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综合资讯>正文

乡贤文化或可留住乡愁

A-A+2014年11月4日15:14山西日报评论

  青壮年外出打工,老妇幼留守村庄。村里不是没有了学校,就是虽有学校却门可罗雀,家长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里陪读。受城镇化裹挟,乡愁正在无可奈何中消逝,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神伤的呢?

  10月13日,山西日报刊登《张泽安:乡贤回乡报桑梓》,说的是一位老中医离开家乡25年后重归故里,通过竞选当上村委会主任,三年多已拿出100多万元积蓄,不仅改变了村里的脏乱差,而且带去了久违的人文气息。

  乡贤文化,或可留住乡愁。传递出这样的积极信号,正是此文的深意所在。笔者同时注意到,关于乡贤文化、乡贤治村,已经受到有识之士乃至高层的注意。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收到一份 《关于在全国推广乡贤文化研究的建议》,提案人是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利万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王志良,希望向全国推广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弘扬乡贤文化的做法。

  而在前不久召开的一次全国性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指出,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

  乡贤在近代以前,曾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而乡贤文化,则至今仍在乡村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纵观历史,乡贤从乡村走出去后,总归会被乡愁牵引,或衣锦还乡,或叶落归根,成为乡民津津乐道的榜样、道德教化的楷模、社会稳定的力量。

  今天,虽然农耕文明正被取代,农耕文化正在消逝,但乡贤治村的现象、乡贤文化的影响,仍然存在并不容忽视。他们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用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同样大有裨益。

  建设新农村,物质满足固然是基础,但精神追求同样不可忽视。所以,光有新房子还算不上新农村,光是有钱吃好、穿好、娶媳妇,也不是新农村。而学校变得冷清或被撤点、平常留不住年轻人、只有到秋收和过年才能热闹几天,则更不是新农村。为什么担忧留不住乡愁?原因也正在这里。

  张泽安回到村里三年多,清除掉了村里几十年来积攒下的垃圾,在上面新建起文化活动广场,还举行了卡拉OK大赛;翻修了他上过小学的教室,新修了年久废弃的水渠,拓宽并硬化了又窄又破的乡村土路;不仅替村里还清拖欠的电费,而且义务给村民看病;既专心村务帮村民致富,也忙中偷闲练习书法……

  遇到阻力,张泽安从不硬来。有人乱堆乱放影响通行,本来就很窄的巷子,因此连小平车都没法通过。劝说无效,张泽安就叫人来评议,直到对方自觉理亏而让步。有人乱搭乱建耽误修路,张泽安也采取了很绅士的办法去解决……

  同样是掏自己的腰包给村里办事,但乡贤就是乡贤,没有财大气粗,不会盛气凌人,更不是眼里只有物质而没有文化。见贤思齐,只要乡贤肯回到家乡,哪怕什么也不做,只是举手投足间发散出的文化道德力量,就足以对乡民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此足见,乡贤治村之于教化乡民,乡贤文化之于留住乡愁,真的是效之显矣,功莫大焉。只要假以时日,形成气候,又何虑不能“看得见青山,留得住绿水,记得住乡愁”呢?至于阎连科在《我与父辈》中感叹的“只能回到记忆中的村庄”,自然也就成了另外一番滋味。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