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题

东夷文化与山东 骨刻文是汉字源头

访谈时间

2013年10月21日

访谈嘉宾

丁再献

嘉宾简介

丁再献,字章甫。现任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任中国旅游未来研究会副会长等。由于系统破译东夷骨刻文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被誉为中国骨刻文字破译第一人、骨刻文书法艺术第一人。

导读

10月21日,丁再献接受了新浪山东独家专访,畅聊骨刻文破译。他从骨刻文研究分析得出,东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骨刻文是汉字的源头。他为东夷文化与旅游开发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使山东旅游文化内涵更加厚重。【更多

Q1  丁会长,什么是骨刻文呢?山东最早发现骨刻文是什么时间?

丁再献:骨刻文通俗易懂就是刻在骨头上的文字。主要刻在牛骨头上。
     据悉,2004年-2005年左右,潍坊昌乐收藏家肖广德,在老百姓手里发现了骨头后开始收购,那个时候有的两盒烟就可以换取一块骨头,后来在昌乐袁家庄古遗址(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遗迹)收集了上百块骨头,上面有一些像鸟啊动物的刻痕,他猜想这可能是一种图画文字。他带着疑问去北京找专家,但是没结果,2007年找到山东大学刘凤君教授,刘教授经过研究发现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成熟的成型文字,大概比甲骨文早1000多年,形成年代据考证是3300年-4600年。
    其实刻字的骨头在山东遍地到处都是,上面刻痕弯弯曲曲,人们不知道这是什么,所以经常被一扔了之,一些砖瓦窑厂挖出来的骨头直接烧砖的不知多少,被破坏的很多。后来有心人又在寿光圣城遗址上发现了很多骨头,后来通过对寿光1号、2号骨头上的文字研究,证实了人文始祖们长期生活或出生在山东,一号是蚩尤、二号有炎帝、黄帝、仓颉、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图形文字。

Q3  您破译过程中,有没有比较有趣的事儿和我们分享的?

丁再献:东夷人创造文字的时候完全来源于生活,譬如中国的“中”,许慎解字的时候说是一面旗子,两头弯弯线是飘带,旗子竖起来后,让风一吹旗子哗哗飘着,后来我发现解释的不对。怎么不对呢?旗子在没有风的时候,它是垂直的,旗面和飘带都往下垂,风一吹时应该往一边倒,但中字是两边一般大,当中是个轴,这样解释肯定有误。正好我发现了寿光骨刻文上一幅图,上面一个小孩撅着屁股在抽一个陀螺,那个陀螺快要倒了,他正想抽一鞭子,陀螺就是中间粗,中间有个轴,两头有个弯弯线,我一看这就是中啊。当时东夷人观察事物非常细致,鞭子一抽陀螺在地下转,它自己找到中心了,它的重心就是中心。甲骨文字形也正是如此。
    2011年8月初山东大学终身教授路遥抱着怀疑态度来到我的办公室,结果听了我解释“中”字后,拍案叫绝,并称赞“中”字解释绝了。

Q5  您这短短三年时间就研究和破译出了350多字,破译速度如此之快是不是和您生长生活环境有关系?

丁再献:那当然了。我从10岁开始就描红,我父亲写有一手好书法,他写对联我就服务,并在旁边拿张报纸在旁边学着写,开始描红,然后写仿。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受教于欧阳中石、孙轶青、蒋维崧、魏启后等这些书法大家,书法大家欧阳中石来济南讲课,我是课课不落。正是因为30多年的书法基础和书法理论的底子,在骨刻文破译上有很大的帮助。又加上对古文字略有研究,汉隶、篆书、金文这些字包括甲骨文,都与破译骨刻文有直接的关系。我学过篆刻,左手拿印,右手操刀,“擦擦擦”360度篆刻,骨刻文肯定也是360度篆刻的,骨头很细又刻了那么多字又那么小,一个角度肯定不行,必须是360度的。研究骨刻文的时候,感觉就回到我当时练篆刻的那个年代,然后思路退到四千多年前人们是如何刻字的。因此,我分析,东夷人创造的骨刻文全部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Q2  破译骨刻文有规律么?您到现在破译了多少文字?

丁再献:破译骨刻文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块骨头上已然存在的图肯定是和其他图有联系的,譬如记录人文始祖的骨头,不可能一块骨头上只存在一个人物,正好我在研究甲骨文和金文的时候也发现了这些字的写法,看到这些图的时候有些面熟,再通过和甲骨文和金文的比照,将其写出来,正是如此相近。甲骨文和骨刻文的区别,有三分之一的字是将骨刻文的写法照搬到甲骨文,有些是略微修整,甲骨文和金文字典中,一个字都是有多种写法的,骨刻文也是如此。
    2010年11月份,我发现的第一个字是蚩尤的“蚩”,然后陆续发现了象、炎、黄、仓颉等等。到现在一共破译了350字。

Q4  感觉骨刻文还是挺抽象的,可不可以具体解释一下字的含义呢?

丁再献:譬如“耕”字,骨头上的图,画着一个牛头,牛角弯弯的,左边一个牛脸,右边呢是三横一竖,我看到之后就大胆提出这是耕地的“耕”。三横一竖就是“耒”,“耒”就是古代的犁,牛和犁相加,除了耕还有什么意思呢?
    “万”字,甲骨文和骨刻文中都是蝎子的形状,其中甲骨文和金文中的“万”是俯视的视角,都是蝎子头形状,后来演变成繁体的草字头。骨刻文中有副图是一只蝎子尾巴翘起,在地平线上行走,通过对比就破译出了骨刻文中的万字。为什么把蝎子当做“万”呢?是因为蝎子用脊梁繁殖,有繁殖快、产仔多、成活率高、寿命长等特点,可能是形容多的意思。。

Q6  破译骨刻文的意义有哪些呢?

丁再献:通过骨刻文的破译研究证明了我们五千多年的文化没有出现断流。特别是2007年7月刘凤君教授又见到了昌乐县收藏的一批刻字骨头,他首先公布了这是山东龙山文化时期产生和使用的一种早期文字,是甲骨文的主要源头,刘凤君教授经过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认为骨刻文的年代距今3300~4600年,确立了陶器符号与骨刻文、甲骨文、金文一脉相承的发展关系。
    骨刻文的发现和解读不仅证明比甲骨文早了1000多年,改写了中国文字史,也为甲骨文已释字和未释字的进一步解释和修正提供了直接的依据;为司马迁《史记》的真实性提供了可靠的新依据,证实了炎黄等人文始祖们出生在山东或曾经在山东长期生活过。

Q7  外界对您的尊称有知名书法家、著名东夷文化学者、破译骨刻文第一人等等,您对自己的评价是?

丁再献:哈哈。我就是一个业余研究者,确切的说就是“无门派、无名师、无学术头衔”三无研究人员。

Q8  面对别人对您的质疑,您如何回应呢?

丁再献:面对质疑,我的态度就是不知者不为怪。在不知道不了解东夷文化和骨刻文的时候,他们的否定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如果了解了,那认识肯定就会产生转变。

undefined

undefined

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