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和年画是咱中国最有年味儿的两样宝,剪纸俗称窗花,是玲珑剔透的雕刻艺术,年画又叫门神,是新年祈福迎祥的一道神符,两者都属于民间艺术的瑰宝。山东的剪纸和年画更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话不多说,快跟着小编来感受一下!

  胶东剪纸

  清代胶东风俗,新婚人家往往根据新娘所剪的窗花来判断新娘的巧拙。因此,姑娘在出嫁前学剪纸也和学习缝纫和刺绣一样认真。所谓“二八闺秀绣罗衫,巧剪花样百家传”。故胶东妇女剪纸的技艺很精。剪细密窗花时除上面有一张熏样外,下面只垫二三层薄红纸,因而剪的纹样细腻而不走样。

  滨州剪纸

  滨州剪纸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其结构严谨、古朴浑厚、拙中蕴灵、题材广泛,多豪放粗犷之作,与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一脉相承,堪称中国数千年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在滨州剪纸的传统题材中,表现较多的有葫芦和鸟、鸡狗鹅鸭、花草鱼虫、猪羊骡马等,无不蕴涵着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和追求,洋溢着创作者自然、淳朴的真挚感情,其主要题材,多与古时黄河下游人民的生活和中华民族的一些神话有关。

  茌平剪纸

  茌平剪纸,以其豪放、朴拙的独特风格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在民间剪纸艺术中自成一派。民间艺人不用打底稿,也不用刀刻笔描,只需一把剪刀,一叠彩纸,就可剪出各种各样的花鸟人物,形象传神,栩栩如生。民间艺人用其朴素的手法将纸剪出丰富多彩的画面,其技艺代代相传。在内容上反映喜庆、吉祥、如意、忠孝之题材较多。在艺术风格上,茌平县东、西部剪纸同中有异。东部地区注意物象的外部轮廓,不打草稿就动剪成形;西部地区在简括的物象上注意必要的花纹装饰,使作品显得俏丽高雅。逢年过节,多剪“白莲红鱼”,象征五谷丰登,年年有余;新婚嫁娶,则用“鸳鸯戏水”,祝愿夫妻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高密扑灰年画

  高密扑灰年画全国独此一家,年画艺人用柳木炭条起线稿,再用画纸在线稿上扑抹复印,一稿可扑数张,因有这一招,便有“扑灰”之名。扑灰起稿之后,再加手绘一整套工序,才能画出一张漂亮的画来。扑灰年画起源于明初,最初的作品大多是神像和墨屏花卉。到乾隆末年地方上作扑灰年画的人渐多。到清末,发展成两个主要的流派:“老抹画”和“红货”。如今,扑灰年画的作品日渐其少,当年两派艺人的作品,存留下来的都特别珍贵。

  杨家埠木板年画

  杨家埠木板年画始于明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朝乾隆年间,杨家埠年画已行销省内外。杨家埠年画题材多样,吉祥活泼,色彩鲜明,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根据张贴方位的不同,通常可分为门画、炕头画等品种。杨家埠年画的功夫在版上。木版制作是个细致活,需要精雕细刻,有的木版能够保存多年。在一些民间艺人的手中,至今保存有明清传下来的木版。刻好版,还要层层上彩,印在纸上,一幅年画通常要上6-8道彩才能完成,都是纯手工制作,大多是现场印制。

  聊城木版年画

  山东聊城东昌府木板年画,已有近300年历史。独有的艺术特点是:整体造型统一生动、传神,运动感强,艺术的装饰技法协调,构图饱满,造型圆中见方,对物象结构进行概括、夸张、强化。代表人物不太清楚,不过同顺和、同顺兴、万顺兴等作坊都是东昌府年画的老字号。

  (来源:好客山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