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资讯>正文

潍坊一抗战老兵月圆夜“归队” 临终前再三致谢

A-A+2014年9月13日08:02山东商报评论

  原标题:潍坊一抗战老兵月圆夜“归队” 临终前再三致谢

潍坊一抗战老兵月圆夜“归队” 临终前再三致谢潍坊一抗战老兵月圆夜“归队” 临终前再三致谢

  月圆之夜,潍坊抗战老兵段兆杨老人“归队”。一抔黄土掩忠骨,昨天下午,老人的葬礼在潍坊市保税区汶泉街道办西北段村举行。自2012年被山东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和本报联合发现后,老人一直对社会公众给予他的照顾感激备至。老人的儿子段有恒转述老人临终遗言,再三感谢照顾过他的热心人。

  月圆之夜,老兵“归队”

  黄埔军校七分校十七期十二总队三大队步兵科毕业生、国民革命军第92军21师63团2营4连上尉连长,生于1920年的潍坊籍老人段兆杨中秋之夜“归队”,享年94周岁。

  参军从戎之前,老人是当地一名普通教员。19岁那年,因不堪日本铁骑践踏,老人弃笔从戎,报考黄埔军校,由此成为一名抗日战士。“我这一辈子经历了很多事都是别人没经历过的。现在说起来好像是故事,其实那时候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战壕里踩着自己弟兄的尸体跑来跑去的,一点都不假。”老人生前回忆说,军校毕业分配到部队第二天,他们便迎来与日军的正面战,他的传令兵被日军炮弹炸的尸首横飞,老人也身受三处重伤。

  直至老人去世,仍有炮弹皮留在老人头部。

  老人去世前一个月,刚刚度过自己94周岁生日。生日当天,本报记者和部分志愿者还专程赶赴潍坊为老人祝寿。当时,老人身体状况虽不算好,但精神状态尚佳,见到记者和志愿者十分高兴,并连声道谢。农历八月十五清晨,老人身体状况急转直下。送医抢救后,老人在傍晚时分坚持要求回家,最终于当晚在家离世。

  临终留言,再三致谢

  自2012年被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及本报记者发现以后,青岛、济南等地志愿者多次上门看望老人,并为老人送去慰问金及礼品、食品等。数年来,志愿者及本报对老人的年、节走访从未间断。尤其是青岛志愿者兰孝松等人,更是多次上门看望老人,视老人为亲人。

  老人对社会各界的关心一直念念不忘。

  老人儿子转述老人临终遗言,称老人交待他向本报记者表达谢意问候,嘱咐记者“好好工作”,同时老人还向志愿者表达谢意,祝愿志愿者们“身体健康”。“我父亲一生最看重的就是要认真工作。”老人的儿子解释说。

  一生知足的老人同时交待儿子:“(我走了以后)他们要是来看我,不要放钱,能来送送我我就很知足了。”

  事实上,老人一生谦卑、严谨的形象也给本报记者和众多志愿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初次见到老人为老人做口述资料整理时,曾为老人留下一张行军礼的照片,这张照片最终成为老人的遗像。在拍摄这张照片之前,老人一定要把领子上的第一颗扣子(类似军装上的风纪扣)系好,并且找来一顶帽子戴上才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

  老人后来解释说,这些都是在军校就读时要求做到的。“军容必须严整。”九十多岁的老人说。

  老一代黄埔生的家国情怀、为国赴死的责任感给记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抗战胜利后,老人由湖北调赴北京南苑机场受降。内战爆发后,不忍心枪口对内,老人曾一度脱离部队,但终归被历史潮流所裹挟。“我根本不愿意打仗,但是和鬼子打仗的时候我一点都不怕,拼刺刀也不害怕,但自己人打自己人很痛心。我从军只是想打鬼子不想当亡国奴。”这段经历也因此成为老人心中最大的痛楚。

  建国之后,老人归隐乡野,自此寂寂无名。

  出资立碑,铭记荣光

  得知老人“归队”消息后,本报记者于9日赴潍坊再送老人一程。老人的葬礼于昨日下午举行。这是两年来去世的又一位原国民革命军序列抗战老兵。由于年龄原因,我省范围内的原国民革命军序列老兵正在加速消逝。为铭记老人卫国经历,经与老人家人协商,由山东商报、齐鲁网联合发起的“敬礼,老兵”--山东抗战老兵专项救助基金决定出资为段兆杨老人修建一座墓碑,在墓碑上简要记录老人与抗战有关的一生。

  在此之前,隐没乡野的原国民革命军序列老兵去世时,未曾有人在墓碑上记录过老人与抗战有关的信息。自此之后,“敬礼,老兵”--山东抗战老兵专项救助基金决定除对困难抗战老兵进行正常救助外,还将启动相关计划,为家庭困难的过往老兵修建墓碑铭记老人的荣光。

  按照当地风俗,段兆杨老人的墓碑将在明年清明节时落成。

  【更多热点请上新浪新闻APP订阅山东新闻 齐鲁事尽在手中】

保存|打印|关闭

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城市|汽车|美食|时尚|旅游|同城|微导航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

分享到微博 返回顶部