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慧,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电力电子节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我为自己能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倍感神圣和自豪。”“不忘初心,心怀旧恩,不仅是做人之道,更是为师之道。”“每到教师节,当一届届学生送来鲜花和贺信时,我常常问自己:我作为师者称职吗?鲜花虽好受之可有愧?我问候过自己的恩师吗?更是不断地问自己怎样才能做一名更合格的老师呢?”……在山东大学庆祝2017年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控制学院)院长张承慧教授作为“山东大学优秀教师”代表发言时,真情诠释了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感悟。
这是时隔十一年后张承慧再度荣获山东大学十大优秀教师称号。此外,张承慧还在山东省委高校工委举办的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中获得2017年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称号。
坚韧不拔 志存高远勇担责任“我于1981年9月考入原山东工学院电机工程系,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又于2001年在数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迄今已在山东大学学习工作了整整36个年头。”张承慧感叹说。
多年来,张承慧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拼搏进取、追求卓越,书写着自己的学术人生,探寻着“学术兴院”“科技强国”的道路,实践着一名杰出学者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
他始终坚持率真的学者本色,说真话干实事,研以致用。针对新能源发电与高效用能优化控制亟待攻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的创新研究,带领团队解决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工程难题。作为负责人多次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基金9项。另有教育部及山东省科技课题(含重大)12项,企业委托课题20余项。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5件。有些科研成果对相关产业具有深远影响,如解决了光伏发电系统关键技术难题,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还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首位),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首位);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首位2项、次位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9项(首位5项、次位4项)。发表学术论文27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5篇,所有发表论文近五年SCI他引563次;中文文章被CNKI引用1393次。出版著作3部。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车辆控制与智能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等,担任《控制理论与应用》《信息与控制》等多家权威期刊编委。张承慧说:“科研不仅是个人兴趣更是社会责任。当前国家能源供不应求,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我和同事们作为科研工作者,就应当学以致用,为实现国家能源战略,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和才华,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作为科技一线杰出学者,虽然科研任务十分繁重,但张承慧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教师第一天职。他常说“搞好本科教学是一所大学一个学院的最大良心”。他直面挑战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共性难题,牵头成功申报国家级自动化特色专业,承担3项教育部、山东省及山东大学重大教改项目实施教学改革,在国内率先创建以培养工程科学家为宗旨的理工复合型自动化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形成山东大学自动化专业“通识班-卓越班-理工复合拔尖班”多元化培养体系,在国内独树一帜,得到柴天佑、桂卫华等院士专家的一致好评。相关成果获得2017年度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控制学院田国会教授曾不无赞佩地说:“承慧教授,让我感触最深、最佩服的就是他的‘拼命’精神和干劲。他现在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还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有重大任务时,干脆就睡在办公室沙发上。在拥有许多头衔、荣誉的情况下,他还这么用心踏实做事,真的很让人感动。”田教授谈起一件往事,“十余年前,我们并肩奋战申报‘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时,张教授作为核心组织者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对申报材料反复修改,不留一点瑕疵、一丝遗憾,这样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十分难得。”
修身立德 勤奋耕耘铸就辉煌青年时期的张承慧品学兼优,积极向上,读本科时就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留校任教后虚心向老师前辈学习,发展进步很快。回忆起恩师,张承慧总是满怀深情:“我从大学老师、山东省模范党员林家恒教授身上学到了怎样才能做一名大爱无边、无私奉献的教书匠;从控制学院前党委书记李玲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是爱岗敬业、实事求是;从研究生导师常春馨、李希霖先生身上学到了怎样潜心做学问,怎样宽以待人;从博士导师数学学院程兆林教授身上学到了怎样做爱徒如子、严谨治学的好导师;从控制学院前身的自动化系主任林连序先生身上学到了如何谋划全局、干事创业;从我任山东大学学科办主任时的分管校长和学校机关领导同事身上学会了怎样做行政管理,也真正理解了‘舍得’二字中蕴含的哲理内涵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张承慧曾任山东大学控制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2016年初担任控制学院院长。多年来他对控制学院的科研组织、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和学院前任领导李玲、贾磊教授一道团结和带领同事整合优势资源,健全了控制学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国家重点学科、2个部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为实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控制学科实现了跨越发展。
他与李玲、贾磊教授“筑巢引凤,三顾茅庐”引进杰出学者的事迹至今仍为全国自动化学界同行所称赞,并且为引进人才适应新环境、实现“软着陆”保驾护航,实现了国家级杰出人才的跳跃式发展。十年来,控制学院新增“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1人。
张承慧带头营造了“学术至上、开放自由、公平公正、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和谐竞争”的团队文化氛围,在同事中享有很高威信。履职院长伊始便为解决青年教师“心渺茫、成长难、项目少”的现实紧迫问题,倡导创建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学者学科交叉创新联合会”并制定了相关章程,还出台“青年教师综合培养办法”,促进青年教师协同攻关,助力青年人才成长。现已作为成功经验在山东大学推广应用。他每年都给青年教师义务做“国家基金申报要领”报告,指导青年教师撰写申报书,并亲自为之修改。
尊师重教同样是张承慧的优秀品格,他十分关心离退休教师,有难必帮。年近八旬、久居国外的林连序先生每次回国省亲,他必去探望而且行前亲自送至机场或车站。
当有人问他操这么多心、受这么多累,图啥?他总是诙谐地说:“人光为自己活着太狭隘,尊老携幼是中华美德,学脉要传承,‘尊老’图心安,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携幼’图希望,是谋划经营学院未来。”
关照学生 孜孜不倦培育英才张承慧几十年如一日,秉持身教胜于言传的育人理念,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倾心致力于研究教学育人规律,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他本人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后合作导师、山东大学第九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等荣誉。
“以三尺讲台为阵地,牢固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张承慧几乎每年都给控制学院大学生、研究生分别作入学教育报告,教育学生并勉励自己:要做理想主义的践行者、光辉事业的开拓者、社会道德的守望者、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要培养浩然之气的科学家精神,要信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理想现实主义;着力培养严谨治学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把“细节决定成败”理念贯穿于学生培养和做事做学问全过程。
针对山东大学大学生素质发展分制度渐呈功利化的态势,以及影响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现状,他以高度社会责任感与同事张振山通过进行大量调研和分析,完成了专题报告《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新思考》上报学校,受到学校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悦纳批示,进而推进全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张承慧培养学生从不拘泥于传统说教,而是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培养模式,自觉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和创新思维的启蒙者。他独具匠心地总结并实施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人格培育”三层面培养体系,提出“实干、表达、表现”素质培养要求和成才之路。所培养研究生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和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所指导研究生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百篇杰出学术论文奖,先后有8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和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
在教学科研上,张承慧对学生要求严格近乎苛刻,但在生活中却更像是一名慈父。他积极帮助研究生解决学习、生活、心理和就业中的实际困难,经常资助家庭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对陷入困境的学生苦心劝解并为之排忧解难。曾有一位博士生的父亲常年瘫痪在床,母亲体弱;张承慧特请学院审批,允其在家完成科研任务,派人送去研究设备及慰问金。2013年,一位博士生的爱人突患重病;张承慧积极出面协调,耗时近十天,多方募集25万元治病救人。2008级研究生步刚曾赋《谢师》诗,表达对张承慧的真诚谢意:“年少不知世事艰,征途未始路茫然,先生恩情梦才延,弟子不才立志先。”
“每到教师节,我也常想起并感激我的学生。是他们支撑我的事业发展,是他们的朝气给我带来欢乐,使得年过五旬的我童心未衰,是他们整日与我‘斗智斗勇’使我没变呆板,是他们催我初具长者风范和领军才能。”“因为我的代表性优秀成果都是学院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份荣誉应该属于控制学院的每一位老师,他们是没有站到领奖台上的优秀教师。我必须感谢我的同事战友们。”……站在领奖台上的张承慧倾诉内心感怀,略有些激动。
因为他“由衷感恩母校,感谢山大!感谢历届校领导对学校的苦心经营”,因为相信“正是由于他们的精心呵护和不懈坚守,才使得山东大学这所百年名校的大学精神依然熠熠发光、永不泯灭,才使得此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战线教书育人的重镇,成为干事创业的沃土,成为人才集聚的家园”。
(内容来源于《山东大学报》)
张承慧,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电力电子节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东省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我为自己能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倍感神圣和自豪。”“不忘初心,心怀旧恩,不仅是做人之道,更是为师之道。”“每到教师节,当一届届学生送来鲜花和贺信时,我常常问自己:我作为师者称职吗?鲜花虽好受之可有愧?我问候过自己的恩师吗?更是不断地问自己怎样才能做一名更合格的老师呢?”……在山东大学庆祝2017年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上,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简称控制学院)院长张承慧教授作为“山东大学优秀教师”代表发言时,真情诠释了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热爱与感悟。 这是时隔十一年后张承慧再度荣获山东大学十大优秀教师称号。此外,张承慧还在山东省委高校工委举办的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中获得2017年山东高校十大师德标兵称号。 坚韧不拔 志存高远勇担责任“我于1981年9月考入原山东工学院电机工程系,1988年获得硕士学位,留校任教,又于2001年在数学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迄今已在山东大学学习工作了整整36个年头。”张承慧感叹说。 多年来,张承慧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拼搏进取、追求卓越,书写着自己的学术人生,探寻着“学术兴院”“科技强国”的道路,实践着一名杰出学者一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社会担当和家国情怀。 他始终坚持率真的学者本色,说真话干实事,研以致用。针对新能源发电与高效用能优化控制亟待攻克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了系统性的创新研究,带领团队解决了一些基础理论和工程难题。作为负责人多次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基金9项。另有教育部及山东省科技课题(含重大)12项,企业委托课题20余项。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5件。有些科研成果对相关产业具有深远影响,如解决了光伏发电系统关键技术难题,获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还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首位),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首位);教育部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首位2项、次位1项),山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9项(首位5项、次位4项)。发表学术论文27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5篇,所有发表论文近五年SCI他引563次;中文文章被CNKI引用1393次。出版著作3部。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电气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车辆控制与智能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力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等,担任《控制理论与应用》《信息与控制》等多家权威期刊编委。张承慧说:“科研不仅是个人兴趣更是社会责任。当前国家能源供不应求,节能减排形势非常严峻。我和同事们作为科研工作者,就应当学以致用,为实现国家能源战略,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和才华,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职责。” 作为科技一线杰出学者,虽然科研任务十分繁重,但张承慧不忘初心,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高校教师第一天职。他常说“搞好本科教学是一所大学一个学院的最大良心”。他直面挑战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共性难题,牵头成功申报国家级自动化特色专业,承担3项教育部、山东省及山东大学重大教改项目实施教学改革,在国内率先创建以培养工程科学家为宗旨的理工复合型自动化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形成山东大学自动化专业“通识班-卓越班-理工复合拔尖班”多元化培养体系,在国内独树一帜,得到柴天佑、桂卫华等院士专家的一致好评。相关成果获得2017年度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控制学院田国会教授曾不无赞佩地说:“承慧教授,让我感触最深、最佩服的就是他的‘拼命’精神和干劲。他现在已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还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有重大任务时,干脆就睡在办公室沙发上。在拥有许多头衔、荣誉的情况下,他还这么用心踏实做事,真的很让人感动。”田教授谈起一件往事,“十余年前,我们并肩奋战申报‘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时,张教授作为核心组织者甘于奉献、精益求精,对申报材料反复修改,不留一点瑕疵、一丝遗憾,这样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十分难得。” 修身立德 勤奋耕耘铸就辉煌青年时期的张承慧品学兼优,积极向上,读本科时就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留校任教后虚心向老师前辈学习,发展进步很快。回忆起恩师,张承慧总是满怀深情:“我从大学老师、山东省模范党员林家恒教授身上学到了怎样才能做一名大爱无边、无私奉献的教书匠;从控制学院前党委书记李玲老师身上学到了什么是爱岗敬业、实事求是;从研究生导师常春馨、李希霖先生身上学到了怎样潜心做学问,怎样宽以待人;从博士导师数学学院程兆林教授身上学到了怎样做爱徒如子、严谨治学的好导师;从控制学院前身的自动化系主任林连序先生身上学到了如何谋划全局、干事创业;从我任山东大学学科办主任时的分管校长和学校机关领导同事身上学会了怎样做行政管理,也真正理解了‘舍得’二字中蕴含的哲理内涵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 张承慧曾任山东大学控制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2016年初担任控制学院院长。多年来他对控制学院的科研组织、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队伍建设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和学院前任领导李玲、贾磊教授一道团结和带领同事整合优势资源,健全了控制学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创建了国家重点学科、2个部省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为实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使控制学科实现了跨越发展。 他与李玲、贾磊教授“筑巢引凤,三顾茅庐”引进杰出学者的事迹至今仍为全国自动化学界同行所称赞,并且为引进人才适应新环境、实现“软着陆”保驾护航,实现了国家级杰出人才的跳跃式发展。十年来,控制学院新增“长江学者”3人、“国家杰青”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1人、青年“长江学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1人。 张承慧带头营造了“学术至上、开放自由、公平公正、精诚团结、互帮互助、和谐竞争”的团队文化氛围,在同事中享有很高威信。履职院长伊始便为解决青年教师“心渺茫、成长难、项目少”的现实紧迫问题,倡导创建了“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学者学科交叉创新联合会”并制定了相关章程,还出台“青年教师综合培养办法”,促进青年教师协同攻关,助力青年人才成长。现已作为成功经验在山东大学推广应用。他每年都给青年教师义务做“国家基金申报要领”报告,指导青年教师撰写申报书,并亲自为之修改。 尊师重教同样是张承慧的优秀品格,他十分关心离退休教师,有难必帮。年近八旬、久居国外的林连序先生每次回国省亲,他必去探望而且行前亲自送至机场或车站。 当有人问他操这么多心、受这么多累,图啥?他总是诙谐地说:“人光为自己活着太狭隘,尊老携幼是中华美德,学脉要传承,‘尊老’图心安,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携幼’图希望,是谋划经营学院未来。” 关照学生 孜孜不倦培育英才张承慧几十年如一日,秉持身教胜于言传的育人理念,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倾心致力于研究教学育人规律,在教书育人方面做出重要贡献,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创新型人才。他本人先后获得山东省优秀博士后合作导师、山东大学第九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等荣誉。 “以三尺讲台为阵地,牢固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把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张承慧几乎每年都给控制学院大学生、研究生分别作入学教育报告,教育学生并勉励自己:要做理想主义的践行者、光辉事业的开拓者、社会道德的守望者、人类文明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要培养浩然之气的科学家精神,要信奉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理想现实主义;着力培养严谨治学和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把“细节决定成败”理念贯穿于学生培养和做事做学问全过程。 针对山东大学大学生素质发展分制度渐呈功利化的态势,以及影响学生道德素质养成的现状,他以高度社会责任感与同事张振山通过进行大量调研和分析,完成了专题报告《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新思考》上报学校,受到学校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悦纳批示,进而推进全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受到学生普遍欢迎。 张承慧培养学生从不拘泥于传统说教,而是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培养模式,自觉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和创新思维的启蒙者。他独具匠心地总结并实施了“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人格培育”三层面培养体系,提出“实干、表达、表现”素质培养要求和成才之路。所培养研究生获得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和山东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所指导研究生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百篇杰出学术论文奖,先后有8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山东大学校长奖学金、山东大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和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标兵。 在教学科研上,张承慧对学生要求严格近乎苛刻,但在生活中却更像是一名慈父。他积极帮助研究生解决学习、生活、心理和就业中的实际困难,经常资助家庭有经济困难的学生,对陷入困境的学生苦心劝解并为之排忧解难。曾有一位博士生的父亲常年瘫痪在床,母亲体弱;张承慧特请学院审批,允其在家完成科研任务,派人送去研究设备及慰问金。2013年,一位博士生的爱人突患重病;张承慧积极出面协调,耗时近十天,多方募集25万元治病救人。2008级研究生步刚曾赋《谢师》诗,表达对张承慧的真诚谢意:“年少不知世事艰,征途未始路茫然,先生恩情梦才延,弟子不才立志先。” “每到教师节,我也常想起并感激我的学生。是他们支撑我的事业发展,是他们的朝气给我带来欢乐,使得年过五旬的我童心未衰,是他们整日与我‘斗智斗勇’使我没变呆板,是他们催我初具长者风范和领军才能。”“因为我的代表性优秀成果都是学院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份荣誉应该属于控制学院的每一位老师,他们是没有站到领奖台上的优秀教师。我必须感谢我的同事战友们。”……站在领奖台上的张承慧倾诉内心感怀,略有些激动。 因为他“由衷感恩母校,感谢山大!感谢历届校领导对学校的苦心经营”,因为相信“正是由于他们的精心呵护和不懈坚守,才使得山东大学这所百年名校的大学精神依然熠熠发光、永不泯灭,才使得此地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战线教书育人的重镇,成为干事创业的沃土,成为人才集聚的家园”。 (内容来源于《山东大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