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美食 >食尚资讯>生活剪子巷>正文

油旋张 季羡林亲笔题词的济南美食

来源:齐鲁网2013年3月22日【评论0条】字号:T|T

软酥香 油旋张软酥香 油旋张
季羡林赞不绝口的济南美食季羡林赞不绝口的济南美食
油旋制作中油旋制作中
香软诱人的油旋 香软诱人的油旋
      “闻到那个味儿,想起济南府”,老济南人的味蕾,往往有属于自己的偏爱。一碗材料丰足的甜沫,一个酥香脆软的油旋儿,济南的味道总在这座老城里不经意间被鼻息触及。作为山东省和济南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油旋已经成了泉城的一张美食名片。
油旋的历史
        油旋是一种旋涡状葱油小饼,最早出现在济南是清朝时期。相传清朝时齐河县有徐氏兄弟三人,前往南方闯荡,在南京学得油旋的制作方法。在南方,油旋的口味是甜的,回到济南后徐氏兄弟根据北方人的饮食特点,在油旋里加入盐、葱和油,改成咸香味,并一直传承至今。清代顾仲编着的《养小录》中有关于油旋的描写:“和面作剂,擀开。再入油成剂,擀开。再入油成剂,再擀如此七次。灶烙之,甚美。”据说道光年间济南城里的凤集楼是较早经营油旋的店家,光绪二十年开业的文升园饭庄,曾以经营油旋等众多地方小吃而闻名泉城,民国初年时,济南有十几家经营油旋的店铺,济南油旋成了当时名扬全国的小吃。
        油旋儿有据可查的历史是从耿常银开始的,早在“文升园”饭庄鼎盛时期,耿长银制做的油旋就已经享誉泉城。耿长银后来离开了文升园,在现在的北洋大戏院附近卖油旋。1956年,济南召开名吃大会,耿长银打制的油旋被选为名吃,耿长银因此调入聚丰德饭店。
        在聚丰德,耿师傅将苏将林收作自己的“关门弟子”,并在聚丰德全体员工的见证下,按古老的方式签订了拜师协议,苏将林成为“济南油旋第二代传人”。出师后的苏将林不仅将传统的油旋手艺继承下来,还在这基础上研制出鸡蛋油旋、马蹄油旋和寿桃油旋。在传承和创新中,苏将林逐渐成为油旋的代名词。那个时代,不管国内何处举办小吃比赛,只要油旋的打制者上写着苏将林的名字,评委就一句话:“不用尝了,肯定选它。”毛主席和西哈努克亲王来济南市也都品尝过苏将林做的油旋。
        1992年,苏将林从聚丰德饭店退休,在2001年,他又被请回店里。一直到2004年,苏将林老人再次功成身退。现在苏将林的徒弟卢利华撑起了“济南油旋第三代传人”的称号。
油旋张,季老的最爱
        “油旋张,甜沫唐”,一个来寻找泉城特色小吃的外地人,一定能得到这样的推荐。
        张士华是个地道的老济南。据张士华介绍,从他爷爷辈开始,家里就以经营油旋为生。这门手艺从爷爷传到父亲,后来又传给了他。改革开放后,张士华放弃了电视机厂的“铁饭碗”,和家人一起开办了一家油旋作坊。“当时也没啥名号,对外就叫张家油旋。”因为手艺地道,用料实在,张家的油旋受到街坊邻里的喜爱,来买油旋的人经常排起长队,逐渐地,张家油旋也闯出了不小的名声。
        2000年左右,一位学者模样的人来到张士华的店里,一下子就买走了40个油旋。拿到油旋后,这个人在一旁十分认真地把油旋一个一个包好。张士华不禁好奇,上前问了一句,原来是山大的蔡德贵教授,因要去北京看老师季羡林,特意捎带上老师最喜欢的油旋。
        油旋带到北京后,季老赞不绝口,张家油旋也就成了弟子们每次赴京的必带之物。一次,张士华试探地问蔡教授,能不能请季老提个字,当时他觉的不太可能,可没想到不久之后,蔡教授就带回了季老的亲笔题词:“软酥香,油旋张”。
        张士华把店名改成了“油旋张”,“油旋张”的油旋也成了济南人认可的特色品牌。
真材实料才能做出“软酥香”
        “季老的题字上把济南油旋的特色概括得非常到位。”在“油旋张”的店里,记者看到几位女店员正在把一块面皮被擀面得薄如宣纸。张士华介绍到,制作油旋的面要用纯正花生油手工和,还要根据季节调配面团的软硬,在制作中不论揉、搓、擀、捏,都要反复进行七次,一遍不能多一遍不能少,这样做出来的油旋才能称为一个“软”字。
        油旋擀好后,便要上火烤制。“现在很多油旋店用烤箱来烤制油旋,但我坚持使用煤炉。用传统工艺制作油旋对于火候的要求极为严格,火大了,油旋就发糊发焦;火小了,面就不能充分加热,做出来到油旋就发硬发‘死’。使用煤炉可以方便地调节火候,火候恰当,才能烤出油旋的‘酥’来,这可是门硬功夫。”
        最后一项就是“香”,“吃起来香不香,那得食客说了算。但我敢说俺家油旋的香味隔着半条街就能闻到。”张士华说着把出炉的油旋用手一个个按开,令油旋呈菊花状,“只有这样香味才能散开。”张士华说他家的面粉、花生油、大葱都是挑超市里最好的买,“我们家里做饭用什么,油旋里就用什么,绝对不掺一丝假。这些上好的面粉、大葱、花生油相混合制成的油酥,在合适的温度下烤制,才会飘散出让人垂涎的香气。”
        一盘香气四溢的油旋摆在桌上,面皮上油光锃亮,反射出酥黄的颜色确实让人很有食欲。“油旋就要趁热吃,凉了就吃不出它的‘软酥香’。所以,隔夜的油旋绝对不能卖,卖了就砸牌子。”
油旋在民间的复兴
        上世纪80年代前,济南的普通市民基本无缘品尝到正宗传统工艺油旋,聚丰德的油旋一般只用来供应机构和款待外宾。然而改革开放之后,油旋工艺又重新回到民间,在老百姓身边得到复兴。
        现在济南的知名油旋作坊除了油旋张,还有县东巷附近的油旋高、卢利华的弘春美斋等等。苏将林也做通了女儿苏爱军的工作,在共青团路上开了一家苏氏油旋店,让苏氏油旋后继有人。
        这些油旋店各有各的做法,各有各的口味,但他们支撑着济南油旋的复兴,也让人们重新品尝到了老济南的味道。

(来源:鲁网 作者:徐芳)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