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2年,先后隶属原重工业部、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转山东省领导,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管理体制。先后历经山东冶金学院、青岛建筑工程学院时期,2004年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196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5年获批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学校现辖市北、黄岛、临沂三个校区,占地面积约216.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约100.32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约241.82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4.54亿元。
学校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涵盖理工经管文法艺等7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类别),5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34398人。3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含培育),土木工程获批省高峰学科、机械工程获批省优势特色学科。工程学ESI全球排名前1%;1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3个专业入选山东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4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2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4个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2469人,其中专任教师165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746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25人。有全职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俄罗斯工程院和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5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级工程人才等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优青等6人,其他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3人,省级高层次人才61人。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境)外90余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和合作关系,获批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国内234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合作。
学校坚守初心使命,建校6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3万名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始终位列省内高校前茅;服务国家战略,一批攻关研究成果应用于三峡工程、探月工程等重大项目;助推山东省产业发展,在沿海高铁、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学校履行社会责任,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发展,2006年设立临沂校区,设置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现有在校生8589人,累计培养各类人才24532人,为革命老区发展做出了理工贡献,体现了理工担当。
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秉承“百折不挠、刚毅厚重、勇承重载”理工精神,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理工人正肩负新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向着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奋勇前进。(2021年3月更新)
        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首批地方高校“111计划”建设单位、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首批高水平大学“强特色”建设高校。学校1953年建校,2004年5月更名为“青岛理工大学”。2005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建校以来,学校构筑起本专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建校60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3万名科学工程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始终位列省内高校前茅。
        学校共有59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特色专业4个: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山东省品牌特色专业13个: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学、环境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车辆工程、会计学、工程造价、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9年,教育部实施“双万计划”,我校土木工程、建筑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环境工程、工程造价、材料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车辆工程、会计学、产品设计等1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风景园林、环境设计等2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一流专业数量占学校招生专业总数的40.4%。
        青岛理工大学经过68年的建设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拥有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含培育),土木工程获批省高峰学科、在三四轮学科评估中为省属第一位,机械工程获批省优势特色学科。在2020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位居省属首位;环境科学与工程是省内环境领域唯一省一流培育学科;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这标志着学校的工程学学科在科学研究方面已步入国际高水平行列。
        学校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等4个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拥有教育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2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4个协同创新中心。
        近年来,学校在滨海土木建筑、水环境治理、高端装备制造、航天测控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一批攻关研究成果应用于三峡工程、探月工程等重大项目;助推山东省产业发展,在沿海高铁、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重大工程建设中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2021年我校共计57个本科专业招生,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投放招生计划,普通本科招生计划为6420人,分布在青岛市北校区、嘉陵江路校区、临沂校区,其中省内普通本科招生计划4160人,省外招生计划2260人,普通专科有3个专业招生,招生计划210人,普通专科招生计划安排在临沂校区就读。临沂校区普通本科招生专业由去年的5个增加到7个。
        招生的类别除了普通专业外、另外有七个校企合作专业、4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其中新增中加合作办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国家专项、地方专项。两个专业招收高水平运动员。
        考生在关注学校办学水平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学校办学地点,学校现有青岛市北校区、嘉陵江路校区、临沂校区三个校区,市北校区地处青岛市北区,嘉陵江路校区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临沂校区位于沂蒙革命老区费县。占地面积约216.5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0.32万平方米。2020年,大一本科新生将大部分安排在嘉陵江路校区就读。临沂校区招生代码与青岛校区不同,只面向山东省招生,所招新生全部在临沂校区就读。
        学校履行社会责任,支持沂蒙革命老区发展,2006年设立临沂校区,设置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培养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现有在校生8589人,以本科生为主,师资由学校统一调配,毕业证和青岛校区完全一样,没有临沂校区字样。
        近年来,我校在山东省录取情况稳中向好,2020年我校在山东省普通类专业录取最低分为544分,最低位次为90060名,高于一段线95分,位次在山东省省属高校排名第5位。各位考生可以登录我校招生信息网查询具体省份,相关专业的详细录取分数,作为参照。请登录我校招生信息网查询往年录取分数和位次http://zhaosheng.qut.edu.cn/。查询详细信息,帮助考生进行分析判断。
        2020年山东开始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方式,考生按“专业+学校”方式投档,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除了参照往年各专业录取分数外,同时还要考虑不同专业选考科目的要求,选考科目学生的多少因素,也会影响位次。建议考生报考时将自己的志愿位次区间拉长一些,选择面更广一些,做到冲-稳-保结合。填报志愿注重专业的同时,也要做好专业和学校之间的平衡,选择自己喜欢的城市,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考生可以登录学校官网,获取各高校和专业的相关信息。
        新高考改革,更加突出学生对专业的选择,虽然采取了“专业+学校”的投档模式,但难免也有部分学生经过大学一段时间学习后,对专业有了更新的认识,有想转专业的需求。
        我校针对学生转专业也出台了具体的政策措施,根据《青岛理工大学学生转专业实施办法(修订)》的相关规定,新生入学后,符合转专业条件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可以申请调整专业,转专业总人数原则上控制在当年本、专科招生人数的10%以内。从近几年我校实际转专业情况来看,基本都能满足学生转专业需求。新高考改革后,有选考科目的限制。
        我校各专业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普遍较高,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95%左右,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等500强企业就职。
        据统计,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排名前几位职业主要分布在建筑建材、计算机/互联网、金融/经济等领域,在山东省内就业人数保持在70%左右,山东省内就业的毕业生其中在青岛就业约占50%左右,济南约占10%左右。考研率每年约为20%左右,学校就业工作获国务院表彰“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高校等国家省市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