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 一、历史沿革与现状
  青岛农业大学的前身是莱阳农学院,始建于1951年,2001年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创建青岛校区,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址由莱阳市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

  建校以来,学校已为社会培养全日制毕业生80000余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孙政才、玉米育种专家李登海是校友中的杰出代表。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矢志三农、勤奋求实,自强不息、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鲜明办学特色。学校在1997年原国家教委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2007年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均获得优秀。2012年学校被评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
  
  目前,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农、工、理、经、管、文、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设有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园艺学院、园林与林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理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动漫与传媒学院、艺术学院、外国语学院、化学与药学院、合作社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海都学院(独立学院)、体育教学部。举办77个本科专业,拥有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7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和研究生28000余人。
  
   学校建有青岛、莱阳两个校区和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3616亩,校舍建筑面积79万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达2.89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217.96万册,电子图书248.63万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93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619人,博士523人,硕士792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1人,博士生导师24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7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5人、岗位专家40人、综合试验站站长5人,有7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1个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学校拥有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两个国家级研发推广平台,参与建设了国家小麦玉米工程实验室,牵头和参与建设了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拥有8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7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青岛市重点学科,3个青岛市重点实验室,6个青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青岛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2个研究所。设有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全国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中心、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产品流通与经纪研究院暨青岛培训中心、中国鸵鸟疫病防制中心、青岛市农机化高级人才培训基地等研发培训机构和康奈尔大学BTI——青岛农业大学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工程中心、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韩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中英食品研究所等中外合作研究机构。
  
   二、教学工作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着力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著、作风严谨朴实、创新创业精神突出、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强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专门人才;面向“三农”培养立志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现代农业科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建设了完备的实验教学和校内实训体系,通过产学研结合建设了200多个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学校有2个专业分别获批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和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19个省级品牌、特色及试点专业,49门省级立项建设课程。“十二五”以来,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1项。学校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狠抓学风建设,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十二五”以来,设立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00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65项;创业训练项目14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5项;在各类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国家和国际级奖励224项、省级奖励326项。毕业生受到社会用人单位广泛欢迎,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

   三、科学研究
  
   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以来,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1553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57项,省部级课题468项,年度科研经费连续4年突破1亿元。“十二五”以来,审定植物新品种和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93项,获得各类科研奖励265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39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1978年以来学校获得10项国家级科技奖励。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科技博览等节目曾多次对学校克隆牛、仿生农药等科技成果给予报道。经过多年的学科建设,学校在仿生农药、动物克隆技术、菌根及海洋真菌、农作物和果树育种、动物繁育、植物保护、旱作农业、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装备、动物疫病控制、食品加工、天然活性物质、农业传播学、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较强的学科优势,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影响。
  
   四、社会服务
  
   学校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路子,在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学校就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80年代首创全国夏玉米大面积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90年代又创造了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和夏花生大面积超800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粮油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进入新世纪,学校根据大农业的发展态势,积极拓展社会服务领域,先后与青岛、烟台等9地市,乳山、沂源等20余个县市区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在6个县市区建立产学研综合示范服务基地、特色产业服务基地,在200多家企业和合作社建立专家工作站和专家大院,搭建了服务社会的广阔平台,年承担社会服务项目200余项,培训各类人才4万余人次,有效的推动了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科技服务的区域遍及山东省各地,并延伸到东北三省及新疆、贵州、云南、安徽、内蒙古等15个省市自治区。近几年来,学校建设区域性研发中心6个,在东营市毛坨村建立“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研究院”,与栖霞市共建“青岛农业大学栖霞苹果产业发展研究院”,与即墨市共建“青岛农业大学即墨现代都市农业研究院”,创建了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十二五”以来,有40余项技术和品种被山东省和青岛市确定为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11项科技成果向企业转让,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学校多次被省政府评为全省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先进单位。
  
   五、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

  学校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加强和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连续多次荣获“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和开放战略,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已与美国康奈尔、韩国首尔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英国阿伯泰·邓迪大学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8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双方互派访问学者和交流学生,开展合作研究。
  

青岛农业大学2015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为确保青岛农业大学2015年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阳光工程”继续全面实施,维护考生和学校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各省(市、区)主管部门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本章程。

  第一条  本章程适用于青岛农业大学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工作。

  第二条 青岛农业大学招生工作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三条 青岛农业大学招生工作接受纪检监察部门、新闻媒体、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的监督。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四条 学校全称:青岛农业大学。

  第五条  学校代码:10435。

  第六条  学校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第七条  办学性质及类型:公办普通高等院校。

  第八条 办学层次:本科院校。

  第九条  招生范围: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招生计划为准。

  第十条  办学条件:

  青岛农业大学是山东省政府举办的公办多科性大学,是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山东省首批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单位。学校前身莱阳农学院,创建于1951年,2002年入驻青岛市,所在城阳区交通发达,是青岛市经济最活跃的地带。学校总占地3600亩,校舍建筑面积110多万平方米,图书馆纸质藏书217.96万册,电子图书总量31310GB,校内教学仪器设备值2.56亿元。全日制在校生28000余人。

  学科专业。设有21个学院,举办77个本科专业,拥有78个硕士点,涵盖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八个学科。现有山东省重点学科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及省级试点专业14个,省级精品课程27门,省级试点课程4门,省专项资金课程9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

  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8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493人,具有高级职称的61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523人,硕士学位者792人。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7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专家)9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6人,全国优秀教师6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0人,博士生导师24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验室)首席专家5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7人,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站长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3人、岗位专家30人、综合试验站站长3人,有7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1个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创新团队。

  教研机构。拥有动漫产业核心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参与建设了国家小麦玉米工程实验室,牵头和参与建设了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拥有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5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山东省国际(港澳台)科技合作平台,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2个研究所,通过产学研结合建设了200多个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设有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全国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国家动漫创意产业基地人才培养与研发中心、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产品流通与经纪研究院暨青岛培训中心、中国鸵鸟疫病防制中心、青岛市农机化高级人才培训基地等研发培训机构和康奈尔大学BTI—青岛农业大学无脊椎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工程中心、国际合作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韩食品生物技术研究所、中英食品研究所等中外合作研究机构,已与美、德、加、英、荷、日、韩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7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合作关系。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一条  学校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招生工作,集体研究决定招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十二条  学校招生办公室是在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和规章,组织实施学校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的相关工作。

  第十三条  学校纪委、监察室对招生工作实施监督,电话:0532-86080340。

第四章 信息发布

  第十四条 学校招生计划及录取结果将按时报送到各相关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审批,并及时通过学校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信息网及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专设栏目公布。

  第十五条  各专业具体招生计划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录取结果以各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审批和学校录取通知书为准。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六条  按教育部要求,招生录取实行学校负责,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监督的体制,根据考生电子档案综合信息和考生成绩进行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各专业男女比例不限。对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按所在省(市、区)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  根据各省的志愿设置及投档录取原则进行录取。对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执行相关省份的投档规定,按“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接受投档,第一次填报志愿的投档考生不足时,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征集志愿考生。对未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按照“志愿优先,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的原则录取,先录取第一志愿报考本校的考生,第一志愿投档考生不足时,再录取第二志愿考生,以此类推。

  第十八条 文史和理工类各专业按“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即:在投档考生中,学校分文理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择优录取,符合调剂志愿录取的随机安排到有空余计划的专业。此外,专家参与录取改革试点的专业在山东省内执行不同的录取方式:先按照“专业一志愿优先”的原则,对试点专业一志愿投档考生进行考核录取,由学校专家组根据高考及高中阶段相关科目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检测,按实际计划确定更适合在该专业发展的考生名单,剩余考生参加其它专业的正常录取。专家评价检测方式按《青岛农业大学2015年专家参与录取招生方式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执行。

  第十九条 美术类各专业执行“专业志愿优先”的原则,即:

  1.在山东省内投档考生中,学校分文理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按省统考专业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2.在山西、黑龙江、天津、广西各省份投档考生中,学校分省份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按校考专业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第二十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1.在山东省内投档考生中,学校分专业分文理按校考专业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2.在天津、黑龙江、广西各省份投档考生中,学校分省份按校考专业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第二十一条  资格审查:考生在录取时及入学后均要按省教育厅规定进行多方面的资格审查。凡被检查出有不符合录取规定的疾病,以及存在舞弊行为的,均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处理。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第六章  收费标准

  第二十二条 学校严格按照山东省物价局审批的收费标准收取学费、住宿费等费用。提前公布的收费标准如有变化,将按山东省物价局新批的标准执行。

  第二十三条  退费规定按照《山东省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鲁政办发【2008】6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七章  奖助措施

  第二十四条 奖学金:

  1.学校设立各类奖学金,如国家奖学金8000元/人年、省政府奖学金6000元/人年、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人年,以及学校不同等级的优秀学生奖学金、不同类别单项奖学金、毕业生服务西部奖学金及各类社会奖、助学金等。

  2.设立新生奖学金,在山东省文史和理工类本科二批第一志愿被录取,成绩超过本科一批线50分的考生,入学经复查合格后可获得奖励10000元。

  3.设立优质生源基地新生奖学金,专门奖励本科第一志愿被录取的优质生源基地高分学生。

  第二十五条 困难学生资助:学校主要通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奖学金、助学金、困难补助、党支部扶持以及社会助学等形式帮扶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及求职择业。

第八章  学历证书

  第二十六条 按照国家规定,学生毕业成绩合格颁发青岛农业大学本科或专科学历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授予青岛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辅修双专业、双学位达到规定标准的颁发相应的学历证书和学位证书。

第九章  咨询、联系方式

  第二十七条 学校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1.电话:0532-86080517、86080055。

  2.Email:zsb@qau.edu.cn

  3.招生信息网:http://zsw.qau.edu.cn(设有在线咨询)。   

  4.通讯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邮编:266109。   

  5.学校网站:http://www.qau.edu.cn。

第十章  其它

  第二十八条 学校不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代理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对以青岛农业大学名义进行非法招生活动的机构或个人,学校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第二十九条 此招生章程经山东省教育厅审核,并在教育部备案,详细内容可登录山东省教育厅网站(http://www.sdedu.gov.cn/)和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网站(http://gaokao.chsi.com.cn/)查阅。未尽事宜或与上级政策相悖之处,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十条 本章程由青岛农业大学负责解释。

  电话:0532-86080517 86080055

  Email:zsb@qau.edu.cn

  招生信息网:http://zsw.qau.edu.cn(设有在线咨询)

  通讯地址: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学校网站:http://www.qau.edu.cn

载入中...
分享到关闭

分享按钮不再出现?

确定取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