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251”
专访之前,荣兰祥带记者们参观了他引以为傲的300多亩的校园,而这片校园还不到蓝翔5个校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他指着结满柿子的柿子树和雪松树告诉记者,柿子树是顶大下小,而雪松正好相反,两种树一起栽种,可以更好地利用空间。
这是荣兰祥的主意,当年的规划人员表示过反对。“现在树长高了,就看出了好处。”荣兰祥有点得意。
荣兰祥的聪明从他的绰号中得到印证。数名跟随荣兰祥十几年的离职老师证实,荣兰祥有个绰号叫“251”。据称,早年荣兰祥曾叮嘱手下,做事要动脑子,必须有部署和分工,不能只作“250”,要作250加1,也就是“251”。
据说,长久以来,荣兰祥都以这个绰号为傲,他的手机号码、车牌号的尾数都用的“251”这个数字。
随着学校越做越大,孔素英称荣兰祥本来就火暴的脾气变得越来越大。他找了小三,开始越来越严重地打骂妻子。据孔素英回忆,2007年5月的一天,荣兰祥因为琐事打骂她,并拿了两把菜刀将孔素英的左胳膊和后背砍伤。孔素英的胳膊缝了十几针,在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住院两个月。
两人生育的数名女儿也证实了荣兰祥长期打骂孔素英,而她们与父亲的关系也十分疏离。“他是搞教育的,却从来没有管过我们的教育。总是粗暴地骂我们笨、蠢。”聊起父亲,女儿们的表情很复杂。
实用主义
抛开失败的家庭关系,荣兰祥在学校经营上可谓活在当下,深谙社会心理。蓝翔技校的培养档次瞄准工科高职学历教育,他早就摸透了用工企业的心态,围绕市场抓就业,只培训受市场欢迎的工种。
比如,蓝翔技校名声最响的挖掘机专业,蓝翔号称这个专业是全国最强的,但由于就业情况不好,目前已经压缩了80%。
荣兰祥清楚明白,就业率在中国教育市场上是剂良药。每年的大学生8月、9月就业季时,“蓝翔100%就业率,用人单位需付定金要人”的新闻就会出现在当地媒体上。但实际上,蓝翔宣传的高就业率一再遭到毕业学生的质疑。
在接受专访时,荣兰祥试图证明,除了招生受到影响,蓝翔的教学一如平常。当他带着记者走到就业办时,正好碰到一家从青岛过来的饭店老板招聘厨师。荣兰祥指给记者看:“不是我骗你们,全国就只有我们一家学校推荐学生要收企业定金。”
饭店老板并不认识荣兰祥,没好气地说:“是啊,你们是两头通吃啊。”接着抱怨能招到的人数太少了,需求是20个,现在只有两个。
两人交换名片后,老板哑然失笑,连呼“失敬失敬!”并立即要求合影。
“你得感谢媒体啊,他们的负面报道太多,现在来要学生的单位少了,你们才能这么快要到人。”荣兰祥一边呵呵应对饭店老板一边应对记者:“一般我们都是先满足国务院各部委的需求,普通企业得提前半年或几个月才能定到的。”
重罚重奖
蓝翔的管理崇尚重奖重罚。在对金钱和人性关系的认识上,荣兰祥堪称彻底。
荣兰祥亲自参与制定了四大本厚厚的管理规章,对老师和学生都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学校遍布监视摄像头,一旦违反规定,就将受到重罚。
比如,老师找学生要一根烟罚500元,学生翻一次围墙罚1000元……还有的规定是既罚老师又罚学生。
荣兰祥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管理学校,这种方式看似有效,却极易破坏学生和老师的互相信任的师徒关系。有学生说,老师被罚之后,会让学生把钱补给他。
荣兰祥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学校的柿子已缀满枝头,但从来没有学生去摘。“你们看,我们的学生素质有多高”,他对来访的记者说。而真相是,按照学校规定,学生摘一个柿子要被罚款200元。
据数位离职老师回忆,早年蓝翔技校在火车站、汽车站与其他的技校打架争夺生源。打完一次架,荣兰祥就请客吃饭,并每人发50元,如果是“大战”,就奖100-200元。而当时老师的工资才几百块。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我们为了钱,都死心塌地地跟着他混。”一位离职老师说。不过这一说法被荣兰祥以“这些老师是被学校开除的,造谣诬陷我”为由否认了。
查看评论 9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