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独具中华传统浪漫色彩的民俗节日,历史上承载着中华民族崇尚爱情忠贞、团圆和合、祈福乞巧等价值追求,在当代更是演绎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内涵。在癸卯年七夕佳节来临之际,为丰富“我们的节日”文化内涵,推进中华美德融入生产生活,深化校地融合发展,助力历城文化强区建设,2023年8月21日,山东大学中华美德学堂与历城区委宣传部联合在历城区荷花路街道朱家庄社区宣讲“七夕文化与中华美德”。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下设中华文化教育基金执行理事长李平生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任雅萱,历城区委宣传部副处级干部马本法,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下设中华文化教育基金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宇兵、常务副秘书长王珊珊,以及荷花路街道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各村支部书记、宣传委员等参加活动。宣讲活动由历城区荷花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晓主持。
宣讲活动开始之前,举行了历城区荷花路街道部分乡村社区“中华美德学堂”牌匾颁授仪式。李平生、张晓分别为朱家庄村、王家闸村颁授了“中华美德学堂”牌匾;马本法、王珊珊为北辛店村、霍家流村颁授了“中华美德学堂”牌匾。
任雅萱为活动做了“七夕文化与中华美德”专题讲座。她围绕着“节日起源:七月七日如何成为节日?”“多元演变:七夕节?情人节?”“美德内涵:农时创造、关注女性、团圆和合”“传承创新:继承中发展”四个方面为大家作了一场精彩的主题分享。任雅萱表示,七夕文化以历史传说人物牛郎和织女为核心,在他们身上包含了中国传统的人伦道德、祭拜祈福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爱情悲剧中“和而不同”的社会观、民俗活动中“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以及忠贞与坚守的朴素爱情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美德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任雅萱提出要丰富七夕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第一,复兴传统乞巧内涵、重视手工实践;第二,阐释牛郎织女传说,强调爱情忠贞;第三,传承七夕成年礼俗,增强社会团结和谐,活跃与丰富地方民俗生活;第四,充分挖掘七夕节的诗词资源,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任雅萱指出,大众对于传统节日所具有的仪式感和文化内涵的认可,是传统节日的魅力所在,是对中华美德的认同;要积极营造尊重民族传统节日,将传统节日的研究和保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传统节日不断得以传承和发展。
李平生在点评总结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文化自信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这次在朱家庄宣讲七夕文化与中华美德,是把握文化传承发展赶上百年未有之大好时局、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德的一项具体举措。我们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体会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个突出特性,努力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让学术走向社会,将文化融入生活,推进中华美德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做好“两创两结合”,领悟“两个确立”的重大意义,合力打造“美德历城”,以工作实绩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应有的力量。
据悉,山东大学中华美德学堂归属于山东大学中华文化教育基金。该基金系山东大学教育基金会下设专项基金,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山东大学中华美德教育学院、山东大学校友企业家俱乐部共同发起设立,其宗旨是促进国学经典和中华美德的传承,发挥山东大学资源优势,弘扬中华美德,推进文化“两创”,达成学术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赢,推动双方高质量协同发展,让更多的个人和组织从博大精深的国学智慧中汲取营养。自2022年6月山东大学与历城区委区政府合作共建美德历城“中华美德学堂”以来,双方积极落实中央文件关于开展“我们的节日”活动要求,围绕着“传统节日与中华美德”系列专题,在历城区街道社区举办了多场相关讲座,在去年50家挂牌单位基础上,今年中华美德学堂挂牌单位达到367家,在历城全区各村庄、社区实现了全覆盖。由于“美德历城”宣讲工作卓有成效,被济南市委宣传部授予2022年度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案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