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2017年,山东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5亿吨,总量位居全国第二位。但随着港口体制改革的推进,业内普遍认为,目前急需对山东省内港口资源进行整合。不少代表认为,整合港口资源,完善软硬件配套,已经势在必行。
港口智能化
9人干80人的活
作为世界第七大港和山东省港口的龙头企业,青岛港在建设国际一流海洋港口的竞赛中,至少在省内已经走在了最前列。
在青岛港新前湾码头自动化吊装控制室,工作人员只要坐在监控室的电脑前,借助摄像头、握手柄就能控制码头集装箱装卸,这是目前国内首个全自动化港区。这里9个远程操控员就能承担传统码头60-80个人的工作,比传统码头提升作业效率30%,节省工作人员70%。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许振超介绍,现在全自动化码头的效率甚至赶超全人工操作,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无人码头员工从以前的1000人减少到了100人,但这不代表对人的要求下降了。”许振超说,港口对技术研发人员,特别是熟悉操作的技术工人的要求加强了。
“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港口化码头运营商,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的重要一步。”青岛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郑明辉说。
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青岛港也开始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3月10日,海路国际总经理王军带着他的团队,一起研究阿布扎比码头项目的运营管理规范。而海路国际正是青岛港和中远海港口新近成立的国际化码头管理公司。一周后,这个团队将带着青岛港码头管理经验前往阿联酋,开展阿布扎比码头的运营管理工作。
这不是青岛港第一次将管理经验带出国门。此前,青岛港与中石油合作,为国家规划的“海上丝绸之路”15个港口之一的缅甸皎漂港提供运营管理服务,创造了中国沿海港口第一个向海外输出管理的经典案例。
同时,烟台港也开始走出去。全国人大代表,烟台港联合港埠公司装卸二大队副大队长周建民介绍,烟台港与滨州魏桥集团、新加坡韦力集团合资,在几内亚开采铝矾土,烟台港成世界最大铝矾土接卸港。这种进行货源承揽的方法,相当于从根本上保证了烟台港的吞吐量。
背后是一套系统
“建设世界一流港口,一直是我们青岛港的目标。但同时,建设一流港口,不能仅靠港口的这一批人。它背后是一套系统。”10日,许振超说,“港口只是一个出口,背后还需要有个庞大的陆路交通来支持。”这其实更考验一个港口的硬实力。
“如果按照吞吐量来说,青岛已经成为世界前十,按理说也是世界一流码头了。”但当许振超走出国门,参观过诸如汉堡港、阿姆斯特丹港、神户港等一些世界著名港口后,他认为,包括青岛港在内的国内港口,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在这些港口,系统会自动识别送货的卡车。”许振超说,该去哪里,怎么卸货也都一清二楚,车辆基本不需要等待。“如果你的车到了港口,还需要排半天队,那港口对于客户的吸引力就会降低。”
许振超在这里提到的,其实是一个港口综合服务的问题。“从送货到提货,从陆上到海上,都要提高效率。”他认为,有些就不只是港口的问题,而涉及海关等政府部门的一些工作,比如工作人员的效率和热情、保税等相关手续的办理速度。
同时,许振超建议赋予港口更多功能,比如集装箱在港口就能实现货物拆解、分拣,最后用小车运出去。
山东的港口也开始加强了配套设施的建设。烟台港开通了一条从港区到淄博的输油管道,服务于当地的炼油企业。“企业如果从烟台港进口原油,就可以通过输油管道这种相对便利安全的方式,将原油运输到企业。”周建民说。
全国人大代表、日照市市长齐家滨也认为,构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不能光盯着海岸线,要实现港、产、城、海融合发展。“现在很多港口的战略作用、对经济的支撑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他说,要实现港口的辐射半径最大化。比如,日照港有两条重载铁路,途经13个市,这13个市需要通过港口辐射出去——都可以成为港口的腹地。目前,日照港已经成立专门的团队,与这些腹地城市进行对接。
发挥各港口的优势
一起做大做强
当然,港口本身的建设是一方面。如何让这些港口良性竞争,共同助力山东海洋经济建设,则是未来的一项重要工作。
山东的港口众多,然而,布局分散、各自内耗的市场格局,使山东港航业始终形不成合力。
“山东有上千公里的海岸线,兄弟港口也有很多。如果未来能形成整合,那各个港口就不能只着眼自身,而是要服从整个区域的规划,做好综合协调。”许振超说,整合港口可以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发挥各个港口的优势,一起做大做强。
2018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指出,要强化陆海统筹,整合沿海港口资源,优化口岸布局,谋划推进青岛港、渤海湾港、烟台港、日照港四大集团建设,适时组建山东港口投资控股集团公司。
目前,烟台港已开始进行港口整合相关工作。周建民介绍,目前烟台港已经有四大港区,分别是芝罘湾港区(老烟台港)、西港区、龙口港区和蓬莱港区。每个港区内大大小小的码头,也都大多纳入管理。“通俗地来说,就是统一领导,按照每个港口的特点,来布局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