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旅游 >热点目的地>生活剪子巷>正文

山东青州松林书院:历经沧桑史韵悠

A-A+2013年5月27日07:01新华网评论

几经修缮的松林书院。几经修缮的松林书院。
松林书院沿革示意图。松林书院沿革示意图。
嘉靖《府志》记载松林书院。嘉靖《府志》记载松林书院。

  有这样一所书院,它位于东夷文化的发祥地、古九州之一的青州大地;它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庭院幽雅,古柏苍苍;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北宋王朝;有人称它为全国四小书院之首,它倡导敬道崇德、知行合一,它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位状元宰相的引领之下,精英荟萃,俊彦辈出……它就是松林书院。

  千年以前矮松园,王曾少时就读于此

  松林书院位于山东青州一中院内,其格局为我国古代标准的以南北为中轴、左右作对称式的配列建筑。大门座北面南,石砌台阶,为拱门洞,配左右耳房,二门为垂花门。大门至二门间长方形院内,有十字交叉甬道,东、西院墙各开小拱门,西门外建有书斋数排。二门以里,为南北二进大院,前院正房是前讲堂,后院正房是后讲堂。前后讲堂前均筑条石砌边的青砖铺面台墀,均配建带有前廊的东西厢房。

  松林书院是古青州的教育圣地,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当时称为矮松园。王曾《矮松园赋并序》开头说:“齐城西南隅矮松园,自昔之闲馆,此邦之胜概。二松对植,卑枝四出,高不倍寻,周且目,盖莫知其年祀,亦靡记夫本源,真造化奇诡之绝品也。”园因奇诡二松而得名,且圣地中早有一处书塾,王曾青少年时就读于此,后连中三元,官至宰相,政绩卓著,封沂国公,时人遂于园中筑王沂公读书台以志纪念。

  著名书法家、诗人黄庭坚的父亲、与王曾同时的黄庶游览矮松园时感慨道:“矮松名载四海耳,百怪老笔不可传”,可见北宋的矮松园在当时已是颇负盛名了。

  明成化二年,李昂(字文举,浙江仁和人)知青州。时政弊民疲,加之灾荒连年,百姓纷纷逃难。李昂上任,“问民疾苦,首劾赃吏,量贫富,均徭役”。他招募流民开垦荒地,缓征赋税;见饥民衣食无着,毅然开仓济民,数量不足,就拿出上缴的粮食补充,并动员富户设粥棚,全活灾民甚众。上司究责,他说:“民既生全,罪复何憾?”便自动上书请罪。朝廷认为李昂动用税粮救灾等同于上缴官府,特加奖励。李昂担心大灾后百姓不能耕种,亲自巡行田间,供给耕牛和种粮;对孤苦无依者,为其盖房居住。父老乡亲赞叹说:“没想到今天又见到富公了。”富公,即宋代富弼,曾任青州知州,“十三贤”之一,在任期间,以救灾得力而闻名。青州百姓将李昂与之作比,表达人们对知府李昂积极救灾、关注民生的感念之情。

  李昂将佛像撤走,在矮松园处建松林书院

  元明之际,佛教兴起,矮松园一度成为寺院。李昂暇日偶至城西南隅,见矮松园面山为屏,清致可爱,于是奏请将府治仪门之西的“名宦祠”移建于此。“名宦祠”祀有宋朝十三位有惠政的青州知府,故又称“十三贤祠”。于是撤掉佛像,赶走和尚,改变旧貌,全回新观。乃迁主其中,塑诸公之像,衣冠皆如宋制,匾其楣曰“名贤祠”,又建遗爱堂,绘诸公政绩于四壁。前为“思齐”、“仰止”二斋,以为致斋之所,缭以周垣而门其中。垣之外复为二轩,左曰“藏修”,右曰“游息”。延四方有学行者居之以为师,檄属邑子弟知乡方而愤孤陋者教育于兹,馆谷于兹。复垣其外而统题其门曰“松林书院”,时在成化五年(1469年),松林书院正式创立。

  松林书院建成不久,院内“喜雨亭”改建为“乡贤祠”。“名贤祠”、“乡贤祠”巍立院中,作为具体而形象的教育资源,供代代诸生敬仰,“历指而究之”。

  嘉靖《青州府志》记载“青州有八景,而书院松涛居其一”。松林学子陈经在《松涛诗》中写道:“长风夜撼千虬动,巨浪时喷万壑来。”书院原有古柏数百株,古木参天,郁郁森森,长风吹过,有万马奔腾、巨浪喷壑之势,煞是壮观。

  书院经多次重建 历经千余年历史

  书院创建后,几经修缮。据记载,弘治十八年(1505)知府彭桓始修二祠,因其旧而增华,拓其宇而加丽。嘉靖四十三年(1564)知府杜思再修二祠,并重修松林书院,四十四年(1565)春落成,副使陈梦鹤为之记。因阳明心学代替了程朱理学成为书院的主流思想,阁臣张居正“特恶之”。万历八年(1580)张居正废天下书院,松林书院未能幸免。直至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关中陈斌如奉命观察青州之际,与知府金标主持,在废墟上重建,辛未(1691)二月动工,康熙三十一年壬申(1692)四月落成,陈斌如作《重建松林书院碑记》。康熙四十三年(1704)知府张连登主持增修,一度改为社学。乾隆十四年(1749)知府王如玖、知县李时乘,嘉庆二十五年(1820)知府汪彦博,道光二十六年(1846)知府李廷扬相继修葺。清代书院也是官学化,经费由官府拨给,生员录取及平日考核之权操在地方官手中,院舍维修由知府、知县主持。

  据《青州市志》、《青州市教育志》记载,松林书院自创建以来,“时有兴废,并数次易名”。“明隆庆年间,易名为凝道书院”;康熙末年,改称“张公书院”;道光前后,建于青州卫街之“云门书院”改为“青州试院”后,云门书院并入松林书院内。

  1901年,清廷下《兴学诏》,废科举,兴学堂。1902年,松林书院改设为青州府官立中学堂,校舍校院由松林书院向北、向西、向东扩建,书院成为“校中之校”。直至“文化大革命”,半个多世纪内,作为各个时期校长办公室、主任及处室办公室、会议室的讲堂厢房不断有所修葺。1914年又在原址改办山东省第十中学,校舍扩修到书院以外的区域。1948年青州解放,原十中再改为省立青州中学。十年浩劫,虽未遭受严重破坏,但也缺少维护;1977年后教育复苏,教职工增多,松林书院一度成为教职工办公和居住之所。此后数易其名,1986年改为青州一中。著名古典园林建筑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于1986年到此考察,他感慨地说:“全国幸存下来的书院为数不多,松林书院是其中保存完好的一处,要好好保护。谁毁掉它,谁就是千古罪人!”后来在省、市各级政府的关注之下,对松林书院进行了修缮,同时采取措施,使苍松古柏焕发生机。原山东省委书记苏毅然题写的“松林书院”匾额,悬挂于书院大门之上;原山东省委书记梁步庭题写的“校史展览馆”匾额,悬挂在后讲堂门楣之上。书院占地3000多平方米,后讲堂与东厢房之间有连山游廊,藏历代碑碣。只是四书斋、文昌阁、四照亭、十三贤祠、乡贤祠等位于宫墙以外,在早年校舍扩建中已将其拆除,留下永远的遗憾。

  从宋真宗咸平五年即1002年王曾中状元算起,松林书院历经沧桑,其历史至少有一千零一十年。(赵习功 王岩 郭伟红)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