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20年来,他是工作中的“拼命三郎”,是领导同事眼里的“老黄牛”,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作为班主任,他披星戴月,早出晚归,每天早上比学生早到校进班,夜晚把学生送进寝室,夜深了才离开学校。他不善言辞,但在课堂上思维敏捷,风趣幽默,深受学生欢迎。他总能找准思路和方法,能把高深的物理知识,转化为最生动的课堂语言,让每个学生都能听得懂、学得会。他就是章丘区第七中学物理老师于兴超。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

  从2004年到现在,于兴超已扎根高中物理教学一线20年。二十年教学,于学超不仅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教学本领,更有对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心理需求的洞察能力。他对各个年级的教学重难点烂熟于心,这使得他能精准了解学生问题症结所在,看到学生需要提升的能力在哪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需要从何着手进行补救。

  “每周都会把本周的知识点像过筛子一样给学生们过一遍,根据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安排课后任务。”于学超说,不可否认,学生个体有差异,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不一样,所以他会在教学中有层次、有梯度地安排教学内容,实施分层次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刚毕业的这级学生,我是从高二接手的,有好几个学生的物理成绩从分班时的70分提升到高考分数的90分以上。”这一刻,“因材施教”的理念,在于学超班级的学生身上得到了具象化的体现。

  为了让学生们爱上物理,于学超在备课时,会尽量琢磨出一些有趣的实验,让枯燥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而有趣,把学生融入到课堂中。“物理这门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过程当中,作为老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及他对知识表达的方式。”于学超说,“新高考模式下,不断刷题这种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不再适应新形势。物理学科对学生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综合素养要求更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更重视学生的求学体验,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物理、喜欢物理,而不仅仅只是为了考一个高分。”

  尽管于学超已经是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但在教学中他依然保持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备课时,他就像一个默默耕耘的“老黄牛”,对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优化教学细节,一沓沓密密麻麻的备课本就是最好的见证。

  学生心中的“超哥”真诚温暖

  作为班主任,他爱生如子,班级里无论是哪位学生生病,他都会关心。平常给家庭困难的学生送去几支笔,买上几个本子,给一些生活费,更是常事。很多学生在于兴超的关心和照顾下,考入了理想的学府。

  在高考前夕,于兴超的女儿发生意外,急需住院治疗,然而,另一边是即将踏入高考考场的学生。面对这一个两难的抉择,于兴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在他的意识里高考关系着学生们的未来,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作为班主任,他深知自己在这个关键时刻不能离开学生们。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强忍着内心对女儿的担忧与牵挂,坚守在教学岗位上,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加油鼓劲。直到高考结束后,于兴超才向学校请假去医院照顾受伤的女儿。

  “作为一名教师,高考对学生们至关重要,我不能在这个时候离开他们。”于兴超说,作为父亲,他对女儿满心愧疚。

  在这场责任与亲情的考验中,于兴超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工作者的担当与坚守。

  “谢谢您的包容让我不再胆小,谢谢您的鼓励让我不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超哥,今天出成绩了,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会继续向前,现在看来,比结果更重要的是在那些备考日子里所拥有的品质。”……纸短情长,每到毕业季,于兴超总会收到很多学生写给他的信件。20年来,他甘为“孺子牛”,留下串串脚印,辛勤的汗水结出累累硕果。

  助力梦想起航

  倾心帮助学生填高考志愿

  采访于兴超时,正赶上高考志愿填报。在于兴超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本科)》和一本《2024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专科/高职)》。为了帮助学生们科学合理地填报志愿,于兴超精心研究招生政策和各大院校的录取数据,已经持续多年。

  “这96个平行志愿看似很多,实际上和家长和孩子认真分析和规划后也就变得简单了。”于兴超说,看到身边的学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有很多困惑、很多困难,非常焦急,他利用钉钉群给家长们详细讲解报考规则、就业方向、就业前景等一些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利用好学生高考的每一分,进入到理想的大学。

  于兴超提醒学生们填报高考志愿时,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他建议学生们在选择专业时,不仅要考虑就业前景,还要考虑职业规划。一名学生家长说:“我们都是平时的工作比较忙,对学生报考这一块一点也不懂,多亏了于老师的讲解,我们报考有了明确的方向。”

  “少年不善表达的话都藏在发光的眼角里。”已过不惑之年的于兴超不再少年,但他对学生的爱都藏在他清澈的眼角里,于兴超和他学生之间的故事还在继续,他也会继续发扬“老黄牛”精神在教育这方田野里继续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