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章丘区绣江中学校长。向阳而生,抱团成长,胡斌始终践行着打破围墙办教育的理念。他愿意帮助学生们发挥每个生命的最大长处,给予平台进行充分展示,“成就别人也是成就自己。”

  清晨7:20迎着朝阳,胡斌已经站在校门口迎接学生入校了。1998年7月,胡斌参加工作担任班主任,他就坚持在班门口迎接每位同学入班。到2007年进入教导处分管教学,再到2017年担任校长,胡斌养成了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第一个到校迎接学生,这一站就是23年,风雨无阻。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走进8年级2班,传来学生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声。自去年绣江中学开展了“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活动以来,学校先后组织“每天半小时,相约读经典”、“家长进课堂、亲子共成长”、“书香家庭”评选、经典诗文咏诵会等活动,利用早自习前10分钟、午休前10分钟、晚自习前10分钟,进行《大学》、《论语》等经典的诵读,上学期共有17名师生完成《大学》包本诵读。“端身正坐,双脚踏地,左手压书,右手指字,请大家大声跟我读。”书声琅琅,还校园该有的样子。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生活中的胡斌热爱阅读,他时常通过自读提升自己。本学期他的自读书目是王阳明先生的《传习录》,“一般我一周研读一到两节,通过群内分享感悟的形式,互相加持与鼓励,接受传统文化的浸染熏陶。”

  “将问题与孩子分开”“惩罚并非最好的方式,鼓励比惩罚更有效。”每周学校的校领导、班主任齐聚一堂,共读一本书进行培训学习。本学期的书目为《教室里的正面管教》,大家会提前定好读书的章节、内容、主持人、分享时间,通过老师们轮流诵读、分享感悟和活动体验的形式,进行专题培训,致力于校干班主任和善而坚定的信念的培植,学生人生成功的三个信念和四项技能的训练。

  “站如松,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老师好。”树立远大理想之课前进心课程,是每节课前的规定动作,也是组织教学的有效手段。每天早上第一节课前,是静心课程时间,学生们将用课前3分25秒的时间让自己静下来,摈弃浮躁的心态,尊重知识,舒缓情绪,与书本建立联系。

  每天大课间的跑操活动,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学们步伐整齐,口号响亮,精神饱满,斗志昂扬。胡斌和各班班主任跟操,与学生一起运动着。

  为创新德育形式,学校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团队活动课。9月,“一指千钧”活动让大家每人伸出一个手指头,共同抬起一个人。通过这样的趣味游戏,让学生意识到团队、集体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很多学生一开始以为不可能做到,但是最后实现了大家都很兴奋。”胡斌说道。

  在团体活动中,同学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小游戏为了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发挥主观能动性,体会到每个人都是集体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孩子更愿意来学校,因为他知道他是集体中的一份子。”胡斌说道。

  本次的活动主题是“超级链连接”,既是对学生团队意识的考验,更是对学生体力和应变能力的考验。队长的领袖作用得到彰显,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加强,最后的分享环节,学生有感而发,情真意切,相信这些活动在学生的成长路上,影响深远。

  平时胡斌除了管理学校日常工作以外,还要给8年级的学生上道德与法治课。胡斌学习的是历史专业,在这23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教过语文、教过历史,现在执教道德与法治。

  胡斌在课堂上抛出一个问题:“情感有哪些种类?”同学们有的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解释思乡之情,有的说“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解释亲情等等。在胡斌的课堂上,时政播报、好书分享、经典诵读等系列课前活动形式多样。教学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社会实践,以案说法,他将枯燥的说教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提高了学生兴趣和课堂效率,在2017年曾在章丘区道法优质课评选中获一等奖。

  “围成一个圈,表达致谢与感恩”,胡斌希望让学生们学会用班会解决问题。“传统的班会是老师总结班级一周的情况,我希望让学生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每周学生们还会进行感恩老师的活动,这样的举措能够潜移默化让学生养成感恩的习惯。

  每周四晚上家长们会来到学校参加“家长读书会”活动,“每次读书会2个小时,从6点半开始,和学生们晚自习是同一个时间,学生下了课还能和家长一起回家。”胡斌在家访过程中发现,由许多孩子不够自律的情况折射出来的是家长没有做到好的榜样,于是他号召家长有空的时候自愿来校一起读书。

  开始读书之前,大家先通过热身活动调动氛围,当主持人喊到“快乐”这个关键词时,就要抓住旁边人的手指。本学期家长成长读书会以皇甫军伟老师的《家庭教育的捷径—以心养心》一书为读本,每周读一次,基本确定了“热门话题—静心课程—轮流诵读—自读文本—交流分享”的流程,活动由家委会领导轮流主持,已经举办了近10期。

  “家风对孩子有一生的影响”“成绩重要,孩子的身心健康更加重要”“ 家长的话语就像在孩子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它不见得马上开花结果,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在孩子心中忽然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家长们陆续分享着自己参加读书会以来的感悟,有的家长期期不落来参加读书会,“在家也想不起来看书,不如来学校一起学习”,一位家长说道。

  “这里是绣江之声广播站”,目前广播站已经运行第二个学年了,它由学生自主主持、撰稿、播音,是学生会特色部门之一。从校园生活到社会大事,从国际形势到热门话题,包罗万象,每周三次为大家奉献听觉盛宴。

  每天学生午餐前半小时,胡斌都要“试餐”,对于配菜种类、数量、味道、质量做到心中有数,定期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方式,征求家长、学生对配餐的意见建议,不定期组织家委会到配餐公司检查,进货渠道、检验报告、工作流程等一一过问,及时反馈问题,促其整改。

  “请大家止语: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感恩父母养育之恩,感恩老师谆谆教导,感恩同学关心帮助,感恩师傅辛勤劳作,感恩一切为我们付出的人。祝大家用餐愉快。”每日餐前懂得感恩生活的敬心课程,是学校开发的心灵成长课程之一,意在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承接上学期经典诵读,八年级学生已经进入《论语•公冶长》的诵读。在完成《弟子规》全文背诵后,七年级《大学》诵读,今天已经进行到第四部分。在本学期秋运会入场式上,七年级二班的学生齐诵《大学》前三部分,内容一字不错,声音响遏行云,包本启智,诗书润心,阅读培根,经典铸魂。

  在绣江中学,“家长进课堂,亲子共成长”活动已经进行了两年,深受家长、学生喜爱。在平时工作中,胡斌了解到许多学生与家长的聊天机会少,初中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价值观、世界观确立的阶段,胡斌希望提供一个平台,让家长和学生敞开心扉。

  家长走进课堂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领诵经典,讲述孩子成长故事,共同回忆亲子美好瞬间,孩子也可以上台讲讲“自己眼中的父母”,打破沟通的藩篱,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他们娓娓道来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有些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都能借助这个机会说。”一位家长表示,这一活动畅通了亲子的沟通渠道。

  活动结束后,家长在“拾贝集”为班级留言,寄语众学子,孩子对父母深鞠一躬或者送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拥抱,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家长准备充分,情真意切;学生童言童语,感情真挚。进课堂活动,为亲子沟通搭建良好的平台。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服务周边14个自然村,学生大多来自附近的村庄。胡斌发现每次开家长会的时候常有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前来参加,或者是由爷爷奶奶代替参加,父母对孩子成长关心不足,他一直在琢磨怎么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为实现家校间的有效、高效沟通,充分发挥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关注孩子身心成长,帮助家长自我成长,2015年起,学校党支部经过周密的计划和组织,决定采取晚饭后“夜间家访”的形式,当家长忙完了一天的工作、茶余饭后有了空闲时间,学校以党员校干带头包班、学科教师全员参与的方式,把同一村居几个孩子家长集中到一个家庭,零距离、面对面和孩子家长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我想用聊聊家常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原生家庭、孩子的心理需要,甚至家长的自我成长都是我们沟通的主要话题”,绣江中学“夜间家访”团队由此诞生。

  2015年至今,6年的时间从杲家坡村到太平村,从吕家村到查旧社区。绣江中学“夜间家访”团队走遍了附近大大小小的村庄,走着走着,老师和家长的距离就近了;走着走着,学校和家庭的鸿沟不见了;走着走着,彼此也就走进了对方的心里。

  在家访过程中,胡斌发现有的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困难,但在校统计时出于自尊心强,学生自己不愿意反映。还有一位初一的学生,平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早上上学前要给老人把饭菜做好后,才能去学校。“通过‘夜家访’让我更多元化、多层次的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在学校除了关心成绩以外,家庭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从一开始的词不达意到相谈甚欢;从一开始班主任指定去某一家,到现在家长主动邀请班主任前往;从一开始的拘谨,到现在孩子们主动要求加入……无论是工作日还是寒暑假,披星戴月的路上总有‘夜家访’团队的身影。

  “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落下”这是绣江中学“夜间家访”团队的共同信念,“为每一个孩子的美好未来奠基”更是绣江中学对社会、家长、孩子们的庄严承诺。绣江中学“夜间家访”团队用“温柔的坚持”汇聚起了乡村教育强大的合力,用心、用情让教育真正走进百姓家。

  除了畅通家校沟通的渠道以外,从2018年至今,学校还会邀请名师进校做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从思维方式上着力进行改变。上学期的主题是“教练式父母的养成”,通过角色定位、自我提升等方面对家长进行指导,像《如何正确管理手机》一课中,老师从手机管理、习惯养成等方面一一讲解,为家长纾解困惑。“通过讲座,可以帮助家长完成从‘术’到‘道’的提升,不仅仅聚焦在某一个具体的问题上,而是把眼光向内,完成思维的跃迁。”胡斌说道。

  前段时间,一位胡斌在2004年教过的学生母亲打来了电话,邀请他到新家坐坐。当时,这位同学的父亲离世了,他意志消沉不想读书,是胡斌的鼓励、坚持和“老师愿意用工资资助你读书”的承诺让他重燃信念,如今,学生已成为青年新秀,事业有成,对于胡斌来说,这莫过于作为老师最大的幸福感了。

  向阳而生,抱团成长,胡斌始终践行着打破围墙办教育的理念。他愿意通过尊重——相信——激励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发挥每个生命的最大长处,给予平台进行充分展示,“成就别人也是成就自己。”

  (文/新浪山东 于付天骄 图/马万里 策划/张晓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