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1日,八里湾船闸正式开工 2012年4月11日,八里湾船闸正式开工](http://shandong.sinaimg.cn/2013/0524/U9848P1333DT20130524193537.jpg)
2012年6月20日,八里湾公路桥首根桩顺利开钻;
2012年12月27日,京杭运河续建标志性工程八里湾船闸17块底板浇筑完成;
今年,八里湾船闸主体将完工,到年底八里湾公路桥主体也将竣工。大清河航道、东平湖主航道、泰安港等工程前期准备工作相继展开,京杭运河续建东平湖至济宁段工程的帷幕已经徐徐拉开,东平湖复航梦想正渐渐变为现实……
难忘曾经“黄金水道”
历史长河中,东平600年的辉煌恍如昨日:“河道宽数十丈,水深丈余,漕船官舰可直泊往来。夹岸铺店堂肆栉比鳞次,危楼翘翘、飞檐插天,河面上帆樯林立,商船汇集……”这是清朝康熙年间,京杭运河航运发达的真实写照。
由于大运河的经过,元代时东平一跃成为中央行省(即中书省)下辖的东平路,管辖范围为54州县。漕运兴盛时过往船只1.2万艘,年运量在400多万石。“日间帆樯如林,夜来桅杆似火”,繁荣盛极形成了东平“古八大景”之一的“会河帆影”。然而1902年,随着京杭运河漕运告终,曾经辉煌的东平渐为世人所遗忘。
“为圆东平人的复航梦,自2000年开始,我省有关部门、泰安市、东平县交通运输部门积极开始组织对运河东平至济宁段复航的考察论证。”据东平县有关领导介绍,“当时国家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由于种种原因,南水北调工程起初只考虑调水,并未提及通航。而泰安交通运输部门敏锐地发现了运河复航的一线曙光,全省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倾尽全力,做了大量工作,经过慎密的调研论证,南水北调与运河复航才得以‘珠联璧合’”。
1999年至2004年间,各级交通运输部门先后开展了13次调研、考察,才形成了《关于申请京杭运河东平湖至济宁段续建工作立项的请示》,编制了预可性研究报告。
2005年至2007年,国家发改委用了两年时间对《预可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编制出输水与航运结合的可研报告。
2008年11月8日,《南水北调第一期工程南四湖至东平湖段输水与航运结合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家发改委批准,京杭运河东平湖至济宁段复航梦想凭借南水北调工程得以初步实现。
2009年9月1日,八里湾船闸工程通过省发改委批准立项。2011年11月23日11时,随着第一个征地界桩点的确定,八里湾船闸工程征地拆迁补偿工作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东平湖复航序幕正式拉开。
从东平湖将直达杭州湾
东平老百姓对于京杭运河复航更加期盼。七十多岁的东平县商老庄乡八里湾村村民屈玉松告诉记者:“自打开工后,有机会我就到湖边的工地上去看看。”
“目前,东平区域内的各种物资材料南下最方便便宜的途径是通过陆路运输到济宁,再由京杭运河运往江浙。虽然东平至济宁距离不长,但也增加了运输成本。京杭运河东平湖至济宁段的通航,不亚于建设了一条‘水上高速’,节约了企业运输成本的同时,也大大缓解铁路、公路的运输压力。”东平县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人说。
据了解,全长98.4公里的京杭运河续建东平湖至济宁段全程按照Ⅲ级航道,Ⅱ级船闸标准建设,年通过能力达2100万吨。预计到2014年底,京杭运河黄河以南段将全部开通,届时从东平湖直达杭州湾将成为现实。
将有1791万吨运量
“东平湖实现复航将为东平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带来新希望。”东平县有关领导说,“我们2009年到济宁考察时了解到,当时济宁地区从事航运业的人员就达到20万人,每年仅航运带来的直接收入就达100亿元,而航运业兴盛也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如果京杭运河东平至济宁段实现复航,那么将为东平及沿河地区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东平及京杭运河东平湖至济宁段沿途已发现和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0余种。其中,煤炭、铁矿、石灰岩等储量十分丰富,尤其是铁矿储量约占全省储量的1/3。今后这些宝藏将从山东经京杭运河源源不断运往长江中下游沿岸。根据运量预测,到2020年将有1791万吨运量,通过京杭运河东平湖至济宁段运输,加上穿境的晋鲁豫铁路大动脉预计2014年建成,将实现水铁联运目标。同时,东平县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工、运输以及服务业等一系列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将逐步形成产业链条,增加就业机会。
复航梦想实现后,从东平,只需2个小时可到达济南国际机场;从东平,只要4个小时可到达北京、南京等重要城市。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条件的发达,将催动东平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建设中的京杭运河东平湖至济宁段,不仅规划了泰安港,还规划了对应的物流园区,借助京杭运河沿线独特的区位交通优势,可辐射到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为冀鲁豫物资南下和苏浙沪地区物资北上服务,还将为以后京杭运河黄河以北通航奠定基础。(陈明 方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