是舍不得离开。另一种吸引儿童的是扣小泥人的模子,其中有赵云、李逵、黄天霸、孙悟空等等。最好使用黄河细沙土和泥,和到软硬恰好,按到模子里,而后一个个磕出来,衣饰清楚,须眉毕现,很是好玩。玩腻了,还可以毁掉后加水,再重新按制。这种泥人模子价格低廉,很受儿童欢迎。”

  张宗昌时代,“狗肉将军”忽然下令把趵突泉南院一带改建成东、西、南三面的群楼,一般小生意人一律强迫迁入趵突泉西南面的“劝业场”(后来的“国货商场”),这个流浪老艺人从碑亭里被赶出,不知所终。

  据说,这座圆顶重檐十分华丽漂亮的双御碑亭是建国后拆掉的。“文革”中御碑也被砸,但只是砸掉了上帽,御碑碑身仍存。后来移到娥英祠院内,如今被罩在玻璃罩内

图四:如今吕祖庙娥英祠后院罩在玻璃盒内的康熙御碑图四:如今吕祖庙娥英祠后院罩在玻璃盒内的康熙御碑

  图四:如今吕祖庙娥英祠后院罩在玻璃盒内的康熙御碑

  我们再看主题老照片

  右侧,那个屋檐廊柱和屋檐花窗。

  后面那个屋檐廊柱似是出入院门,而屋檐花窗应是一个茶社,茶社依水而筑,初名“蓬莱阁”,后叫“望鹤亭”。据说当年康熙、乾隆皇帝,都曾在这里临水静坐,品茗赏泉,领略趵突泉的万般风韵。

  而上世纪30年代趵突泉是个闹市场时,这位于吕祖庙前趵突泉池东侧的望鹤亭茶社,及周围的“观澜亭”、“四海春”等茶社,则是女鼓书艺人唱“梨花大鼓”(山东大鼓)的地方。当年老舍在济南执教齐鲁大学,家住南新街54号小院,距那时的国货商场和趵突泉南院都很近,便时常去国货商场听相声和说“武老二”,去趵突泉听梨花大鼓。老舍在《趵突泉的欣赏》一文里写听大鼓书,去的大约就是“望鹤亭”茶社。

  趵突泉畔的这类“茶社”,均开有玻璃明窗,茶客尽可一边品茶一边听书,也可忙中偷闲,扭头朝窗外望上几眼泉景,可谓一举三得。

  今望鹤亭犹存,且仍是茶社,只是昔日吕祖庙前鼓弦声声,绕梁三日不绝于耳的梨花大鼓,也早已成了广陵散……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