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旅游 >旅游资讯>生活剪子巷>正文

放大十艺节场馆节后功能 打造文化民生"大舞台"

A-A+2013年5月28日07:19大众网-大众日报评论

  今年10月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山东举办,17市都将承担办节任务。十艺节山东省筹委会提出,在节俭办节的前提下,要把十艺节筹办过程,变成文化惠民的过程。以筹办十艺节为契机,我省各地新建或者改建一批文化场馆设施,这些场馆设施既富有时代精神,又具有鲜明地方特色,既为十艺节提供充分的舞台,未来又将服务于文化民生。

  日前,山东演艺集团办公室副主任、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林凡军接受采访时表示,我省正积极探索十艺节场馆的科学利用,力求使这些场馆在文化惠民中发挥更大作用。

  重点场馆总投入达98.31亿

  记者:以十艺节为契机,我省各地新建或改造了一批文化场馆设施,总体投入如何?现在最新进展情况如何?

  林凡军:十艺节筹办期间,省及各市都非常重视场馆设施的建设改造。据统计,重点场馆资金总投入达98.31亿元,承担十艺节演出任务的场馆有50个(坐席数1200以上的大型场馆17个)。

  其中,已经建设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的26个,像在济南的山东剧院、山东杂技演艺厅、百花剧院、山东会堂、济南铁路工人文化宫、北洋大戏院、济南儿童艺术剧院等,都已经完工。此外,青岛大剧院歌剧厅、青岛广电影视剧场、青岛海泉湾·天创演艺剧场、青岛市楼山剧院、青岛市人民会堂都已经投入使用。烟台大剧院、烟台广电大剧院、青州广电大剧院、东平县文秀大剧院、威海国际会议中心、枣庄市会展中心、东营市黄河影剧院、日照市会展中心、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活动中心、齐河文化中心、水城明珠大剧院、聊城豫剧院剧场、菏泽大剧院、西王大剧院等,也都完工。

  正在建设的场馆10个,包括济南文化中心大剧院、济南群星剧场、胶州市会展中心、牟平区市民文化中心大剧院、五彩文化广场艺术中心剧场、潍坊大剧院、昌邑市演艺中心、泰安文化艺术中心、水城雪莲大剧院、德州大剧院。

  正在改造的场馆14个,包括青岛大学剧场、淄博广电大剧院、齐盛国际宾馆会议中心、桓台县文体中心大剧院、淄博剧院、烟台市政府礼堂、高密大剧院、鲁台会展中心报告厅、山东理工大学会堂、济宁市声远舞台、蒙山沂水大剧院、滨州影剧院、历山剧院、梨园大戏院。

  场馆突出区域文化特色

  记者:这些场馆设计、建设方面有哪些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功能如何?

  林凡军:十艺节本身是一个短期活动,如何以筹办十艺节为契机带动地区经济文化长期发展,是各地在场馆建设、改造过程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许多地方都注重创新工作思路,在场馆设计建设方面,既考虑艺术需求,又适应市场经济条件,把财政投入和市场运作有机结合起来,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加大投入建设演出场馆服务于民的同时,打造辐射区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引擎。

  各地的场馆建设还很好地结合了当地风土人情, 突出区域文化特色,打造城市标志性建筑,树立文化品牌形象。例如菏泽大剧院,就突出“牡丹之乡”的特色,剧院建筑以牡丹花瓣为造型,突出了“刚柔相济、牡丹盛开”的设计理念,体现了菏泽地方特色,正因此,这家剧院也被评为十大齐鲁文化新地标之一。

  从场馆功能方面来看,许多新建场馆都包括剧场、歌剧厅、音乐厅、报告厅,还设有贵宾室、化妆间、医务室等,功能非常齐全。剧场配备了先进的音响、灯光、吊杆等舞台设备,能够满足不同剧种、不同层次和各种规模的演出需求。

  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十艺节带来的实惠

  记者:从节后利用的角度看,尤其是文化惠民的角度看,这些场馆设施对推动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林凡军:十艺节场馆建设改造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文化惠民理念。一方面,我省把场馆设施建设与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同步推进,打造了一批功能综合体。与此同时,把场馆建设改造与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同步推进, 全面改善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这批新建和改建的场馆设施运行后,将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提高并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文化艺术交流,自然会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筹办十艺节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和实惠。例如,济南市在西部新城核心区建设的省会文化艺术中心,集大剧院、图书馆、美术馆、群众艺术馆等为一体,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文艺演出、图书借阅、展览展示等多项文化服务,其服务于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巨大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另外,针对十艺节后演出场馆面临的经营管理挑战,我省也正积极探索解决办法。山东演艺集团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组织省内160多家演艺单位,发起组建了“剧场院线、票务系统、理事会”三位一体的山东演艺联盟。剧场院线将通过引进先进经营管理模式,培养剧场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整合共享全省剧场资源,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配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全国演艺产业发展的“山东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十艺节场馆将获得充分利用,其功能也能够充分发挥。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