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旅游 >热点目的地>正文

微山湖心漾开时光回声 舢板木船上的慢节奏

来源:新京报2013年1月17日【评论0条】字号:T|T

  舢板木船上的慢节奏

 

  微山县的节奏一直都比较缓慢,就像微山县漫长的湖岸线,和多处湖泊多条河流交织在一起,沿岸分布着无数的渔村。一些渔村没有通往外界的陆路,只能借助船只通行。更多时候,人们也要通过船只将微山湖里的物产运出去,而依靠湖水生活的节奏快不了。“爱湖”,这个有着奇怪名字的小湖和微山湖相连,岸边停靠着的船只运来了微山湖心岛屿上的杨树,有时候随季节变化还会运来野菱角、莲藕、鸡米头、芦苇等等。

  冬天的时候主要是芦苇。这个被山东和江苏共享的湖泊,在历史上发生过不少争抢湖产的矛盾,芦苇也是争抢的主要对象之一。湖心里的大渚生长不了任何作物树木,芦苇是主要的收成——农业社会的时候,芦苇能够编织成生活用具。湖东大堤上还有荒废的苇席厂,当年这里从湖里收割芦苇和其他水草,据说有一种草初加工之后卖到日本作为饲料。现在还有老人借助这一块空旷的地方,整理地里的秸秆。

微山县三孔桥村附近,制作传统舢板船的小作坊。微山县三孔桥村附近,制作传统舢板船的小作坊。

  保留下来的缓慢的生产方式还有一些,比如制造打鱼船。和运河边规模不等的造船厂不同,这里制造的舢板船是木头打的,就是平底的舢板船,是渔民的基本生产生活用具。住在湖心的渔民划船去走亲戚,住在岸边的渔民划船去湖里收网。爱湖附近的昭阳乡夏镇,现在还有一家在做这门手艺,师傅说现在舢板船还有市场,虽然打鱼的人少了,住在湖里的人也少了,但是很多养鱼塘也要用到。

  因为是木船,每年要维修。到了冬天,每户人家就把船拖上岸,晒船板。晒干后,找木匠,把那些磕碰过的地方修补一下,然后再在船板的缝隙处,撒上油灰,一点一点把油灰打进木船里,然后在船的外表一层一层地抹上桐油。

  微山湖深处最后的鱼鹰

  微山湖两岸有很多养殖户,网箱养鱼养螃蟹,只留下运河航道窄窄的一条路。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不仅是因为和运河运输的矛盾,崔云柱称:“为了配合南水北调沿线治污工作,微山湖实行湖区功能区划,原来的人工养殖区域大大缩减,也不知道现在的养殖面积以后还能不能保住。”另外,运河边上的昭阳乡正在大规模拆迁,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这里也会变成微山岛那样的旅游点。

  微山湖边另一种传统的生产方式是鱼鹰捕鱼。网箱养鱼、地笼捕鱼是主流的时候,鱼鹰捕鱼越来越少了。张大爷划着舢板船在微山湖里用鱼鹰捕鱼,冬天的收获很有限,夕阳下荡开的波纹和剪影,像是来自微山湖遥远的回声。

  不光是为了捕鱼,张大爷还要喂好他的鱼鹰,好几只都是跟随他多年的有功之臣,排列在船头像是战士。一会儿工夫,一只鱼鹰钻出水面,喉咙里塞满了鱼。捕鱼时,鱼鹰们的脖子上,通常套有一根麻织的细绳子,以防它们私吞大鱼。捕鱼人眼疾手快把鱼扔进舱里,顺手拿出一条小鱼填进鱼鹰嘴里,用手一抻皮条的活扣、将其皮囊解开,小鱼便被鱼鹰吞进了胃中……

  水上运动学校的传奇

  “沿岸有船厂、煤矿、洗煤厂,不过最有意思的应该是水上运动学校。”孙涛长在运河边,却不习水性,“我妈说,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但是水上运动学校是孙涛最感兴趣的地方,经常也能看到运动员在微山湖里训练,伴随着大运河航道上的货船和岸边来回的运煤车、追煤人。

冬季暂时沉寂的微山县水上运动学校。冬季暂时沉寂的微山县水上运动学校。

  济宁市微山县水上运动技术学校原本是山东省水上运动学校,在上世纪90年代有过辉煌的历史。“90年代出了三个亚洲冠军,后来省校就搬到日照去了。”崔老师说。因为紧靠运河主航道,学校在训练场也用浮标划定了一片区域,一般不会发生冲突。更多的技术训练都是在室内完成,那是一个挑顶很高的大厅,铁制的模拟训练船分布在水泥空格里,锻炼怎么运用双桨,不需要水的参与,每一次划动都落在坚硬的空气里。学生们中间一直流传着关于90年代那三个亚洲冠军的传奇:“他们训练特别刻苦,每天划桨划到肌肉僵硬。”

  大多数学生是初中毕业后,选择或者被选择了水上运动,都是十五六岁的花季,男女比例各半。进入冬季后,大运河上不再适合训练,学生们收拾行李,准备踏上鄱阳湖的冬训之路,在南方过年。

  ■ 湖心

  大捐村:当鱼塘逐渐变成土地

  大捐村是微山湖里一个比较大的渔村,因为各家都有船进出,反而是想要进去的外人,在渡口怎么也等不到渡船。终于,张大爷以四十元的价格同意了载我们过去看看。一条被重重包围的小木船怎么进入航道,这着实费了不少功夫,每一个渡口都被各种船排列成了迷宫。横渡过京杭大运河的主航道,大船来了,小船先停住,等浪过去,在湖心的岔道进去就是大捐村,刚好处在一个天然港湾当中。夏天的时候,湖心岔道两边有绿树红荷,煞是好看。

大捐村的水上船屋卫生院。大捐村的水上船屋卫生院。

  大捐村比较大,也有一定土地,有的住在船上,有的住在岸上。岸上是一排排整齐的平房,自发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如果单独看,和岸上的民房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院子角落里的渔网和地笼会透露湖心生活的细节。在少有收成的微山湖冬季,大多数壮年劳力都出门打工了,村子里留下的都是老人,湖岸边有一个船屋卫生院,有老人在输液,也有老人聚在一起聊天。

  蔡福成正在家门口修补地笼。冬季的收获有限,有时候他傍晚放地笼下去,过几天再去看,地笼里也没几条鱼。现在微山湖湖西正在开挖航道,挖出来的泥巴需要填埋,就会和渔民商量,能不能把泥巴填埋在各自家里的鱼塘里。2011年,蔡福成的鱼塘一部分变成了耕地。“地很肥啊,也不用怎么伺候,一年能收一千多斤粮食。”蔡福成觉得,“还是农民好,不像渔民那么苦。”当地有句话形容渔民的苦:“多见芦苇少见天,船底无根漂人间。”

  鱼塘变成土地,但这种土地不是板上钉钉的土地,有时候发水,一漫上来就把土地给冲走了。但蔡福成还是决定:“开春要继续种地,种更多的地。”

  本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曹燕 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李飞

[上一页] [1] [2]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