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为多角度展示银滩发展成效,从7月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联合乳山市委宣传部共同发起了“印象银滩——对话文艺达人”采访活动。旨在围绕银滩文化艺术元素,梳理挖掘在银滩居住的、与银滩有交集的、银滩本地的文艺界达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文艺成就以及在银滩的见闻和感悟,展示银滩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魅力。

  7月18日,在银滩城市会客厅的一间工作室里,记者见到了董小波,他正在整理自己的油画作品,屋子里到处都放着他的油画:有春日的三观亭,绿树环绕,生机勃勃;有夏日的多福山,阳光倾泻,海天一色;有秋日的村落,金黄遍野,宁静祥和;有冬日的渔港,白雪皑皑,别有一番韵味……

  每一幅作品都记录着他和银滩的点点滴滴,都是对银滩的深情告白。董小波告诉记者,他在银滩定居了十多年,一直用画笔记录着银滩的四时更替和烟火人间,转眼已创作了上千幅油画作品。采访过程中,董小波一一介绍着他的作品,带我们一起解锁油画中的银滩。

  除了画银滩,没有别的爱好

  董小波出生于1957年,是哈尔滨人。来银滩之前,董小波曾是哈尔滨冰雪节的总策划,负责冰雪节的冰雕、雪雕的设计和雕刻。

  2007年董小波来到银滩,被这座城市的气候、环境吸引,决定定居于此。“我的祖籍就是山东,所以我对山东一直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来到银滩后这种感受更加强烈。并且我发现,银滩处处是景,真的是天造地设的写生基地。”董小波说,银滩有山有海有底蕴,特别适合在进行油画创作。

  来到银滩后,董小波全身心都投入了油画创作中。“基本上,早晨5点我就到画室了,一直画到中午11点,休息会下午接着画。”董小波告诉记者自己没有其他爱好,每天的时间都用在画画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油画取材于生活的城市,不同地域文化所带给人的心理感受不同,来到银滩后董小波的创作风格也有了些许变化。“在哈尔滨时,我经常需要开车两个多小时,才能找到适合写生的村落。”董小波告诉记者,之前写生的时间成本太高,所以他之前的作品都以抽象和写意为主,但来了银滩,渔港、码头、村落、大海,太多地方可以写生,他慢慢地开始以写实为主。

  “我想画老百姓看得懂的作品,更想用我的作品把胶东文化画出来。”2014年开始,董小波坚持在银滩周边写生,认识了很多附近的村民。

  通过写生,也让董小波越来越喜欢银滩。“银滩的人太质朴、太热情了。”前不久,董小波去小石口写生,画画的时候,渔民们都端着洗好水果来送给他;画到中午,渔民们还来邀请董小波去家里吃午饭。

  “小石口有渔船、有礁石、还有淳朴的渔民,特别入画。”董小波告诉记者,自己经常去小石口,跟很多渔民都成为了好朋友,他们经常把菜园里新鲜的菜摘好送给董小波,董小波也会把自己创作的油画装裱好送给渔民朋友。

  “来银滩这么多年,认识的朋友越来越多,聚会也多了,感觉自己已经不再是他乡客了。”董小波说。

  银滩十余年,画作上千幅

  “随着城市发展,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银滩也日新月异,我想抓紧时间,留下银滩最原始,最古朴的样子。”董小波指着一幅画说,你看这幅画中渔船杂乱的停放在岸边,现在这附近已经规划成公园。

  天气好时,董小波会和一些画家朋友相约写生。他喜欢去海边,画工人砍牡蛎的劳作场面,还有拖拉机运牡蛎的丰收场景。“这些场景是银滩专属,我想画出更多我心中的银滩。”董小波说。

  为了画出有胶东特色的油画,董小波写生时喜欢听村民讲乳山故事,从中获取创作灵感。“石房子,拴牲口的‘石鼻子’这些胶东元素都很有特点。”董小波想通过油画的方式把胶东文化描绘下来。

  董小波不仅在作画,还在用自己的作品讲故事。他经常阅读书籍,了解乳山红色文化,想创作出更加打动人心的作品。为了把乳山红色故事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来,董小波便约着朋友一起去了乳山市下石硼村,去参观胶东兵工厂,去了解兵工厂的故事。再用油画把兵工厂的故事“讲”出来,把乳山的红色文化“绘”出来。

  “艺术创作不像相机直接照下来,而是用画笔展现情感,并进行适当延展。”在董小波的画中,我们不仅能看到银滩迷人的自然风光,还能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银滩的村落、红色文化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场景,展现出银滩独特的文化魅力。

  “我的油画被人喜欢,就是对我个人的认可。”截至目前,董小波已经创作了上千幅银滩题材的油画,这些作品都成为银滩的一张张亮丽名片。这些作品涵盖记录了多福山、三观亭、渔港码头等各类银滩地标,展现了银滩的山水风光和人文风情,多角度记录了银滩十年来的发展和变化。

  董小波告诉记者,自己不太喜欢画商业化的油画,自己也从不把画画当作赚钱的方式,而是作为爱好去画,就能创作出让自己满意,也让大家喜欢的作品。

  “银滩的变化非常大,海岸线变漂亮了,海洋环境也变好了,我想用自己的画把银滩的美都画出来。”董小波的后备箱里常备着绘画工具箱,合适的天气,有了创作的冲动,说走就走。

  情到痴绝处,他乡是故乡

  “和老船长喝上一壶酒,同老村民抽上一袋烟,他们的诉说,像一条涓涓的细流,淌进了我的心田,不知不觉间我心中就有了一个自己的乳山。”这是董小波在画展的邀请函中的款款深情。

  前不久,董小波刚在城市会客厅举办了个人画展,主体为《情到痴绝处,他乡是故乡》,共展出了几十幅作品,都是董小波的得意之作。

  “主要是想借这次画展抒发一下我对乳山的情感,展出的几十幅油画作品,是我在乳山的收获,也是我对大海的回报。”董小波告诉记者,自己年龄大了诸事看淡,但是银滩的风情激起了他对大自然的浓烈情感。

  在展出的油画作品中,记者看到有波涛汹涌的海浪,有冰雪中的渔船,还有盛开的荷花,每幅作品都饱含着董小波对银滩的热爱。“只要你深爱乳山,就能把乳山画美。”董小波说,来银滩后,自己从来不缺创作灵感,因为自己身在画中,不愁没的画。

  “我的作品风格可能改变不大,但是我十年前画的海和现在画的海却大不相同。”董小波拿出自己一张自己画的三观亭,让我们看画中的海浪。“你们能从这幅画中,看到海浪正在拍打礁石,卷起片片的浪花的样子吗?”董小波说他早期的油画作品中,笔下的大海虽然波澜壮阔,却更像一幅静止的画面;而现在画里的大海,海浪四起的样子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来银滩后,董小波越来越懂海,也越来越懂银滩,他已经把银滩当成了自己的故乡。平日里,他除了画画创作,还积极参与银滩的各类艺术活动,最近他正与银滩书画艺术家一起筹备银滩书画艺术节。

  银滩书画艺术节到今年已经办了13年,董小波告诉记者,往年的书画艺术节只有书法家、画家参与,但随着在银滩定居的艺术家越来越多,今年还会有很多摄影家也参与进来。

  采访的过程中,记者能够感受到董小波对绘画的执着和对乳山和银滩的热爱。他曾是中国油画创作研究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他的作品参加过第二界中国油画静物展、徐悲鸿纪念展、西部风情邀请展、加拿大国际冰雪油画展等多个高端艺术展。

  但此时的董小波更想做银滩的推荐官,他说,“我会继续扎根银滩,继续用画笔记录银滩,为银滩留下更多美好的记忆,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能让更多人了解银滩、爱上银滩。”

  人物简介:董小波一九五七年生,哈尔滨人。中国油画创作研究院院士。中国美术家协会黑龙江省分会会员。作品参加过第二界中国油画静物展,徐悲鸿纪念展,西部风情邀请展,加拿大国际冰雪油画展等。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