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1日讯(记者 陈之焕 张晓鹏) 早市上买回9条鲅鱼,1条被检出二氧化硫超标,日前,崂山区食安办抽查市场鲅鱼得出结果。即日起,食安办将对市场上销售的鲅鱼连续抽查20天,并根据抽查结果决定是否取缔早市海鲜销售摊位。
5月12日,市民刘女士在崂山一处早市上买回几条鲅鱼,做熟后准备下筷时,却被鲅鱼身上刺鼻的异味熏走了食欲,刘女士怀疑她买的鲅鱼被商贩用福尔马林液泡过。气愤难忍的刘女士第二天找商贩理论,但对方坚决否认鲅鱼泡过福尔马林液。刘女士在网上感慨道:“自己不是第一次吃到有异味的海鲜了,身为土生土长的青岛人,从小吃着海鲜长大,现在却越来越不敢买海货了,就连家里的孩子现在一吃海货就咳嗽,不舒服。”
崂山区食安办知道这一情况后,联系到刘女士,免费为其检测鲅鱼中福尔马林的含量。但因这些鲅鱼经过红烧,加入了各种调味品,经过两遍检测都没有检测出超标物质。17日,崂山区食安办来到刘女士购买鲅鱼的早市,分别从四家商贩手中买回9条鲅鱼,价格从18至28元不等。经过检测,其中1条鲅鱼二氧化硫超标。
“经分析,这条鲅鱼使用了一种名为焦亚硫酸钠的食品添加剂,虽为食品添加剂,但国家规定焦亚硫酸钠不能用于海产品中。”崂山区食安办主任孙爱国介绍,由于流转期较短,且考虑到防腐剂成本的关系,本地鲅鱼很少使用防腐剂。而外地鲅鱼一般会经过冰冻或在海上流转五六天才能到达青岛市场,使用防腐剂的可能性较大。
“防腐剂超标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孙爱国介绍,防腐剂中的二氧化硫等物质经过挥发后会对人体的呼吸粘膜造成伤害,融进血液后经过肝脏分解,又会进一步对人体肝脏造成伤害,长期食用后果将不堪设想。为此,针对防腐剂使用情况,崂山区食安办即日起将对崂山区的早市海鲜摊进行抽查,并将根据抽查结果决定是否取缔早市海鲜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