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山东省属高校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学校(科学院)于2017年5月由齐鲁工业大学和山东省科学院整合组建而成。齐鲁工业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军胶东军区成立的胶东工业学校。1978年至2013年为山东轻工业学院时期,2013年更名为齐鲁工业大学,是国家“产教融合”项目首批建设高校、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省级文明校园。山东省科学院成立于1979年,是省政府直属的事业单位,是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中国科学院山东分院。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汇聚山东省优质科教资源,实行校院合一的管理体制,打造科教融合优势特色,是山东省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及人才培养领域的重要力量。
办学条件
学校(科学院)在济南、青岛、济宁、临沂、菏泽等地设有校区或研究机构,主校区在济南长清大学科技园。学校(科学院)拥有完善的现代化教学基础设施和实验设备。现有国家级平台10个,其中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超级计算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个、国家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及研究平台120余个,其中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实验室1个、省技术创新中心2个、省重点实验室16个、省工程实验室1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个、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省国际合作研究中心6个,省级社科基地(中心)3个;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智能制造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实训基地等学生实践教学和实训基地408个。校舍建筑总面积1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4.8亿元,图书馆藏书262万册,电子图书479万册。建有山东教育科研网大学科技园网络节点和覆盖全校的千兆以太计算机网络,科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的齐鲁陶瓷玻璃博物馆,校园环境优美宁静,人文艺术气息浓郁,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省级园林化校园示范单位”。
师资队伍
学校(科学院)现有专任教师2150人,其中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1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340人。有“双聘”院士5人,外籍院士5人,国家万人计划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7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中央联系专家1人,国家杰青2人,长江学者2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2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42人,泰山学者青年专家10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0人,山东省高端智库专家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5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名师6人。在职在岗的各类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28人次。
学科专业
学校(科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万余人。设26个教学单位,16家创新研究机构。共有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山东省“高峰学科”建设学科、1个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3个山东省一流学科、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艺术、翻译、金融等8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83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工学、理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医学、艺术学和教育学等9个门类,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三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学术机构排名前1%。
人才培养
学校(科学院)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办学70多年来,累计为社会培养输送各类人才18万名,涌现出了一大批行业领军人物,被誉为“企业家的摇篮,工程师的沃土”,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省级精品课程3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5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在最近一届省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数学建模”等大赛中成绩优异,共获得国际级奖励30余项,国家级奖励540余项,是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和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毕业生年底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被主流媒体评为山东省十大最具社会口碑学校、最具就业竞争力本科院校、最佳社会声誉高校、全国网络影响力50强本科高校。进入新时代,学校(科学院)大力发挥科教融合特色和优势,建设院所一体化的科教融合学院,成立“齐鲁英才学堂”特色班,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近年来,共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课题605项,省部级项目88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02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4项,山东省科技最高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 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泰山文艺一等奖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400项,山东省专利奖一等奖2项;学术论文被SCI、SSCI收录2378篇,出版著作174部。主办《齐鲁工业大学学报》《科学与管理》《山东科学》3种学术期刊。
社会服务
学校(科学院)积极参与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面向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和产业化工作,全面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化重大工程。近5年,与40多个政府,100多个龙头企业建立科技合作关系,创办科技企业70多家,共建科技示范基地30多个,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被授予中国创新驿站山东区域站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国家级科技成果研究推广中心、国家级成果产业化基地、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单位等称号。
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科学院)坚持走国际化、开放式道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塑造开放办学新优势。先后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建有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际研究生院、中外合作基辅学院和国际化示范学院,设有博士后工作站,与国外著名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与亚太体育总会共建世界体育大学部分学院,举办国际体育赛事;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3个,设有移民签证雅思考点,建有国家级和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研发中心)40余个,有多个高水平专业化国际联合实验室。近5年承担各类国际合作项目260余项,国家、地方引智项目240余项;目前每年来交流、访问的外国专家300人左右,长期驻校(院)工作的外国专家近120人,有 3 位外国专家获国家友谊奖,获国家外专局授予的“引进智力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发展目标
新时代,新工大,新使命,新跨越。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规划,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应用研究型大学,部分优势学科进入国内一流、世界先进学科行列。
(2020年12月)
        学校是山东省冲一流建设高校、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研究型大学、山东省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办学特色包括科教融合、新工科、企业家现象。
        齐鲁工业大学2021年共计划招收7520人,全部为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其中山东省招生计划5826人,其他省、市、自治区招生计划1672人。按招生类别分别为:普通类专业(类)51个,招生计划4648人;艺术类专业(类)3个,招生计划510人;校企合作专业18个,招生计划1340人;中外合作专业6个,招生计划480人;菏泽校区招生专业6个,招生计划720人;高水平运动员类专业1个(足球方向),招生计划 22人。
        今年招生计划有几个主要变化:一是招生计划增加,比2020年增加400人,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二是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充分依托优势学科和平台,新上人工智能、区块链工程、金融科技、数据计算及应用、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等5个专业,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保密方向),新工科优势特色进一步彰显;三是校企合作、中外合作专业计划扩大,对校企合作专业进行优化提升,与多家优质头部企业开展合作,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深化;新增中芬合作应用化学专业,国际化办学扎实推进,不断塑造开放办学新优势。
招生类别有普通类(文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校企合作办学项目、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运动队、菏泽校区办学专业。
我校所设本科专业中,轻化类、机电类、生物类、化工制药类、材料类、艺术类等学科有比较大的优势,部分专业在全国都名列前茅,这些专业都是我校办学历史悠久、办学实力雄厚的传统优势学科专业。
科教融合以来,依托重大的科研平台和实力,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网络空间安全、光电科学与工程、海洋检测等相关领域和专业有了很大的优势,近几年也成为考生报考的热点,请大家密切关注。
如果对高校比较熟悉的考生或家长可能知道,近几年教育部一直在推进“双万”计划,也就是全国高等高校3年内建设1万个左右的一流专业,能进入国家级或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名单的无疑是在学校里比较优势的专业。我校目前有25个国家级和省级的一流专业:
(国家级:电子信息工程、轻化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产品设计、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印刷工程、物联网工程、环境工程、视觉传达设计、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省级:酿酒工程、市场营销、制药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英语、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学、通信工程、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装工程、环境设计)
        去年我校的最高录取分到了600分以上,大约在27000位次,普通类的最低分在522,大约在127000位次,校企中外的专业可能会再低一些,大约在17、8万位次。优势专业的分数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你比如这几年比较火的计算机类的专业,最低分在550以上,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药学、海洋技术等科教融合专业,也是报考分数比较高。
2019年成立的基辅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与乌克兰国立基辅国立工业设计大学合作,开展本科、硕士学历教育,目前开设轻化工程、生物技术、视觉传达设计3个本科专业,制药工程硕士学位教育专业。基辅学院是独立设置学院,独立配备办公及教学场所,师资及教学由两校共同承担,其中,三个本科专业都是我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办学基础厚实,办学特色鲜明,相信对学生培养以及就业成才会提供很好的平台。学生顺利完成双方制定的培养方案并通过答辩,可获得齐鲁工业大学的毕业证书,以及两个学校的学位证书,这对学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依托山东省科学院相关科研单位和原齐鲁工业大学相关学院组建的科教融合学院有5个,分别是“光电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海洋技术科学学院”、“药学院”。
这些科教融合学院普遍的特点是:以新工科建设为办学重点,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教育“新理念”,探索重基础、宽领域、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质量”。
大家可能都知道老一辈科学家钱学森曾有一个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创新人才?强调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也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培养目标,而科教融合也为我们这个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最好的基础和保证。
我校的科教融合学院,同学们采取“2+2”或者“3+1”的两段式教学,前阶段由教学单位主导,强调专业基础,后阶段由研究所主导,强调实践动手能力,本科生都会配备自己的学业导师和学术导师,这对工科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学校有11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的科研平台,这些平台资源都会对本科生开放,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就会跟着老师们深度参与到实战型的科研课题或项目中去,这种‘学院—研究所’深度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体制, 对学生的培养是非常有益的。
另外,随着科教融合的深入推进,机械工程学院与山东省机械研究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与食品发酵设计研究院也相继在进行深度的融合,你比如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他自身服务的企业就达到10000余家,机械学院的学生在大三大四每位同学会有3-5个企业为其提供实习实践实训的平台,会有高水平的企业骨干和研究人员对其进行学业指导,这对大学生的成长包括后续的就业无疑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学生一毕业月薪已经达到8000元,而且还一生难求。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学生,大三就已经被优质企业全部预定。
这几年,齐鲁工业大学的录取分数逐年攀升,近几年每年提升都在10分以上,录取位次提升1万名左右,横向比较学校录最低录取位次排名上升了10个位次,保持了一个非常好的上升势头,说明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在持续提升。
像2020年,在高考改革新形势下,我校普通类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是522分,位次是12700名,今年我预估普通类专业在11万位次以内报考我校被录取的可能性比较大,当然这也要看具体的专业,一些比较热门的专业你像计算机类、信息类、包括我们的科教融合专业,录取位次会更高一些。
        目前我校转专业的途径大体有三类:第一是大一入学后,会有面向全校学生的各种精英班、试点班的选拔,学生可以根据爱好参加选拔测试,通过后就可以到选择专业学习。第二是从2017年起,我校就开始实施“全员二次选择专业制度”,全校学生都有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一般是在大学学期结束大二学期开始之前,根据个人兴趣和学习基础进行选报。第三是我们积极探索,借鉴一些高水平大学的经验做法,试行降级转专业办法,也就是如果你确实对某一个专业有浓厚兴趣,可以降一级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对学生而言又多了一次选择的机会。下一步,学校转专业的政策不会有变化,只会更加开放,目的只有一个,尊重学生们的选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每一个学生孩子成长成才搭建更好的舞台。
学校的就业情况还是很好的,办学70余年来,已累计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18万名的学生,这些校友们在祖国建设的各行各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涌现出了一大批的行业领军人物,先后走出1000余位企业家,被誉为“工程师的摇篮,企业家的沃土”,学校就业率连续多年在95%以上。
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山东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军民融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八大战略,着力振兴实体经济,这些对工科的学生来讲是非常大的利好,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同学们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迎来非常光明的职业发展前景。
外语语种要求:英语、翻译及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外语语种须为英语,其余专业外语语种不限。体检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可不予录取专业:化学类、药学类、生物科学类;生物工程、化工与制药类、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技术、轻化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化学、环境工程;
色觉异常Ⅱ(俗称色盲)可不予录取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外,还包括艺术设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
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可不予录取专业:除同色弱、色盲两类列出专业外,还包括工商管理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
每年的志愿填报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在新高考的规则下,因为选考科目千差万别、96个专业志愿、没有基础数据参考等影响因素比较多,在这个情况下,我想能做的有三点吧,一是要认真研究学校招生专业。这些数据在我校招办的网站上有非常丰富和完善的介绍,你比如说有访谈视频、院长讲解、官方QQ群等各种渠道,其实专业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或者说能够接受的专业。二是要根据自己的高考分数做好志愿分配。96个志愿,说起来不少,但其实每一个志愿都很宝贵,要认真的对待每一个填报志愿,大的原则还是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但是具体冲多少、稳多少、保多少?那就有讲究了,尤其是500-600分期间,比较扎推的分数段,要做出合适的比例分配。三是大家报考齐鲁工大时,尽量要做好冷热专业的搭配,比如我刚才说的学校预估10万名可以报考,只是一个平均位次,一些热门专业会到3-4万名,冷门的专业会到13-14万名,这个需要大家在填报时注意做好冷热专业搭配,确保先能上,因为后续学校有很宽松的转专业政策,先上车,再考虑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