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记者 马章安

  [内容提要]

  6月4日,新华社播发通讯《一年如何多收一亿斤粮?——山东夏粮机收“减损”一线见闻》,对山东粮食增收经验进行报道。文章说——

  收获环节十分关键,农机手的机收水平高,就能减少粮食收获环节的损失,提高粮食亩产水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二级调研员王丰勇说:“按照2020年山东粮食产量1090亿斤估算,在收获环节机收损失率若能降低0.1%,理论上全省就能从地里挽回1亿斤粮食,数量非常可观。”

  许多农民探索精细化作业,适时播种、适时管理,加强田间管理,将减损环节前置,客观上了也促进了粮食增收。

  [原文呈现]

  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山东赛区开赛

  6月4日,在滕州市官桥镇,参赛选手操作收割机收割小麦(无人机照片)。

  为充分发挥机械化促进粮食增收减损作用,6月4日,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山东省赛区比赛在滕州市开赛。夏收期间,山东还将在全省多地陆续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引导广大农机手在生产实践中精操作、比技能,确保颗粒归仓。文、图/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6月4日,在滕州市官桥镇,参赛选手(右)将收割的小麦装车。

  6月4日,在滕州市官桥镇,工作人员在收割的麦田里划区捡拾麦粒,测算减损率。

  6月4日,在滕州市官桥镇,工作人员扬去杂质提取麦粒,测算减损率。

  一年如何多收一亿斤粮?

  ——山东夏粮机收“减损”一线见闻

  风吹小麦千里香,麦田遍地是金黄。进入6月,齐鲁大地一派夏粮丰收在望景象,5985万亩小麦已经陆续开始收获。

  4日上午,在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苏坦村种粮大户刘灿的麦田里,“潍柴雷沃杯”全国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正在进行。

  10辆参与比赛的雷沃谷神收割机一字排开。随着裁判一声令下,一台收割机按照既定路线前进,机手根据眼前的小麦高度随时调整着机器高度和行进速度。几分钟后,这块麦田只留下麦茬和秸秆均匀覆盖在上面。

  刘灿说:“收获环节十分关键,农机手的机收水平高,就能减少粮食收获环节的损失,提高粮食亩产水平。”

  滕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王莉介绍,大比武考验收割机驾驶员的驾驶操作技能,以3亩为一个单元,划分10个作业区,10名机手顺序作业。机收损失率是最重要的考核指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机收损失率低于1.2%就达标。参赛选手大都有10多年的机收经验,损失率普遍在0.7%左右。

  收割机轰鸣过后,小卡车将麦粒运出场外,几名裁判带着专业工具仔细测量称重。

  山东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王允泉说:“裁判从作业区选取2个至3个同等面积的点位,将遗漏的麦穗、麦粒捡起来称重,计算平均重量,再与亩产平均值对比,得出机收损失率。”

  相比以往手工收获小麦,机收减少损失率。刘灿说:“过去收完小麦后,麦田里常见到有人捡麦穗。现在见不到了,因为麦穗遗漏很少了。”

  做好小麦机收是夏粮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95%,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今年,农业农村部提倡广大农机手比学赶超,在全社会营造“精细高效、提质减损”的氛围。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二级调研员王丰勇说:“按照2020年山东粮食产量1090亿斤估算,在收获环节机收损失率若能降低0.1%,理论上全省就能从地里挽回1亿斤粮食,数量非常可观。”

  “赛前通过雷沃工程师的培训和这次比赛,我对驾驶的这款收割机有了更深的了解,在收麦子过程中碰到不同的状况都能更好地应对,更大限度减少机收损失。”本次比赛中获得“省级粮食机收减损之星”称号的杨福军说。

  据介绍,为充分发挥机械化促进粮食增收减损作用,夏收期间,山东还将在济南市章丘区、莱西市、桓台县、高密市、济宁市兖州区、肥城市、齐河县、郯城县、东明县陆续开展粮食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以赛代训,引导广大农机手在生产实践中精操作、比技能,确保颗粒归仓。

  除了在收获期减少损失外,许多农民探索精细化作业,适时播种、适时管理,将减损环节前置。

  农业靠天吃饭,天气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人为因素也很重要。土质不同、小麦品种不同,对田间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样。刘灿举例说:“沙土地漏水漏肥,就需要分两次施肥。苗期少施,等年后再追肥。一般土地种肥同播,用缓释、缓控肥一次就可以。”

  每年倒春寒之前,刘灿都会提前喷药、浇水,提高小麦的抗冻性能。病虫害发生之前,他也会提前打药预防。他说:“不能等到发现虫子后再打药,那样就已经造成减产了。”

  望着即将收获的金灿灿的麦田,这位“80后”新农人很有信心。他说:“我这2000亩小麦,今年预计平均亩产1200多斤,比去年增产10%左右。”

  (新华社济南6月4日电 新华社记者 张志龙 邵琨)

  [知道多一点]

  多收粮,除了机收“减损”外,科学种田也是粮食增产增收的“助推器”。新华社近期一篇有关安徽的报道,提供了很好的佐证。我们不妨看一下。

  亩增155斤!这块麦田藏了多少绝“技”

  新华社合肥6月4日电(记者姜刚 黄博涵)位于“江淮粮仓”的安徽省农垦集团东风湖农场迎来夏收。截至4日下午,专家组在该农场完成对小麦超高产栽培种植模式三次实收测产,其中种粮大户万玉道的示范田比常规田一亩增产77.6公斤。

  东风湖农场地处淮河中游。2020年秋种时期,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省农垦集团合作,在东风湖农场安排了450亩地进行小麦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为了检验种田成效,安徽省农科院组织专家组,于3日起进行三次实收测产。

  在实收测产现场,万玉道看着成熟的麦子,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由于科学测算播种量,采用精量播种,每亩用种只有13斤多,而常规田要35斤左右。”他说,“播种时心里真没底,但后来看到小麦长得壮,高产的信心就足了。”

  三次实收测产结果表明,示范田的产量均高于常规田的产量。其中,万玉道的示范田折合亩产574.8公斤,而同一品种相邻农户常规田折合亩产497.2公斤。

  除了精量播种外,示范田还有哪些高产“秘诀”?

  “藏粮于技是高产的‘秘诀’。”东风湖农场农技中心主任高俊兵以精细整地举例说,通过掌握土壤墒情,适时利用机械整地,提高小麦的出苗率。同时,要注重精准施肥,最大程度满足小麦各生育期对肥料的需要,比如,通过氮肥后移,达到穗大、粒饱的目标。

  抗逆栽培也是“秘诀”之一。

  据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夏桂平介绍,示范田采用抗逆免疫剂拌种和叶面喷施等技术措施,有效协调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个体和群体的矛盾,增强小麦的抗逆减灾能力。

  科学种田成为粮食增产的“助推器”。

  在安徽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处长纵风云看来,近年来,广大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通过良种良法结合、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示范等方式,挖掘科技增粮潜力,推动粮食稳产增产。

  “此次测产结果表明,通过超高产栽培技术的运用,促进了示范田小麦的增产增效。”参与实收测产的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晨阳告诉记者,若完善、推广这种种植模式,对于“江淮粮仓”乃至中部地区粮仓的稳产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收测产现场,多位专家表示,小麦等粮食的增产主要靠品种选育改进和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等,而品种选育时间较长,技术推广成为农户青睐的重要举措。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副院长姜鸿明说,在小麦增产越来越难的当下,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有利于抓好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马章安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